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大展上,超50万观众前来打卡,刷新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建馆十年来的单日观展纪录,也打破了许多人对瓷器的固有认知!
🍶
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关注报道泉州德化白瓷制作工艺、创新发展、外贸突破等,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白瓷。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大展上,超50万观众前来打卡,刷新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建馆十年来的单日观展纪录,也打破了许多人对瓷器的固有认知!
200件白瓷精品展示了德化白瓷的历史传承与当代成就,通过经典作品的展示,挖掘并呈现德化白瓷“凝天地素色,铸中华美魂”的精神内核,并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史实为基础,深入研讨德化白瓷的跨文化价值及世界性意义。
《神话》是以电影《神话》中玉漱公主为原型创作的德化白瓷雕塑作品,这尊以中国古典美学为魂、白瓷工艺为骨的作品将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与神话意境相融,一经亮相便凭借细腻造型与独特神韵“圈粉”无数。
其采用高韧薄胎瓷衣技艺,坚硬陶瓷化作绕指柔纱,瓷衣远看是纱,近看是瓷,最薄处仅有0.2毫米,发丝清晰可
见,历时半年,上百次烧制失败,才最终制成。
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世博和鼎》,灵感源自中国“铸鼎以纪盛世”的传统,同时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精髓结合。瓷鼎饰有四大神兽浮雕,百朵瓷花绽放,寓意“万物和谐共生”。
《纸》以极致的轻薄柔软重塑白瓷的坚硬形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流淌着东方美学的诗意。
《玄》则以轻盈灵动的螺旋镂空造型,展现出独特艺术追求。
更有《月球甜筒系列》将中秋满月化作冰激凌造型,点缀可爱玉兔,轻巧灵动。
《盛世馒头》则将日常食物艺术化,有趣的反差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惊叹不已。
可以说,德化瓷通过文与质、素与绚、工与艺、人物与器物、写实与抽象、物质性与精神性等多重维度,展示出独具东方美学的韵味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在唐宋时期,德化瓷就已经比较繁荣了。宋代时期,德化瓷依托泉州港大量出口。据《德化县文物志》记载,德化县境内发现的古窑址多达239处,遍布德化18个乡镇。其中,青铜时代1处,唐代1处,宋元时代42处,明代30处,清代177处,民国时期55处。
屈斗宫窑址
到了明代时期,德化白瓷出口欧美,受到欧美皇室和贵族的喜欢,许多博物馆都把德化白瓷作为镇馆之宝,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中国白”,代表了中国白瓷的最高水平。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
明末清初,德化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特别是“泰兴号”沉船发现35万件的德化青花瓷器,进一步证明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在清代已达到全盛时期。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藏“泰兴号”沉船古瓷
德化的“中国白”之所以能享誉全球,与其当地白土有关。
德化本地矿土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烧成后胎釉透亮,隐约可见粉红或乳白色。中国境内有着上品白土的地方只有五六个,福建德化便是其中之一。
当地戴云山中所产的特殊瓷土氧化铁含量很低,因而能有效地剥离青色,使得最后烧制出的瓷器质感更贴近于玉,温润雅致。
从材料科学方面来看,德化瓷土含铁量低,约为0.05%-0.45%,而含钾、钠量高达3%-6%,经1300度-1360度高温烧成后,胎体呈现独特的“糯米胎
”
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见珍珠状的闪光颗粒,釉面则形成厚0.2-0.5毫米的玻璃质层,透光度达0.8以上,真正实现了“薄如纸、白如雪、声如磬
”
的完美境界。
宋元德化窑展示馆
如今,德化瓷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魅力与生机,德化县也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出口和生产基地之一。
1993年国务院原总理李鹏题词“德化名瓷 瓷国明珠”;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德化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2021年,德化窑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德化白瓷作为祖国艺术宝库的奇葩,在文化大省建设中要如何保护与传承呢?
《金牡丹10寸餐盘》
“守艺”,要以人为本。
手工艺是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人是主体。要让手工艺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需要真正让它的审美和趣味“落实”到人们的生活中。
如今,德化瓷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魅力与生机,德化县也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出口和生产基地之一,现有陶瓷企业4500多家,陶瓷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660亿元。
以上图源:瓷都德化
“扬艺”,需与时俱进。
“学样儿吃不饱,创样儿能吃好。”
比如,新一代瓷塑艺人自影视动画领域汲取创作养分,不仅顺应了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更重塑了传统工艺介入当代生活的路径。得益于动漫设计专业素养,萌态造型、夸张动势以及“可视化”的情绪表达,成为林似钦瓷塑创作的鲜明标签,其“普天同庆”系列作品巧妙地融合了福娃与舞狮元素:祥云大鼓之上,男童作弓步托举之态,女童单足独立、舞动狮头,飞扬狮身定格“狮跃”瞬间,形体交错间洋溢的青春活力,不露痕迹地消解了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距离。
图源:泉州发布
“售艺”,应形成产业。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仅需要“大师”,也需要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
这几年,在原创出口的产品中,越来越多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受到世界客户的喜爱。像一款产品,它的杯柄取自“中”“国”汉字二字,将汉字巧妙地融入杯器当中。一款带有筷子的碗,从2023年推出以来,已经出口了一百多万件。企业推出了陶瓷的盲盒,这款产品一共拥有8个图案,不断收到海外订单。
除此之外,德化一家生产冰箱贴的企业,通过引进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技术,改变了以往上色只能靠人工手绘的局面,实现了瓷器上色全自动化,与传统的手绘上色相比,效率提升了十多倍,每天可以生产十万个冰箱贴。
一抔德化瓷土,经千年窑火淬炼,终凝练成“中国白”的温润。这是东方美学的具象表达,更是跨越时光、连接世界的文化微光。
部分文字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文化报、福建科普、泉州发布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