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小黑妮踮着脚尖站在村口等爹,远远看见爹自行车把上晃悠的那只油汪汪的鸡腿,就开心得要命。
热搜第一,点进去一看,竟然是“小黑妮要嫁人了!
”
有人纳闷:一个巴基斯坦血统的姑娘,咋就成了最地道的河南媳妇?
答案藏在老范家那扇木门后。
小时候,小黑妮踮着脚尖站在村口等爹,远远看见爹自行车把上晃悠的那只油汪汪的鸡腿,就开心得要命。
赶集那天更带劲,爹把草帽压得低低的,娘把她的手指攥得紧紧的,一路过去先买炸糖糕,再给她挑花衬衫——她摸着胸口那点粗糙的亮片,对着镜子笑得见牙不见眼。
语文课本她最熟,因为娘在旁边唠叨:“字儿念对了,咱就不怕人家笑话。
”口音没两天就串了味,一口土味河南话蹦出来,比她哥还顺溜。
拍短视频纯属无聊。
那天太热,小黑妮端着半牙西瓜往镜头前一坐:“乡亲们,给你们看个稀罕!
”她一张嘴,网友全愣了——这哪是洋娃娃,分明是我们村口二丫。
反差炸场,粉丝蹭蹭往上涨。
评论区一水儿地喊她“妮儿”,催她快相亲。
谁想到,男朋友早埋伏在私信里。
起初就是一句——“姑娘,你这背景布得换个颜色,不衬你。
”她回了个翻白眼表情,“要你管。
”结果人家真管了:灯光、机位、剪辑一条龙,活脱脱一河南版钢铁侠。
俩人定情在田埂上,男朋友扛三角架,她在旁边啃烤肠。
夕阳把人都镀一层橘红,他忽然说:“以后咱家地里要是收成好,就给你种一排榴莲树。
”她嘴里还嚼着,眼泪突然掉下来了——不是因为浪漫,是想到她爹腰椎犯病那年,这傻子连夜开了俩小时车来帮她拉玉米杆子,一趟又一趟,汗水顺着脖子直往背心里灌。
她娘偷偷告诉她:“嫁人先看人品,别的咱不要。
”其实小黑妮心里门儿清,早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充电器”。
情绪低落时,男朋友一句“明儿吃胡辣汤去”,比任何安慰都顶用。
婚礼定在阴历八月十五,双喜临门。
村口的大喇叭循环《今天你要嫁给我》,邻居大娘们排练腰鼓,鼓槌上绑着大红花。
老范蹲在门槛上磨镰刀,边磨边乐:“到时候喜糖得管够,全村都吃俺闺女的。
”
网上有人酸:异国血统会不会水土不服?
她直接把户口本一亮:“我身份证410开头,咋,谁不服?
”一句话堵得键盘集体静音。
小黑妮自己清楚,身份从来不是一张纸,是爸妈二十年来一句一句的唠叨、一碗一碗的胡辣汤,是她在地头追着夕阳跑的那个瞬间。
婚礼请柬写着大白话:“没啥大讲究,人来就行,碗里有肉,酒管够。
”她希望所有刷过“小黑妮”视频的人,都能吃到那一口熟悉的乡味,然后拍大腿感叹:原来爱情、亲情、土味日常,真能把天南地北揉到一张喜帖里。
有人说流量爱情不长久。
她不理,低头撸猫——那只体型巨大的橘猫叫“铁蛋”,是她在直播间里抱回来的。
铁蛋窝在她脚边呼噜,男朋友端着切好的榴莲蛋糕递过来,她抬头冲他龇牙:“快点儿,结婚誓词得用河南话写,普通话显生分。
”
屏幕后的百万网友瞬间懂了:这姑娘压根没有“异国滤镜”,骨子里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南孩子,要嫁的也不过是跟她一起扛过玉米杆子的邻家小伙。
热搜再沸,评论区却异常温柔:
“中!
祝你们把平凡日子过成连续剧!
”
“小黑妮,新婚快乐,记得直播敬酒!
”
她刷着手机,鼻子一酸,打下一条回复:“放心,婚宴我开打赏,收的钱全给爸妈翻修老屋。
”说完抬头看了看天边,月亮胖得不讲理,像极了她手里那块榴莲蛋糕。
来源:陌上百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