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阅兵的观礼台上,央视镜头给了一个人特写,更让人意外的是,高层领导与她握手足足持续了30秒,这个人不是曾经风光八年的马英九,而是那位说话总带辣味的洪秀柱。
文 | 沧海梦想家
编辑 | 沧海梦想家
九三阅兵的观礼台上,央视镜头给了一个人特写,更让人意外的是,高层领导与她握手足足持续了30秒,这个人不是曾经风光八年的马英九,而是那位说话总带辣味的洪秀柱。
同样是蓝营重量级人物,一个做过地区领导人,一个只是前党主席,按理说马英九的分量应该更重才对,可为什么最后站在北京的是她而不是他?
说起洪秀柱,她总是很直接,别人遇到敏感话题都绕着走,她却勇于发声,有次记者问她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她直接回该说的就得说,装聋作哑那是鸵鸟。
卸任党主席之后,很多人以为她会消停下来,找个地方颐养天年,结果她反倒更活跃了。
今天跑去参加两岸青年冬令营,明天又去走访抗战遗址,岛内有人劝她低调点,别给自己找麻烦,她的回应特别有意思,她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怕什么,该来的时候就来,该说的话就说。
要知道现在岛内那个环境,谁要是跟大陆走得近,马上就会被贴上各种标签,轻则被骂,重则可能连正常生活都受影响。
可洪秀柱好像真不在乎这些,她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民间交流上,今天组织个公益活动,明天搞个历史讲座。
没了政治包袱,她反而活得更真实了,不用考虑党内平衡,不用顾忌选票,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她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激进的,时间倒回到2015年,当时连战要去参加抗战70周年阅兵,她还跳出来批评,说这样做会伤害国人感情。
那时候的她,还是个标准的党内保守派,凡事都要考虑岛内民意,生怕做错一步棋,可后来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她。
2015年她代表国民党参选,本来势头还不错,结果党内突然变卦,说她太激进,硬生生把她换了下来,这事儿对她打击挺大的,但也让她想明白了一件事。
与其瞻前顾后讨好所有人,不如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反正左右都不讨好,那就干脆按自己的想法来。
从那以后,她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变了,特别是历史问题,她觉得这是原则,不能含糊,抗战胜利是全中国人的胜利,这段历史谁也不能扭曲,谁也不能独占。
正是这种不装的性格,让她在两岸交流这件事上走得比谁都坚定,别人还在算计得失,她已经在路上了,这种差别,恰恰决定了谁能站在阅兵观礼台上,谁只能在台北看转播。
而马英九这位曾经的风云人物,对于两岸关系又是怎么想的呢?
2008年马英九上台的时候,真是春风得意,支持率高得吓人,两岸关系也迎来了所谓的春暖花开。
他上任没多久就开始推ECFA,就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事儿当时闹得挺大,支持的说这是历史性突破,反对的说这是卖台,不管怎么说,协议还是签了。
八年下来,他一共签了23项协议,效果也确实有,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比一度超过40%,农民的水果有地方卖了,观光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可他的所有动作都停在了经济这一层,你要跟他聊点深入的,比如两岸的政治定位,他马上就开始打太极了。
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他倒是经常挂在嘴边,可你要问他共识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往下发展,他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了。
有次北京想安排个高规格会面,这是个深入交流的好机会,结果马英九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婉拒了,理由是时机还不成熟。
这个时机不成熟,后来成了他的口头禅,每次遇到需要表态的场合,他都是这么回应的。
2015年他倒是去了大陆,还去了些历史遗址,可抗战70周年阅兵的邀请函摆在面前,他愣是没去,给的理由听着也挺冠冕堂皇,他说要顾及岛内法令和舆论。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这种机会不是天天有的,不能说他对两岸交流没贡献,但他的问题就是太会算计了,这个也要考虑,那个也要权衡,最后什么都不敢做。
现在他手里还有个基金会在运作,搞些青年交流的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岛内的资源支持,就是需要钱,需要人脉。
绿营那边现在掌权,对这种事情盯得特别紧,动不动就说要查你的资金来源,要调查你的活动内容,这种压力下,马英九就更不敢有大动作了。
九三阅兵那天,他在台北参加了个研讨会,会上讲了些历史教训,但对于为啥不去北京,他一个字都没提,记者问起来,他就顾左右而言他,反正就是不正面回应。
这种谨小慎微的做法,短期看好像挺稳妥,可长远看呢?机会一个个溜走,等到想抓的时候,可能什么都抓不住了。
两岸关系这种事,有时候就得有点魄力,总是瞻前顾后的,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相比之下,洪秀柱那种豁出去的劲头,反倒让人觉得痛快,但每个人的处境不同,选择自然也不一样,可这种差别,恰恰决定了两个人最后的不同结局。
洪秀柱现在什么职务都没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身轻松,没有党职要维护,没有选票要考虑。
马英九就不一样了,虽说已经卸任了,可他还得顾及自己那点政治遗产,基金会要运作,形象也要维护,这些东西像无形的绳子,把他捆得死死的。
两岸那么多经济红利,本来可以转化成更深层的理解和认同,可在他手里,这些红利就只是红利,没能开花结果,等到绿营上台,好不容易积累的那点基础,说没就没了。
洪秀柱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个信号,哪怕现在两岸关系降到冰点,还是有人愿意站出来说真话,为历史作证,这种勇气,比什么都珍贵。
两岸关系需要的是实干家,不是空谈家,需要的是敢于担当的人,不是左右逢源的政客,洪秀柱也许不完美,但至少她敢站出来,敢说真话。
民族大义这种事没有中间地带,也没有回头路,看着洪秀柱在观礼台上的身影,再想想马英九在台北的研讨会,一个在见证历史,一个在空谈历史,哪个更有分量,不言而喻。
历史不等人,机会也不等人,在大是大非面前,需要的不是政客的算计,而是赤子的真心。
两岸关系的未来,需要更多这样的人,不管风浪多大,总得有人扬帆起航,至于那些永远在岸边观望的人,历史会给他们应有的评价。
来源:沧海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