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考虑向三星、海力士颁发年度中国芯片供应许可,取代无限许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17:50 2

摘要:美国正在筹划一项新的出口许可制度,拟要求韩国三星电子与 SK 海力士对在中国工厂所需的芯片制造设备、零部件和材料进行逐年申请和审批,以替代此前有效期无限的“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机制。这一动向标志着华盛顿在半导体产业链管制政策上的一次重要转向,它既折射出

路透社9月9日报道,美国正在筹划一项新的出口许可制度,拟要求韩国三星电子与 SK 海力士对在中国工厂所需的芯片制造设备、零部件和材料进行逐年申请和审批,以替代此前有效期无限的“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机制。这一动向标志着华盛顿在半导体产业链管制政策上的一次重要转向,它既折射出美国在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上的战略考量,也凸显其在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与满足盟友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过去几年,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政策持续收紧。拜登政府时期,三星与海力士曾获得 VEU 授权,可以在严格的安全审查和监控承诺下,将特定设备和零部件稳定供应给在中国的工厂。这一制度为韩国企业提供了确定性,保证了它们在中国的大型存储芯片工厂可以持续运转。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并推翻了前任政策,无限期授权即将在年底到期,新的制度安排迫在眉睫。美国商务部近期向韩国同行提出的“场地许可”草案,成为一种替代方案:要求企业以工厂为单位,每年提交所需设备和物料的详细清单,并获得一次性许可,方能在下一年度进行出货。这种变化虽然保证了工厂继续运行,但增加了企业的行政负担和运营不确定性。

对三星和海力士而言,中国工厂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两家公司在无锡、大连等地运营着先进的 DRAM 和 NAND Flash 工厂,这些产能不仅供应中国市场,也支撑着全球范围内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尤其是三星,它在中国的无锡工厂长期是全球最重要的 DRAM 生产基地之一;而海力士在大连的 NAND 工厂更是其全球供应链中的支柱。若这些工厂无法顺畅获取维持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影响将远远超出中韩双边关系,甚至可能冲击整个全球电子产业。

新的年度许可机制,在美国政府看来是一个折中安排。一方面,华盛顿坚持限制高端半导体设备和技术流入中国,防止中国在先进制程与存储器芯片上迅速追赶;另一方面,它也意识到,如果完全切断供应链,势必导致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甚至可能损害美国本土科技公司。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依赖于稳定存储器供应的美国企业,不愿看到供应中断引发产品交付延迟。因而,允许三星与海力士继续在华维持生产,被视作避免市场剧烈震荡的必要举措。

然而,这一机制对于韩国企业而言并非毫无代价。首先,它意味着企业必须每年进行精确的产能需求预测。零部件与耗材的损耗、临时设备故障以及突发市场波动,都可能使得当初提交的数量计划与实际需求产生差距。若超出审批范围,企业只能向美国提出追加申请,但审批的速度和灵活性仍存疑。任何延迟都有可能导致产线停摆,而在半导体产业中,设备停机一天的损失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其次,年度许可制度也限制了工厂的升级和扩建,美国明确表示不会批准涉及扩张或技术提升的设备出口。这意味着,三星与海力士在中国的工厂只能维持现状,无法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这与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和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也迫使韩国企业思考如何在保持现有利益与应对未来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韩国政府的态度也因此复杂而谨慎。一方面,韩国是美国的长期安全与经济盟友,不可能在半导体出口管制上公开对抗华盛顿;另一方面,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芯片出口在韩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极高。若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受阻,势必对本国经济造成冲击。因而,首尔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力求争取尽可能灵活的执行方式,例如加快紧急许可流程、给予一定的数量浮动空间等,以降低企业风险。但即便如此,韩国业界对新增的行政复杂性仍感到担忧。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政策安排让企业“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肩上增加了沉重负担”。

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三星和海力士合计占据全球存储器市场约 70% 的份额,其中相当一部分产能位于中国。如果中国工厂的运作受到限制,全球存储器供应势必受到牵动,进而波及智能终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训练平台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虽然美国声称不会允许产能扩张,但在维持现状的同时设置新的监管壁垒,等同于延长了不确定性的阴影。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可能成为市场波动与投资谨慎的诱因。

更为复杂的是,中国方面势必加速推进自主替代。近年来,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华为、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企业正在逐步突破技术瓶颈。美国此举虽能在短期内遏制中国获取最新一代设备,但从长期看可能反而激发中国更加坚定地发展本土产业。一旦中国在存储器或设备制造环节实现突破,三星与海力士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面临挑战。正因如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出口管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技术演进的趋势,只能延缓,而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企业与供应链将被迫承担高昂的适应成本。

在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一政策也被视为美国推动“半导体联盟”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正在联合日本、荷兰、韩国等盟友,试图形成对华高端芯片设备出口的限制网络。韩国作为关键环节,其立场和应对尤为关键。若首尔与华盛顿的政策协同顺利,则有助于加强这一联盟的执行力;若韩国企业因利益受损而产生不满,则可能在长期合作中出现摩擦。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围绕半导体供应链的国际博弈将持续加剧,韩国企业和政府都必须在夹缝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整体而言,美国提出的年度许可机制,为三星与海力士继续运营在华工厂提供了一条暂时的出路,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带着限制的“生存许可”;对于韩国而言,这是在大国竞争夹缝中的艰难平衡;对于全球而言,这是在稳定与风险之间徘徊的临时方案。随着政策细节的进一步明确,以及中国在半导体自主化上的持续推进,这一格局可能会在未来出现新的变数。美国是否能够在不破坏全球产业链的前提下实现战略目标,韩国能否在盟友关系与市场利益之间保持灵活,中国能否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封锁,这些问题都将决定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走向。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