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离世前1小时致电向太,真相藏了22年,原因并非抑郁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05:09 1

摘要:最近向太陈岚在视频中透露了一段令人揪心的往事,她说张国荣在离世前大约一小时曾给她打过电话。

文/旭日东升

最近向太陈岚在视频中透露了一段令人揪心的往事,她说张国荣在离世前大约一小时曾给她打过电话。

电话里张国荣情绪激动,反复说着"我没有病,没有抑郁症",还恳请向太帮他召开新闻发布会,想要向公众澄清这件事。

向太虽然答应帮他联系公关团队,但因为手头有事没有立即行动,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通话。

不久后,就传来了张国荣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二十四楼坠下的噩耗,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6岁。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向太至今仍然充满自责。那天她正在开会,

接到电话后虽然答应了帮忙,但没有马上处理,而是先去看了儿子的表演。

当得知张国荣离世的消息时,她当场痛哭到瘫软在路边,需要儿子搀扶才能站起来。

这件事成了她心里22年来的一个结,她总是想着如果当时能更重视这个求助,或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在她印象中,张国荣是个特别爱美、追求完美的人,不应该会选择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

令人惊讶的是,向太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看法——她认为张国荣并非因为抑郁症自杀。她猜测可能是在拍摄某部灵异电影时招惹了"不干净的东西",

据说有朋友曾注意到张国荣在那段时间睡觉时总感觉被什么东西拉扯。向太甚至想过找人来帮他驱邪,

但这个想法被唐鹤德阻止了,因为唐鹤德信仰基督教,不相信这些鬼神之说。

不过向太的这个说法和已知的医学记录有些出入。张国荣的亲大姐张绿萍生前多次明确表示,

弟弟患上的是生理性抑郁症,是因为大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导致的。

张国荣的遗书中,他也亲手写下了"Depression"(抑郁)这个英文单词。

身边朋友都记得,他在最后那段时间出现了控制不住的手抖、严重失眠等典型的抑郁症症状。

从他的主治医生麦列菲菲教授的诊疗记录来看,张国荣脑部的多巴胺分泌量只有正常人的37%,

这是一种很难彻底治愈的身体疾病。记录显示他做过14次电击治疗,但在生命最后的三个月里,他有11次擅自停止了服药。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张国荣那时还承受着来自工作和舆论的巨大压力。导演王晶分析认为,

他的离开可能和三件事有关:转型做导演遇到挫折、抑郁症治疗不顺利,还有外界对他性取向的议论。

当时张国荣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偷心》上,甚至抵押了三处房产,自掏腰包给剧组发工资。

可惜的是电影投资人突然因为经济犯罪被抓,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被迫中止,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太大了。

在他去世前三天的手写剧本上,人们还看到"此处需补拍"的笔记,短短几个字却能感受到他的不甘和绝望。

更让人心痛的是,即便在他离开后,网络上关于他私生活的恶意讨论仍然没有停止。

向太在这个时候重提旧事,自然引发了不少讨论。很多网友疑惑为什么选择在22年后才说出来,

还有人注意到向太发布视频时左下角有直播预约的弹窗,不禁怀疑是不是想借机炒作。

不少网友直言"让逝者安息吧",觉得这样反复提及往事,对那些一直喜欢张国荣的人来说是种伤害。

心理学家则表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生病,这种心理很常见。张国荣在遗书中写的那句"我一生未做坏事",恰恰符合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张国荣走后,香港维多利亚港曾亮起46盏灯,每盏点亮46分钟,纪念他46年的精彩人生。

虽然电影《偷心》没能完成,但手稿上那些细致的批注足以见证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从医学记录来看,他的大脑化学物质分泌异常,接受了14次电击治疗,最后三个月里11次擅自停药——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艺术家与病魔抗争的艰难历程。

来源:摩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