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团长忆对越作战:越南特工单兵能力很强,专挑我军关键命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18:46 1

摘要:多年来媒体基本聚焦正面战场上几十万大军的激战,对越军的敌后特工战却少有提及。事实上,越军的特工部队可谓凶悍无比。《兵器知识》报记者林儒生曾采访过原11军31师炮兵团团长邢月阳,这位身经百战的邢团长回忆道:“越军特工非常厉害,单兵作战能力很强……”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全面爆发。其后,又有长达近十年的两山轮战。中越两国直到1991年成都和谈后,才彻底罢兵休战。

多年来媒体基本聚焦正面战场上几十万大军的激战,对越军的敌后特工战却少有提及。事实上,越军的特工部队可谓凶悍无比。《兵器知识》报记者林儒生曾采访过原11军31师炮兵团团长邢月阳,这位身经百战的邢团长回忆道:“越军特工非常厉害,单兵作战能力很强……”

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炮火硝烟中,深夜的炮兵阵地突然响起清脆的枪声。一名越军特工刚换上解放军哨兵的制服,就被警惕的哨兵识破——这个瞬间,成为炮兵团长邢月阳记忆中最深刻的战场片段。"他们像幽灵一样渗透进来,单兵作战能力远超预期。"

一、特工渗透

越南特工部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64年,到1979年时已发展为13个特工团、1个空降旅,总兵力达两万人的精锐力量。

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越军士兵论单兵作战能力,虽没有军旅小说中的特种兵兵王那么神奇,但奉行着“隐蔽突然,出其不意,近战夜战”这一作战思想的越军特工,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里,堪称是解放军最头疼的对手。

早在1979年战争爆发前,越军特工部队就有意识地针对我国边境进行渗透作战。他们乔装打扮,偷渡进入我国边境地区收集信息。

据云南省军区解密档案记载,战前越军特工就常常打着做生意的名头进行伪装,冒充边民以药材、山货贸易为掩护测绘地形,重点标注我军哨所、炮兵阵地、交通枢纽位置。

1979年2月17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越军特工的渗透活动愈发猖獗。对越自卫还击战第一阶段,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就曾吃过越军特工的大亏。

3月9日至10日,121师火箭炮连与122榴弹炮营车队在从董竹补给站前往那怀村途中时,被伪装成平民监视我军动向的越军特工精准地抓住了我军部队行军疲惫、人员分散且组织混乱时,发动突然袭击。

由于部队指挥员组织协调不力,随军民工又惊慌失措,部队瞬间失去反击能力,只能分散突围,导致连长钟汉光等22人牺牲,33人受伤,4门火箭炮和5辆车辆报废‌。

彼时,邢月阳所属的11军奉命部署于金平方向。在邢团长的回忆里,当时他并没有直接遭遇越军特工袭击。然而,到了1984年,两山轮战期间,邢团长就遇上了令他至今仍然记忆尤深的越军神秘特工。

二、惊险袭扰

1984年4月2日,14军40师所属炮兵对盘踞老山的越军、11军31师所属炮兵对盘踞者阴山的越军,分别开始执行“一四工程”,也即“对敌实施有限规模炮击作战”。

邢月阳当时在11军军部担任炮兵协调参谋,负责协调指挥10多个炮兵群作战。

在我军火炮的强力压制下,1984年4月28日14军40师收复老山,4月30日11军31师攻占者阴山。尽管越军在正面战场上连连溃败,其敌后特工活动依然频繁。

由于越军炮兵完全无法压制解放军的炮兵群,越军特工就格外关照我军的炮兵部队,试图渗透破坏我军炮兵阵地,以削弱我军战斗力。在北京军区炮兵声测分队展开工作的区域,就常有越军特工出没,他们对我军炮兵的侦察和作战行动构成了极大威胁。

据邢月阳回忆:“当时北京军区声测分队要在5公里幅员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仅5人配轻武器,根本挡不住特工。”为了保护声测分队,邢月阳向上级请求从步兵团抽调加强排配属防护,这才解除危机。

只是,无处不渗透,无处不偷袭的越军特工并不甘心失败。

1984年7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一名越军特工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摸入了11军31师炮兵团指挥所。指挥所是炮兵的核心,如果被这名训练有素,行动敏捷且隐蔽的越军特工偷袭得逞,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所幸,彼时已经是11军31师炮兵团参谋长的邢月阳深知越军特工部队渗透破坏的厉害,为了应对可能的袭击,邢月阳加强了阵地的警戒部署,设置了明暗哨,还安排了巡逻小组,日夜不停地巡逻。

那名前来偷袭指挥哨所的越军特工刚一靠近,当即被我军哨兵发现!警戒放哨的战士立即开火,那名越军倒也不交火恋战,而是紧急弃包逃跑。

邢月阳挫败了越军特工的这次渗透破坏行动后,发现俘获的越军背囊里只有匕首、熟米袋和雨布。可见,越军特工的装备实在简陋。据邢月阳回忆,他审问的越军俘虏中有很多人都是赤脚行军,因为越军穷到每年仅发一双鞋。

不过,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单兵坚持作战,不可否认越军特工战斗意志还是很强。哪怕是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们,面对这种近乎自杀式的袭击方式,也感到无比震惊。

遗憾的是,1984年两山作战期间,面对越军特工频繁的渗透侦察活动,并不是每一次我军都能安然无恙。

1984年7月4日晚11时许,越军821特工团406营7连一个排从1134高地西侧山垭口潜入我国境内,随后采用逐点观察、逐步推进的方式,于5日拂晓进至预定集结地域白石岩山洞潜伏。

7月5日当天,他们对白石岩地区我军各个阵地进行了一昼夜的抵近观察。6日0点30分左右,越军除留一个小组在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外,其余人员编成四个小组秘密接近目标区域,分别对我边防17团160迫击炮阵地、122团9连3排阵地以及辛柏林雷达站发动袭击。

凌晨2时30分,越军同时打响战斗,仅10分钟就结束战斗。此次行动中,越军以亡1人、负伤10人的代价,造成我军亡9人、负伤40人,损坏雷达1部、160迫击炮1门,报废汽车2辆,给我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特工魅影

越军特工在开战前后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无论是破坏基础设施、袭击作战部队,还是干扰我军后勤,都给我国军队和边境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也让我军在作战过程中,不得不时刻警惕并加强防范特工的渗透活动。因而,我军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不少越军特工的作战特点。

其一,专挑我军换防节点搞偷袭。两山作战期间,我军部队存在轮战换防需求,换防时新旧部队需要交接阵地、熟悉部署、传递情报,防御体系难免出现短暂“空窗期”。越军特工通过长期侦察,把我军的轮战换班时间摸得门儿清,就等着防御交接的空隙动手。他们往往在换防部队刚接手阵地、尚未完全进入战斗状态,或原驻守部队准备撤离、注意力略有分散时发起突袭,打我军一个出其不意。

邢月阳所在的31师炮兵团就曾多次遭遇此类情况,部队换防当天,前沿观察哨刚完成人员交接,就遭到越军特工的冷枪冷炮袭击,虽未造成重大伤亡,却打乱了防御部署节奏,迫使部队不得不临时调整兵力,应对突如其来的威胁。

其二,死磕我军炮兵关键设施,掐我军火力。越军特工的攻击目标极具针对性,始终瞄准炮兵部队的关键命脉,专挑炮兵观察哨、声测点位这些要命的地方打。

除了观察哨、声测点,越军特工还会突袭炮兵通信枢纽,曾有一次打断师级通信线路,导致上下联系中断,虽最终及时修复,但也让我军意识到,越军特工的精准打击,主要目的在于掐断我军炮兵的作战指挥。

其三,越军特工往往打了就跑,空耗我军精力,甚至单人单炮前来袭扰。越军特工的小规模袭扰虽从未造成大规模伤亡,却让我军战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刚端起饭碗,可能就听到炮弹响;夜里刚合上眼,警戒哨的枪声可能就又响起了。时间一长,战士们的精神压力特别大,但再累也得撑着,因为一旦放松警惕,特工就可能钻空子。

邢团长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他的回忆,真实地揭开了越军特工部队在边境冲突中令人胆寒的渗透。

好在,我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也曾经历过敌后战场的淬炼。越军特工的威胁促使我军在实战中快速进化。针对越军特工的袭击特点,我军加强了换防期间的警戒力量、为关键设施配备护卫部队、建立快速反应小组应对“打了就跑”的袭扰。在炮兵阵地防御中,更是同时安排明哨和暗哨进行警戒,任何无法对口令者立即扣押审查。

来源:正观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