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数英,只留学校统一买的那一本,初中每科最多两本评议目录版+一本公示备案版。
“妈——我的期末作业题去哪了?
!
”
晚上九点,广州某小区11楼传来娃的破防呐喊。
家长群里立刻刷屏:全广东小学教辅清零了?
中考怎么办?
别慌。
政策不是一刀切,只是把“堆成山”的教辅砍到“一本精”。
小学语数英,只留学校统一买的那一本,初中每科最多两本评议目录版+一本公示备案版。
其余无论《拔尖特训》还是《五年真题三年模拟》,一律不准背进校门。
听起来像“断粮”,其实是给书包减重——不少家长算过,这学期书费直接对折,背上的重量少了足足两斤半。
有人吐槽:书没了,分数怎么保?
关键就在这“一本精”。
学校统一的那本,是由教研员牵头、一线老师逐题过筛过的,题型不多但直击考点。
以前孩子放学写三套卷子,结果七成重复;现在只啃一本,反有时间把错题真正吃透。
广州天河区某实验校开学两周后摸底,平均分反而涨了4分,老师笑称:“少刷三套卷,多腾半小时睡觉,脑子清醒了。
”
堵了纸质教辅,广东还把路子铺向云端。
教育厅已跟“粤教翔云”签约,年底前推全学段电子题库。
手机扫码登陆,题目自动匹配课本页码,做一道判一道,解析比教辅还细,关键是免费。
珠海几个试点班用了一个月,最直观的反馈:孩子不再追着爸妈要钱买书,却开始追着问“老师今天有没有上新题”。
家长最担心的分层需求,官方也留了个口子:学有余力的,家里爱买啥买啥,周末在家刷到飞起也没人管。
但书包不许再塞。
一个东莞妈妈说得好:“之前娃书包里塞了六本,成绩没涨,驼背倒先出现。
现在学校留一本,家里我挑一本竞赛培优,轻装上阵反而更有干劲。
”
教师端的体验更酸爽。
以往批改十几种版本,光对答案都对出斗鸡眼;如今一本通练,讲评课直接投屏,讲错题不再翻山越岭。
深圳南山一位语文老师直言:“我终于可以上课带孩子读整本书,而不是抱着教辅念念答案。
”
当然,焦虑不会一夜熄火。
部分乡镇校老师反馈,一本通练难度偏低,尖子生“吃不饱”。
教育厅回应很直接:年底更新评议目录时加“提升包”,允许学校再备案一本升级版。
届时家长不必半夜蹲直播间抢热门教辅,蹲群里等学校通知即可。
总结一句话:教辅不是洪水猛兽,但泛滥后比猛兽更吞噬时间。
广东这次动刀,砍的是数量,提的是质量,顺带给家庭钱包和孩子脊椎松了绑。
接下来拼的,是学校的课堂效率、家长的配合度,以及娃的专注力——这三样真正提升,教辅就算剩一本,也足够跑赢千军万马。
来源:阿南爱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