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初的新疆喀什莎车县,秋阳洒满伊什库力乡实验小学的操场。孩子们明媚的笑容间,多了群特殊的 “上海老师”——他们或身着西装穿梭于写字楼、会议室,或是在科创园区的实验室里忙碌,如今这群以上海的青年企业家与企业高管为主体的老师们,怀揣着课本、3D 打印模型和精心打
2025年“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援教行侧记一
“花朵”援教团的 “跨界课堂”:把前沿视野种进莎车校园
9月初的新疆喀什莎车县,秋阳洒满伊什库力乡实验小学的操场。孩子们明媚的笑容间,多了群特殊的 “上海老师”——他们或身着西装穿梭于写字楼、会议室,或是在科创园区的实验室里忙碌,如今这群以上海的青年企业家与企业高管为主体的老师们,怀揣着课本、3D 打印模型和精心打磨的课件,站上了戍边校园的讲台。
“为了做好这次援教,我们提前3个月启动筹备工作,光备课组就分了14个,涵盖AI、文创、文体等不同领域。教案平均修改了 4 版才定稿。”团队统筹负责人林夕爱说。不同于传统支教以学科辅导为主的模式,这支“跨界教师团”凭借多元的行业背景,将自身领域经验与上海城市特色深度融合,转化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为莎车的孩子们打开一扇望向远方的窗,让沪疆两地的联结,在每一次课堂提问、每一次互动实践中悄然萌芽、生长。
适配全学段的 “科技梦”
李闯为毕业班带来的 “AI 启蒙课”,让孩子们直呼“新奇”。课堂上,他把孩子们的理想职业用Ai的方式进行具象化呈现;他还选取几篇优秀作文,现场改编成歌曲——孩子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梦想,更能“听到”自己的创意落地生根。“我小时候家庭贫困,正因为对电脑学习的热爱,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新技术,也成就了我的第一次创业。”李闯坦言,“所以,我希望孩子们对Ai技术产生兴趣、点燃热情,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另一栋教学楼里,赵聪翀和搭档正为低年级的孩子们讲授基础Ai课程。为了让孩子们理解AI与创意的紧密关联,他们从孩子们熟悉的影片切入,用互动唤起,再结合生活中已逐步普及的AI服务,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到了解Ai、拥抱Ai的重要性。“其实我更想告诉孩子们,要用好Ai技术,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至关重要,它们是探索科技的敲门砖。”赵聪翀笑着补充。
扎根当地的 “健康课”
“如果看到有人晕倒,第一步要做什么?” 孙迪举起 AED 模型,开启 “急救实操课”。从心肺复苏基础知识讲起,用动画短片演示流程,再让孩子们分组在模拟器上练习操作。为了来给孩子们带来专业且易懂的急救课,孙迪特地学习了针对儿童的专业急救课程,反复琢磨如何让知识点、操作手法贴近孩子的认知水平。“目前在莎车,AED设备可能还不够普及,我们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树立急救意识。同时我们发现老师们学得也很投入,这有利于这个技能在校园进一步推广传播。”
贺小宏则把“奇妙的身体” 搬进了课堂。他带着提前准备的人体模型,依次讲解各器官的组成和作用。“这是我参与援教三年来,开门红的一次,孩子们非常欢迎。”他认为,把医药健康理念尽早植入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提升健康管理的关注与重视,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援教,我的公益道路也走得更远、更宽了。”
联结两地的 “文化课”
杨飞把非遗脸谱带到了课堂,为适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他特地为二年级、五年级的孩子们准备了京剧和马勺脸谱教具。不仅如此,他还总结出“观察形象、神态分析、人物讨论”三步法则,引导孩子们将非遗的技艺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团队中其他老师会教授一些科技类手工,我觉得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结合,孩子们更能感受并传承文化自信。”
邬欣芸是跟随花朵团队十多年的老队员,她带着不同阶段音乐启蒙知识与理论原理,走进了多所戍边学校。“在课堂上,我看到,当我播放钢琴曲,小朋友一边认真听,一边手舞足蹈,模仿着弹奏家弹奏的感觉。”对她而言,每年参与援教的意义远超课堂本身,“我们的援教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发展得很好,每一年大家聚在一起,也是一次交流提升的好机会。”今年,邬欣芸迎来了一位新搭档,“是一位来自新疆当地的企业家,我觉得非常自豪,这说明我们‘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链接家乡与远方的 “视野课”
今年是张红霞加入“花朵团队”的第二年。从事纺织行业的她,不仅擅长手工,还特别喜欢与孩子们互动交流。手工课堂上,她总会借着制作过程,引导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特色,尤其在棉花、手工制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我希望孩子们能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去发掘新疆更美好的东西和产业,把他们带出新疆、带向全国,带向世界。”
“原以为,动手组装的过程会有些难度,可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张伟把“太阳能发电”模型带进教室,希望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直观感受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走进喀什之前,张伟与团队的很多伙伴一样,对这片土地知之甚少,连续两年来到莎车援教,让他们对“对口支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这里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参与公益援教,更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这里的好产品走出去。”
当夕阳西下,孩子们围着不同组的“花朵老师”,追着问 ——“上海的机器人还能做什么”“下次还能教我们做模型吗” 时,这场跨界援教的意义已然显现。企业家们将自身领域的前沿视野融入课堂,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座连接上海与喀什之间的桥梁。在点亮孩子们双眸的同时,他们也对“责任”与“价值”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海的优势在于商业资源和创新理念,我们这支花朵团队,就是想通过多维度教学,把这些软实力变成孩子们的新视野。”林夕爱说。
据悉,此次援教是上海市工商联“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项目第二次来到新疆。75位团队成员克服诸多困难,与学生同吃同住;白天按组授课,晚上集中研讨。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支教团队预计授课620余节,实现六个年级全覆盖。
来源:纵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