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肆意停上人行道,如今整改了!| 问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8:48 1

摘要:有市民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朝阳区北三环东路外环、西坝河北里物业小区南侧的百余米行人便道,不知从何时起,每到傍晚就变成出租车为主的机动车的“免费停车场”,影响附近市民出行。报道播出后,当地进行了整改,如今情况如何?

今年7月“问北京”曾报道,有市民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朝阳区北三环东路外环、西坝河北里物业小区南侧的百余米行人便道,不知从何时起,每到傍晚就变成出租车为主的机动车的“免费停车场”,影响附近市民出行。报道播出后,当地进行了整改,如今情况如何?

机动车肆意停上人行道

今年7月,家住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地区的市民李先生(化姓)反映,北三环东路外环、西坝河北里物业小区南侧路上,不知从何时起,每到傍晚,就有多辆以出租车为主的机动车停上人行便道,挤占本就不宽敞的人行空间。

“问北京”记者7月10号下午6点左右前去探访发现,只这一侧二、三百米长的人行横道上,就有近10辆机动车停放,且停放方式“五花八门”。

机动车停上人行道大致区域/360地图截图

有的车辆隐蔽地停放在过街天桥后侧的人行便道上,只给来往行人留下1米多宽的通过空间。

有的司机则停得更为大胆。比如,因附近西坝河北里物业小区南侧围墙外的人行横道处于一拐弯处,相比其他处的人行便道更为宽敞,所以靠围墙一侧被规划建设了一小块细长的绿地休闲区,供附近小区居民遛弯休息。“问北京”记者当时看到,多辆车直接停在了紧挨绿地的人行便道上,其中好几辆车车轮就轧在盲道上,而不远处就是供居民休息的长椅。

附近居民曾目睹,这些车辆是冒着险右转,横跨附近的公交站台以及非机动车道,再通过天桥下的斜坡开上人行便道的。

机动车紧挨绿地停上人行道/记者 摄

机机动车跨过公交站牌和非机动车道上人行道/受访者供

据在周边公交站台上工作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透露,部分出租车司机把车停上人行便道是为了方便交接班,他们进行过劝阻,但经常会“碰壁”。“问北京”记者也曾正巧碰到将出租车停在右转导向车道内的司机王先生(化姓),他正匆忙往公交站跑。据他说,这一时段附近的出租车专用停车位比较饱和,停在这处或人行便道上,更方便像他这样家住密云区的司机,让他们直接去仅有几十米距离的公交站乘坐980路等公交车回家。

出租车停在右转导向车道内/记者摄

为何司机宁愿冒险占便道?”问北京“记者注意到,这一地区包括距离公交站最近的西坝河路等 10 条路段,7月起刚从免费停车改为收费管理。

太阳宫地区办事处工作人员解释,附近许多老小区本就停车位紧张,且此前周边道路路侧停有不少外地牌照或者长期不动的机动车,使得单侧道路常出现停双排车等情况。路侧停车收费这一改变依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规定,本市机动车停车坚持有偿使用、共享利用、严格执法、社会共治,同时也将推动地区道路停车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附近10条路段开始收费管理/记者摄

“问北京”记者当时从西坝河北里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处也了解到,社区办公室已收到周围多位居民反映这一机动车停车占道问题,已报给属地太阳宫地区办事处,后续将联合多部门治理。

整改后机动车再难上人行便道

”问北京“报道发布后,属地组织人员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记者9月4号再次探访时,绿地休闲区附近人行便道上已经没有机动车肆意停放。

西坝河北里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原来天桥下斜坡上的两个阻车桩间距较宽,使得部分机动车横跨附近的公交站台以及非机动车道就能开上人行便道的问题,太阳宫地区办事处进行了有效的小调整,“那条路实际上属于市属道路,不是咱们的权属道路,所以咱们就没有进行新安装, 而是把那原有的两个阻车桩间距进行了调整,缩短了,机动车就无法开上去了。然后再联系交通部门连续几天过去过去贴条,这样的话车就慢慢不上去了。”

阻车桩调整前后对比/记者制

同时,“问北京”记者看到,980路等公交车停靠的西坝河公交站附近,如今也都被安装了交通护栏,起到区隔作用,使得车辆无法驶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人行便道。

公交车站附近如今新增百米护栏/记者 摄

周边居民张先生(化姓)告诉记者,“以前这人行道都快变成‘停车场’了,遛弯也不方便,现在弄挺好,在附近走我们也更安心了。”

“问北京”记者致电太阳宫地区办事处,工作人员也表示,后续也会加强管理,“周边居民如果发现这边有情况,可以及时拨打我们的电话或者跟社区沟通。”

近年来,机动车停车占道乱象屡见不鲜。除西坝河外,也有市民曾反映北土城、景山等地区的旅游大巴、私家车、出租车占道停车问题。当规章政策与民生需求相遇,考验的或许就是“既守得住秩序底线,又容得下生计褶皱”的治理智慧。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科创中心主任陈艳艳建议,相关部门或许也可以尝试分类治理,“如果是短时间的等候乘客,可以对于现在规范化的停车位,可以设置一些短时的停车位,比如说免费,但是限定时间,比如对15分钟之内停车给予一定的便利。另外,如果是交接班这种停车的需求,其实我觉得更多还是建议在路外停车,那么相对来说就不占用道路资源,不能为图方便影响到动态交通。”

本次整改,从 “人行便道变停车场”到行人安心通行,西坝河地区这百余米人行道的变化,看似是一次微小的城市治理调整,实则折射出民生诉求与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阻车桩间距的优化、交通护栏的增设、多部门联合执法的跟进,都瞄准群众 “出行安心” 的核心需求,也印证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的治理温度。

“问北京” 也将继续关注民生诉求,见证城市治理的每一次进步。

欢迎广大网友持续为“问北京”提供新闻线索!→

小 问 说

瞄准群众的核心需求

看似微小的调整也不小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来源:问北京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