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于表演荆棘中,以“蝶变”之姿雕琢角色与自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04:01 2

摘要:在娱乐圈的璀璨星空中,辛芷蕾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2025年9月6日晚,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揭晓主要奖项,中国演员辛芷蕾凭借在影片《日掛中天》中的精彩表现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第三位捧起沃尔皮奖杯的华人女演员。这一成就

在娱乐圈的璀璨星空中,辛芷蕾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2025年9月6日晚,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揭晓主要奖项,中国演员辛芷蕾凭借在影片《日掛中天》中的精彩表现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第三位捧起沃尔皮奖杯的华人女演员。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她多年来精湛演技的肯定,更是她在表演道路上不断"蝶变"、自我超越的见证。

一、角色雕琢:从步态到灵魂的极致追求

1.1 重塑步态:《繁花》李李的形体革命

辛芷蕾的角色雕琢之路,始于对身体语言的极致把控。在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中,她饰演的至真园老板娘李李,是一个从北方闯荡上海的神秘女子。为了塑造这一角色,辛芷蕾首先面临的挑战是走路的姿态。

"导演喜欢拍背影,所以你在走路的时候,就一定要走出这个人的精气神来。但我根本不会这样很女性化的走路姿态。"辛芷蕾回忆道。原著金宇澄笔下的李李"明眸善睐""其秀在骨",而王家卫要的是更具象的"步态虽柔,步子里使着劲儿"——背影需有精气神,腰臀配合要精准到毫米。这对习惯了"硬、随性、松弛"走路风格的辛芷蕾而言,几乎是一场身体的"革命"。

为了走好路,辛芷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双脚都磨出了血泡。王家卫甚至专门为她请了舞蹈老师,让她学习拉丁、探戈等舞蹈,以培养女性化的步态和仪态。"当时双脚都磨出了血,但还是走不出理想的效果,每天都在崩溃的状态。那时候我才发现,走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无奈地表示。

这种对形体的极致雕琢,最终让李李从辛芷蕾的身体里"活"了过来——一低头、一抬眼,目光总有股不肯放松的韧劲儿,嘴角的笑又揉着礼貌、妩媚与玩味,活脱脱是至真园老板娘的模样。

1.2 细节控:从吃饭到眼神的全方位塑造

辛芷蕾对角色的雕琢不仅限于步态,更延伸到每一个细节。在《繁花》拍摄过程中,有一场吃火锅的戏份让她记忆犹新。"我一上来就跟饿了三天一样使劲吃,导演立即喊停说,你想一下,李李今天来是为了什么?她是为了促成这单生意,她会眼睛只盯着那几片肉吗?"王家卫的提醒让她意识到,吃饭不是目的,而是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于是,辛芷蕾开始学习用筷子蘸一点点麻酱吃,"吃饭不是你的目的,你是来谈生意的,要优雅。"导演的指导让她明白,角色的每个动作都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目的。

除了动作,辛芷蕾对眼神的雕琢也极为用心。在《繁花》中,李李的眼神被要求"像刀子一样凌厉"。王家卫告诉她,《繁花》不是爱情片,也不是商业片,而是在讲江湖上人情的你来我往,这让她觉得《繁花》更像一个武侠片。因此,李李的每个眼神都不能是柔弱的,而应该充满江湖气和侠气。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辛芷蕾在《繁花》中的表演获得了广泛赞誉。一位观众评论道:"单看这个灯下的绝美抬眸,谁能想到她是《花儿与少年5》里的'东北傻妞'呢?"

1.3 从外到内:《日掛中天》美云的灵魂塑造

在《日掛中天》中,辛芷蕾对角色的雕琢达到了新的高度。她饰演的美云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底层女性,有着复杂的情感和道德困境。辛芷蕾认为,美云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她的"普通人"特质——"她有着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欲望以及无法释怀的感情。她不是纯粹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

与《繁花》中从外在形体入手不同,辛芷蕾在塑造美云时采用了更加内在的方法。"整个剧本,对美云这个女性人物的描写,看似很普通,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的事件,仅仅是她个人情绪的起伏就足够打动我。"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导演蔡尚君在威尼斯首映发布会上透露了创作初衷:"我的上两部作品《人山人海》和《冰之下》都是关注小人物的抗争,在社会洪流中的身不由己,随波逐流。这两部作品之后,社会的环境和思潮都发生了变化,我更多地想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以及面临的道德困境。"

辛芷蕾深入理解了导演的意图,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美云的疲惫、在生活和情感中的挣扎与在平静中习惯着痛苦,"以鲜活生命力展现极致痛感"。这种从内到外的角色塑造方式,让她的表演更加真实、动人,也为她赢得了威尼斯影后的殊荣。

二、表演破局:从"体验派"到"雕刻式"的艺术觉醒

2.1 体验派的困境与突破

辛芷蕾并非科班出身,早年她奉行"体验派"表演逻辑——先钻进角色内心,再外化一举一动,"感受到了就能演"。这种方式让她在《紧急救援》的女机长、《绣春刀2》的女侠角色里游刃有余,却也让她陷入瓶颈:"演谁都像辛芷蕾",甚至一度"掏不出情感,整个人麻木了"。

《繁花》成为了她的破局点。王家卫的导演风格是"先调整外在,不解释为什么",这种"从外到内"的路径彻底颠覆了她的表演逻辑。拍第一场吃火锅的戏时,她习惯性"随性开吃",被王家卫喊停:"李李是来谈生意的,不是来干饭的。"

这次经历让她开始反思:李李的快节奏与干脆利落,背后是北方姑娘在上海商界闯荡的生存逻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这种从形体到心理的反向推导,让她对表演有了全新认知:"表演像雕刻,一个人的讲话方式、语速、表情姿势,都是'材质'的一部分。"

2.2 王家卫的"雕刻"艺术

与王家卫的合作,让辛芷蕾经历了一场表演艺术的洗礼。"王导让我找到表演的另一条路",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演了十几年戏,都是凭内心的感觉去诠释角色,属于从内向外走。但王家卫导演让我找到了另一条路,他让我知道,角色是可以通过外在去慢慢往里走,让这个角色由外到内地合在一起。"

王家卫拍戏精雕细琢,以速度慢而著称,对演员的挑战很大。《繁花》拍摄经历和辛芷蕾的预期几乎完全一样,剧本一直在修改,演员没有一个很全面的人物形象在心里会特别没有底。"每天演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演得对不对,就会特别痛苦。我真的是拍了三年,才知道李李的结局,之前这个都在导演脑子里,我们谁也不知道。"

拍到中间崩溃的时候,她就会去看"王家卫受害者联盟"(演过王家卫的戏的演员)的采访,看到影帝也被折磨哭,就觉得自己这点事没什么了不起的,继续拍吧。这种"痛并快乐"的经历,最终让她突破了自己的表演瓶颈。

2.3 舞台与镜头:不同媒介的表演探索

真正让辛芷蕾重新定义"演员"二字的,是舞台剧《初步举证》。这部讲述女性被性侵后法庭辩护的作品,让她从"挑战自我"走向"传递力量"。起初她只是想"打败对舞台的恐惧",但演着演着,她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想把泰莎的勇敢传递给更多女孩,让她们在困境中敢为自己发声"。

《初步举证》中文版近130分钟的独角戏,让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的辛芷蕾斩获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一开始是奔着提升自己去的,拍电影电视那么多年,疲了,想有新的进步。"让她没想到的是,全国巡演开启后,相比银幕作品极其有限的覆盖人群,却掀起了意外的余震:"不断有女性朋友给我写信,留言,告诉我发生在她们身上,难言又隐痛的经历。"

这种跨越媒介的表演探索,让辛芷蕾的表演更加全面、立体。从电影到电视剧,从电视剧到舞台剧,她不断挑战自己,拓展表演的边界。正如她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所说:"那太多了,只要是没演过的都想尝试。"

三、野心与恐惧:荆棘路上的"蝶变"闯关

3.1 野心的萌芽与成长

辛芷蕾的演艺之路充满坎坷。学服装设计出身的她,入行时"要面对别人的选择,经历数不清的淘汰",甚至进组后被退回,躺在马路上大哭"怀疑自己不适合当演员"。但挫折反而激发了她的"野心"——"从小就没人把东西送到我手里,想要什么必须主动争取"。

这份"野心",让她在见王家卫时,半小时内一股脑地把自己的生平、性格、优缺点全盘托出,末了还"很正式地握了个手";让她在接舞台剧《初步举证》时,无视"不在舒适圈"的劝告,听完导演讲戏五分钟就两眼放光地说"选我"。

这种"野心"并非对名利的追逐,而是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如她在威尼斯领奖台上所说:"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吹过一个牛,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站在世界级的舞台上,成为国际巨星。"当时的她遭到了很多嘲笑,但她从未放弃这个梦想。

3.2 恐惧与突破的共生

然而,"野心"之外,她也坦诚自己的"恐惧":极度怕摄像头,不会游泳却要演《长江图》里的水下戏。可她的选择是"越是害怕的事情,就越要去做"。

拍《长江图》时,她硬着头皮说"会水",试戏时和导演聊人生困惑聊了一个多小时,靠着这份"认真"被选中。有场戏需要她光着脚一步步走入江水中直到淹没头顶,辛芷蕾一边忍受脚底被碎石磨破的刺痛,一边憋着气往前走,四肢在水中一度难以自控。这种"不要命"的拍法让导演都后怕。

这种"野心与恐惧的共生",恰与她饰演的许多角色的内核不谋而合。无论是《繁花》中的李李闯入上海黄河路,还是《日掛中天》中的美云面对生活的困境,辛芷蕾都在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陌生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方式站稳脚跟。

3.3 "蝶变"之路上的自我超越

辛芷蕾的成长历程,是一条不断打破边界、重塑自我的弧线。她曾形容自己和表演是"日久生情",从最初"为了挣钱的工作",到如今在每一个角色里找到"有意思的地方",这份热情如她所说,是"在表演这场游戏里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

如今的辛芷蕾,已经从那个怕摄像头的新人,成长为能在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从容绽放的演员。她的视界变得宏观起来:"不再是某一个脸谱化的角色,角色的层次感,丰富感,和她背后故事的逻辑、带给社会的思考,是更有吸引力的。"

当被问及拿奖对她现在这个阶段有什么意义时,辛芷蕾表示:"我今年39岁,其实能获这个奖是非常意外的,因为拍戏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没有以奖为目的拍这个戏,真的非常意外、非常惊喜。"她坦言自己还没有想好接下来的打算,"我今天经常在发呆,其实我也在思考下面看看有什么打算,其实我也没有想好,我现在还挺懵的,刚获得这个奖,可能太开心了吧。"

这种在野心与恐惧之间的平衡,让她的表演更加真实、立体,也让她的艺术之路更加丰富多彩。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想对所有女孩说:只要有梦想,就大胆去想,大胆去做,万一有一天就实现了呢?,就像我一样。"

四、演员的神圣感:在舞台与镜头间传递力量

4.1 舞台上的力量传递

真正让辛芷蕾重新定义"演员"二字的,是舞台剧《初步举证》。这部讲述女性被性侵后法庭辩护的作品,让她从"挑战自我"走向"传递力量"。

一次演出后,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被女儿带到后台,见到她时眼泪哗哗直流。那一瞬间,辛芷蕾突然理解了"演员的神圣感"——表演不止是职业,更是能击穿岁月、触达人心的媒介。这种感受,也延续到她对角色的理解中,比如《繁花》里的李李,她会想象这个女强人回家后,也只是煮一碗清汤面配榨菜的孤独时刻——角色的"人味儿",往往藏在这些细节里。

这种通过表演传递力量的信念,让她在《日掛中天》中更加投入。"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能演到一个这么丰富又很不一样的角色,一定是很享受的。"她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表示。角色的复杂性令她演得很过瘾,也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演员的社会责任。

4.2 电影中的人文关怀

辛芷蕾的表演不仅局限于娱乐观众,更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从《长江图》的文艺片尝试,到《紧急救援》的女机长,再到《繁花》的李李和《初步举证》的泰莎,辛芷蕾的演艺轨迹,是一条不断打破边界、重塑自我的弧线。

《日掛中天》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被看过电影的首批观众吐槽过于老套。但辛芷蕾认为,正是这种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她的每个选择,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又真实存在。她的情绪一会儿跌入谷底,一会儿又充满希望,这是她一个人的海啸。"

导演蔡尚君也表示,《日掛中天》关注的是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以及面临的道德困境。"我在生活中看到过很多不同的案例,也包括一些朋友的亲身经历,促使我去思考人在一种亲密关系中的变化和可能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让辛芷蕾的表演更加有深度、有温度,也让她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持久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4.3 国际舞台上的文化使者

辛芷蕾的威尼斯获奖,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这是2025年继柏林、戛纳之后,中国电影连续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并斩获奖项。

在获奖感言中,辛芷蕾自豪地表示:"能站在这个世界级的舞台上,能跟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女演员同台竞技,并且得到这个奖,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也为自己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演员能再次站在威尼斯的舞台上感到骄傲。"

作为文化使者,辛芷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演员的风采和中国电影的魅力。她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中国演员走向世界,用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正如她所说:"我想对我妈妈说,你看!"这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她对家人的感恩,也包含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五、"蝶变"之路:从威尼斯影后到艺术永恒

5.1 破茧成蝶:威尼斯影后的艺术升华

2025年9月6日,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项的"80后"华人女演员。这一成就标志着她在艺术道路上的"蝶变"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顾辛芷蕾的成长历程,从《长江图》的文艺片尝试,到《紧急救援》的女机长,再到《繁花》的李李和《初步举证》的泰莎,她的演艺轨迹是一条不断打破边界、重塑自我的弧线。而威尼斯影后的荣誉,则是对她多年来不懈努力的最高褒奖。

在获奖者见面会上,有记者问拿奖对她现在这个阶段有什么意义,辛芷蕾表示:"谢谢你恭喜我,我也很开心。"她谦虚地说,这个奖项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拍戏时并没有想过以奖为目的。这种对艺术的纯粹追求,正是她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5.2 艺术永恒:超越奖项的追求

尽管获得了威尼斯影后的殊荣,辛芷蕾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自己现在还没有想好接下来的打算,"我今天经常在发呆,其实我也在思考下面看看有什么打算,其实我也没有想好,我现在还挺懵的,刚获得这个奖,可能太开心了吧。"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恰恰反映了她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正如她所说:"以前我害怕休息,觉得休息是折磨,生怕自己会落下什么,在那么激烈的环境里掉队了。"但现在,她已经学会了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然后换掉了那种忙到'致命'的状态,开始学会休息。"

学会偶尔拥有松弛感后的辛芷蕾,逐渐发现原来生活与工作同样重要,演员对于她来说是一份职业,脱离角色后,应该卸掉演员身上那层光芒,回归最质朴的自我,感受平淡日子里的自然与纯粹。

5.3 艺术与人生的双重雕琢

回望辛芷蕾的成长,从那个怕摄像头的新人,到能在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从容绽放的演员,她始终在"雕琢角色"与"雕琢自我"的路上并行。她的"野心"从不是对名利的追逐,而是对"选择角色的权利"的执着;她的"恐惧"也从不是绊脚石,而是推动她向前的燃料。

在表演的荆棘路上,她以"蝶变"之姿,用极致的较真、清醒的破局和温暖的责任感,活成了自己的"繁花"。正如她在《繁花》杀青那天的感悟:"那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在我心里很奇妙。"

从威尼斯电影节载誉归来的辛芷蕾,将继续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她的艺术之路,就像她在《日掛中天》中饰演的美云一样,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加精彩和值得期待。

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希望所有有梦想的女孩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她自己,也将继续在表演的荆棘路上,以"蝶变"之姿,不断雕琢角色,雕琢自我,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艺术无涯,雕琢不止

辛芷蕾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不断"蝶变"的荆棘之路。从《繁花》的步态雕琢,到《日掛中天》的灵魂演绎,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表演艺术。

威尼斯影后的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她未来艺术道路的新起点。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辛芷蕾将继续以"蝶变"之姿,在表演的荆棘路上砥砺前行,不断雕琢角色,雕琢自我,创造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正如她所说:"只要有梦想,就大胆去想,大胆去做,万一有一天就实现了呢?"这不仅是她对所有有梦想的女孩的鼓励,也是她自己艺术道路的真实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辛芷蕾将继续用她的表演艺术,传递力量,温暖人心,为中国电影事业增添更多的光彩。

来源:捂热你的左心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