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需要父母训练才能掌握的教育技巧,父母都没必要去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7:32 1

摘要:我们父母在听很多老师讲课,学习很多老师教的方法技巧时,老师往往都会强调一点,就是这些技巧你学会之后,要多加训练,然后才能掌握,然后才能够更好的用出来。

这是我最近刚刚领悟到的一点,就是但凡需要我们父母训练之后才能掌握的技巧,那父母都没有必要去学。

我们父母在听很多老师讲课,学习很多老师教的方法技巧时,老师往往都会强调一点,就是这些技巧你学会之后,要多加训练,然后才能掌握,然后才能够更好的用出来。

是不是这样?

我就在一个老师直播间里,看到老师这样说,就是我的方法肯定能够帮助你解决孩子的手机问题,如果不行,我把自己的脑袋给你摘下来。但前提是你得用,你得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你不按照我说得做,我方法再好也没用。

从表面看,这个老师讲的也很多,确实再好的方法你也得能够坚持使用才有效果,也就是说,你得多训练自己,然后你才能够更好的执行,而你肯定也认可这一点。

然后当你做不好,无法用老师教的方法技巧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你也不会怪人家老师的方法不行,而是会怪自己。怪自己没有多训练自己,怪自己没有坚持使用,最终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的。

你看,我们父母就把老师和他的方法摘出来了,只会怪自己,而不会怪老师。

但事实上无法有效的执行,真的只是父母的问题,跟老师的方法技巧就没有关系吗?

不是的,其实方法能否坚持使用,跟老师教的方法本身就有密切的联系,甚至说直接决定了方法能不能有效的执行。

道理很简单,就是有的老师教的方法操作起来太难了,完全违背了父母的本能,那父母当然做不到了。

我经常举得一个例子,就是孩子的手机问题,很多老师教父母用约定时间的方法来解决孩子手机问题,然后教父母一些所谓的沟通表达技巧。

当时父母听的时候可能感觉很好、很有用,但是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就会发现方法基本行不通,孩子还是放不下手机。

然后老师就会批评指责父母,说父母学了他的方法之后没有很好的训练,没有做到好的执行,因此也就无法解决孩子的手机问题。

但事实上这单纯是父母执行的问题吗?不是这样的,因为老师教的这个方法就违背了孩子的本能,因为当孩子玩手机玩的正开心时,基于本能他们就要继续玩,这时候你来告诉孩子使用手机时间到了,不能再玩了,那孩子能听吗?

他要听了,他就要对抗自己想要继续玩的本能,那孩子怎么可能战胜自己的本能呢?这时候什么沟通表达技巧都不管用的。

所以这不是父母没有训练的问题,也不是父母执行力不行的问题,而是老师教的方法本身就不对,所以哪怕父母执行力再强也没用。

但是人家老师没有告诉你这一点,或者说老师本身的水平有限,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又怎么教给你父母呢?他只会说你父母不够努力,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而你父母往往也觉得是这样,所以也不会怪老师。

但事实上呢?就是老师水平不行,教的方法不好,所以才导致你执行失败的,跟你父母的执行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然后我为什么说但凡需要你父母训练才能掌握的方法,父母都不要去学呢?

这好像也违背了我们父母的认知,在我们父母眼里,包括很多老师都这样认为,就是学了方法技巧之后,必须要多加训练,然后才能掌握,也然后才能更好的用出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父母能够坚持训练吗?

原理其实跟上面说得一样,就是训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抗本能的过程,需要父母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让自己吃更多的苦,然后才能够战胜自己原有的本能,最终才能够把方法融会贯通,做到有效运用。

但问题是你父母有这么大的毅力让自己坚持训练吗?

让你父母自己说,你觉得自己有这个毅力?不说100%,90%的父母都是普通人,都没有这种通过训练来改变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需要父母训练才能掌握的方法,父母不要去学的原因,因为学了你也不会去训练,你也就做不到,那还学它干什么呢?不就是完全浪费时间精力吗?

换句话说,以后再看到老师强调学了他的方法之后,你需要多加训练才能掌握时,你就可以远离这样的老师了。不是说他的方法不好,而是他的方法你学了也做不到。

那可能有的父母就要问了:那是不是说我们父母就不用学习各种教育方法技巧,就不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了?就直接躺平了?

毕竟在大多数父母眼里,甚至很多老师都觉得,学了方法技巧就必须要经过训练才能掌握,然后才能有效使用。那现在需要训练的方法不用学习了,不就等于绝大多数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都不用学了?不就等于要躺平了。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虽然方法技巧不用学,你还是可以通过一个方法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的。

什么方法呢?就是改变自己的内在教育认知、改变自己的内在教育底层逻辑。

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人是知行合一的,你的外在语言行为是受内在的认知影响的,因此当你内在认知改变时,相应的外在方法技巧、语言行为也就会随之改变。

就比如说你原本特别讨厌一个人,那你自然就表现出讨厌的语言行为,这时候哪怕你用一些技巧方法刻意的表现出喜欢,你也是很难做到的。

然后有一天你发现以前对他的认识是错误的,他其实挺好,然后你对他的态度就完全转变了,就由讨厌变成了喜欢,相应的外在语言行为也就发生改变了,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喜欢的语言行为。

你看,你需要通过训练自己,然后刻意的让自己表现出一定的语言行为吗?不需要,你只要认知改变了、心态改变了,外在的语言行为自然就会发生改变,根本就需要训练自己。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当你对于孩子的内在认知完全改变后,相应的外在语言行为、教育方法技巧就会自然而然的改变,就不需要刻意的去训练自己,控制着自己去使用那些方法技巧。

那具体怎么改,感兴趣的可以去学习我的肯定式教养理念。

当下父母之所以总是表现出批评否定的语言、批评否定的教育方式,根源就在于父母采用了一种否定式教育理念,就是认为孩子是有问题的,而且孩子还不改,那为了教育好孩子,父母自然就需要指出孩子问题,然后监督控制、批评否定孩子去改了。

否定式教育的理念,决定了父母必然会采用这种否定式的教育方式,这是父母当下总喜欢批评否定孩子的根源。

只要这个底层教育理念不变,父母学习再多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也没用,因为父母最终都会回到原有的底层认知上,基于认为孩子有问题的认知,就必然还是会才有纠正问题的教育方式,也就继续批评否定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花了那么多钱、学了那么多方法技巧,但是遇到孩子问题却还是只会批评否定孩子的原因,因为你的底层认知就没有变过,只是再单纯的试图改变外在方法技巧,这违背了人知行合一的本能,那你当然做不到了。

正是认识到否定式教育理念的问题,我创建了肯定式教养的理念。

在肯定式教养理念看来,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是最棒最优秀的。那既然孩子没有问题,你还需要挑孩子毛病,还需要批评否定孩子吗?是不是就不会了,你更多的会接纳肯定表扬孩子。

你看,底层教育理念一变,外在的方法技巧就随之改变,还需要你训练自己掌握那些沟通技巧、沟通方法吗?是不是就不需要?你会自然而然的改变,这才是解决父母教育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法。

当然,肯定有很多人对我们的理念有疑问,觉得我们的理念是胡扯,明明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怎么能说孩子没有问题的呢?明明孩子很差劲,你怎么能说孩子是最棒最优秀的呢?

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而这也是我们理念的颠覆性所在,你要能想明白这些问题,你就基本掌握了肯定式教养的理念。

最后附上deep seek对我们肯定式教养理念的评价:

来源:肯定式教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