摘要:我喜欢看过去的事情,想过去的事情让人不焦虑。宏大的历史叙事容易让人找不到方向,我更喜欢这一个个鲜活的在历史中成长起来的人。
我喜欢看过去的事情,想过去的事情让人不焦虑。宏大的历史叙事容易让人找不到方向,我更喜欢这一个个鲜活的在历史中成长起来的人。
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焦虑,焦虑的来源往往来自于求而不得,但求而不得往往又是人生的常态。包括当下的我,也是走到了三十而立的十字路口,在焦虑的关头又重拾读书,我看了很多人物的传记,想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获得一些启发,并总结到自己的笔下。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的雷军的成长故事,主要是以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文章为基础,加入了一些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心理的揣测及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绝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有出处的,不过对某些经历,对人物心理的揣测仅为个人的推演。
好了,就此开始吧!
移动照明灯
1969年12月1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赵湾村四组,一个普通的地方。
父亲是县城教师,母亲操持家务,还有两个姐姐,一个普通的家庭。
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里,像很多思维活跃的男孩子一样,雷军喜欢倒腾拆装收音机、电视机。可能有些区别的是,有的父母认为这是在搞破坏,而雷军的父母对此则是给予了支持。
雷军的一个发明作品就是一盏可以移动的照明灯。说是发明作品,其实就是两节干电池、一个电灯泡和一个自制木盒的组装。
为什么要做一个移动照明灯呢?
是因为雷军看到妈妈每晚忙到很晚才做饭,为了更好地让妈妈看清楚,才有此发明。从此,妈妈每晚做饭时,他就提着这个自己的小灯,围在妈妈身边转,照亮炉灶和案板。
这可能是雷军第一个“感动人心”的产品。我想,妈妈看到这一盏灯的时候,会有笑、会有泪,我想,可能后面但凡有亲戚邻居到家里做客,妈妈都会跟人说起儿子这盏灯。
此时的雷军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以他的奋斗和激情为灯芯,不断传递延展,点燃了多少人的梦想。
点燃一个梦
1987年,春风早已吹绿了大江两岸。
那一年,18岁的雷军,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小镇做题家从小县城走向了大省会。
据说雷军最开始想读的是化学系,不过由于他的好朋友选择了中科大去读计算机专业,为了跟他的好朋友能有更多的话题,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意外”。
因为情谊,发生了转折。
新生报道的第一个晚上,雷军就去了教学楼自习。
他听到隔壁的教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就去凑热闹参加了化学系的迎新活动,听到了刚从国外回来的老教授传递经验。
“有的同学上了化学系,思想负担比较重,担心将来不好找工作。其实,大学里,最重要的还不是学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只要会学习,无论做什么,你都能胜任。”
这是他大学的第一堂课。
因为勤奋,学到了方法。
大一的一个晚上,雷军在图书馆里读到了《硅谷之火》,这是一本讲述计算机产业发展史的著作,描绘了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硅谷先驱用敢想敢干的精神,创新技术颠覆行业的故事。
雷军说,“由此我建立了我一生的梦想,我也想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梦想被彻底点燃了。”
那晚的雷军,一夜无眠。
独自一人走在武大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
找到梦想方向的喜悦让人热血沸腾,难以入眠。
困于实现路径,又让人抓心挠肝。
梦想是一个年少时很平常,而随着年轮的累计愈发稀有的词。
小学、初中、高中时,可能还会有语文老师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高中毕业时,便改为,你的分数能学哪个专业?
大学结束时,只剩下了,你打算去哪里上班?
以我现在工作多年的状态,如果问我周围的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说两个字。
“躺平。”
我想,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的梦想。年少时,日子过得稀里糊涂。人到中年,又困于柴米油盐。
我拼命回想,突然想到上小学时,当时流行的是插卡式的游戏机,每张卡片可能只能存一到两个游戏。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杂志,里面介绍了最新的笔记本电脑的研究成果,我也是心潮澎湃,我想如果我能拥有一个能玩全世界所有游戏的电脑,那我该多幸福啊!
上高中时,每周五晚上晚自习,都会放一部外国电影,那个年代的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是碾轧式的存在,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晚上,我知道了斯皮尔伯格,震惊到电视剧还能像《神探夏洛克》那样拍,或许那时候还有一个做导演或者编剧的梦吧。
大学毕业时,只求能找到一个年薪10万,用以糊口的工作。却又不小心误入了夕阳行业,没有出走的勇气,在混日子中不断累积焦虑。
或许,一路上也曾有过梦想,只是忙着赶路,已经遗忘。
羡慕雷军,能够在大一时找到梦想所在,无论如何,我想那晚的星空,为他闪耀。
对于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小镇做题家来说,创办一家公司是很难的,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是不现实的。
雷军没有好高骛远,而是将梦想逐步拆解。
第一步,完成学业,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学业。
武汉大学是国内最早实施学分制的高校之一,学生只要修完一定学分就可以毕业。
这意味着,要比同年级的同学,要多一倍的课程、一倍的作业和一倍的考试。
这意味着,要承受多少“异样”的眼光。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事情要按照规矩来,不当出头鸟。如果雷军在我们班出现,我想,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仅没有一些理解、尊重,反而是等着看笑话。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同学能搞出什么名堂。按照当下流行的起外号的做法,可能会给雷军起一个“两年哥”。
敲开这扇门
雷军说,当他下定决心的时候,自己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去找老乡学长学习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有几个学长特别热情,滔滔不绝地讲了几个小时,把哪个课程简单、哪个课难,哪个先上,哪个后上,都介绍得明明白白,还顺便介绍了各个老师的奇闻逸事,走的时候,还送了一些教材。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应该是某个阳光明媚的秋天,稚嫩的雷军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自己宿舍,在没走到之前,都还在想等下要怎么开口,直到走到学长的宿舍下。
抬头望了一下宿舍楼,做足了心理建设,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还没开始上楼,就被宿管阿姨叫住,“你是谁,去找谁?”
“我是今年大一的计算机系新生雷军,我去找学长。”
“学生证带了吗?去找哪个学长?”
“带了,带了,在这里,我……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就是来认个门,请教一些问题。”
“请教什么问题?”
“我想问问哪门课简单,哪门课容易这些。”
我想宿管阿姨是不解的,但是看他有学生证,和一副憨厚的模样,就放他进去,告诉他,计算机系的在XX层。
我不知道雷军在一步步迈上楼梯的时候,是每迈一步就愈发坚定,还是每迈一步就有些退缩。
我想至少,在那个年纪去陌生拜访,应该不是从容淡定。
也很难想象,当学长们打开门听到他的来意是多么的震惊,不过说实话,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很乐意跟一个大一的年轻人分享。
工作后,也跟一些领导有些熟悉,也有一些沟通。跟一些领导熟悉后,尤其是阅历多一些,年龄长一些的领导,他们会说,很多小年轻都怕来办公室跟领导汇报工作,但其实领导没有那么可怕,毕竟也工作这么多年了,多少还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人脉。看到一些踏实的、愿意上进的人,来我这里,我就愿意多说一些,有时候也愿意用一些自己的资源来帮助他们。
很重要的就是,你愿不愿意,敢不敢推开这扇门。
我做过一段时间的人力工作,与很多人力经理不同的是,我喜欢观察、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提拔,为什么有些人技术不错、活干得也可以,就是一直在基层打转。
这个原因既简单又复杂——得到领导的赏识。
得到领导的赏识第一步就是让领导认识。有些人可能说,这不就是废话吗?但是实际做起来不容易。
一个单位,总归还是有很多人的,如何才能让领导知道你,认识你,欣赏你。后面如果有机会再详细聊这个话题,当下只是举个例子。
对于没有背景、无门无路的新职工,其实也有很多机会,如新职工座谈有没有好好准备?入职培训有没有学习?文艺汇演或比赛有没有积极参加?
站在领导的角度看,我与你确实无亲无故,座谈你只说了一些基本情况,我可能都没有记住,培训永远闷最后一排,我可能都没看见,比赛从来不参加,我怎么样才能知道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呢?从PUA的角度来说,单位的看似没有意义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服从性测试,只有坐在酒桌上才有机会敬酒,只有敬酒的时候,才有机会展示酒量。
很多小事看似都是规定动作,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机会,而且是非常珍贵地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多人的命运可能就是一次汇报、一次接待开始的转变。
30多年前,即便是武汉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电脑依然稀缺,且性能不佳。计算机系的学生每周也只有4个小时的时间。
雷军有空就去机房排队,蹭电脑。碰到有人没来,就可以捡漏,如果运气不好没蹭到就过过眼瘾。好像当时小学、初中时候的黑网吧的场景,只不过我是得着机会去玩游戏。
就这样,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上机时间,雷军用打印纸把键盘拓下来练习打字。在纸上按照教材的示范,反复默写。最后先把程序写好,到了机房直接输入。
在这样强度学习下,雷军在大一时候写的计算机作业在他大二时就编入了教材。
玫瑰绽放
1989年,学校的电脑不够蹭,雷军就打着帮忙和兼职的旗号,在大学门口的电子一条街上“蹭”。就这样雷军认识了王全国,他也是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已经留校当了老师,在学校办的一家网络公司上班。
当时软件的经常有很多盗版,王全国敏锐地发现了防止被拷贝的市场需求,开始在开店之余兼职制作加密软件。而雷军则是认为加密软件比较难,有挑战性。
“那段日子特别快乐,每天公司下班后,把卷帘门一关,整个办公室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经常干到凌晨3-4点。困了直接睡在沙发上。”
能够无忧无虑心无旁骛地跟志同道合的伙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不会感受到疲惫的,真的是人生的顶级享受。
同样也是在上大学时,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课程学习之余参加了XX杯的比赛。当时也是每天吃过晚饭,大家到一个小会议室想思路、找资源、做方案,通宵达旦,但是乐此不疲,觉得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和精力。工作之后,很少有这种体验,到了现在的状态,有事情第一想到的是有什么回报,为什么是我做。
简单、纯粹的心态与工龄成反比,或许这也是不忘初心的难处。
雷军是勤奋的,也是幸运的,仅用了两周的时间,这款加密软件就完成了,当时《神秘的黄玫瑰》正在热播,就给这款软件起名为黄玫瑰。
黄玫瑰绽放得非常绚烂,金山等知名软件公司也纷纷购买,他们赚了上百万。
我也是幸运的,我们小组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名次,但是在领完奖后的庆功宴上,我才得知,我们小组有一位成员的家长发挥了很大作用。
雾里看花
时间回到1990年8月,雷军的大三暑假,有位学长拉他一起创业,他答应得非常爽快且兴奋。这家新公司正好是4个人,都是很好的朋友,不好意思谈股份,于是平分了,每人25%。
往后有大事小情都是几个人商量,决策的效率很低,经常意见不一致,也导致了公司没有确定主营业务,不论是有比较优势的写软件,还是打杂式的卖电脑、打字、复印等业务,有活就干,有钱就赚。最后,还是失败了。
“我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结束了。我回来复盘了很多次,我们在商业上太幼稚了,完全没经验,比如我们创业,既没有说明白谁牵头,也没有搞明白做什么业务,碰到什么做什么,稀里糊涂就开始了”,雷军这样总结道。
我们很多事情,甚至是人生的大事都是这样稀里糊涂开始的。高考完需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确定自己要去的大学、专业。大学毕业前一年或半年要选择自己的职业,每一次的选择都不得不很快决定,甚至是在没有认知能力的时候进行选择。
这是人之悲哀,也是人之所幸,怎样才能不是雾里看花,怎样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来源:进步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