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圈方式简单:宣传小视频里,蓝底白字蹦出“X+Y=屋顶角度”,下面一行“解方程就能看到天”。
一个屋顶能开能合,官方却拿算术题当说明书,结果网友把题当段子,南通体育场瞬间出圈。
出圈方式简单:宣传小视频里,蓝底白字蹦出“X+Y=屋顶角度”,下面一行“解方程就能看到天”。
画面切到屋顶哗啦张开,配文“答案在天空”。
官号想秀技术亲民,结果评论区秒变“小学奥数现场”,有人认真算,有人直接问“能不能开卷考”。
原因拆到底层就两件事:第一,南通想借“可开启屋顶”抢全国露脸,第二,宣传口要证明“我们有文化”。
屋顶开一次成本6万,能用八百次,等于一张演唱会门票分十年摊,场馆运营方拍胸脯说“值”,可要让全南通都知道值,就得找个最省钱的打法——算术题拍成段子,流量自己滚。
官方算得明白:一条短视频三十万播放,折算户外大屏能滚一个月,省下七位数。
网友接梗更快,把“X+Y”做成表情包,配上“南通高考加试题”,二次传播再翻三倍,等于免费上央视。
这波操作让屋顶技术本身退后一步,“会做题才配看球”成新梗。
更深一步看,江苏历来把高考卷做成城市名片,如今把名片贴到体育场,是路径依赖也是底气。
省里给场馆补贴,条件是“年利用率不得低于70%”,光靠足球赛撑不起,必须叠加演唱会、电竞、会展。
屋顶可开可合,等于给招商经理多一句“晴天看星空”,一句话能多拉五场商演。
算术题表面是科普,其实是把“场馆能多赚钱”翻译成“屋顶会做题”,观众懂了,合作方也就来了。
同样玩屋顶,北京鸟巢当年靠的是奥运光环,南通没有光环,只好把技术拆成一道题,让普通人摸着门槛。
相比广州南沙体育馆同类型设计,南通多花两千万元做智能感应,官方解释“台风天自动关盖”,但气象记录显示南通年均台风不到两场,多花的钱买的是“不怕一万”的保险,也是“我能比北京更智能”的宣言。
事件走到最后,输赢不取决于屋顶速度,而取决于“算术题”能不能一直讲下去。
官方已经预告下一轮“三角函数看灯光”,网友已经在等“立体几何看座椅”。
只要题库不断,体育场就能月月上新。
一张门票,到底是看球还是做题,这账谁来算清?
来源:逗趣小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