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玫瑰空调被吐槽,背后是国产压缩机无力支撑高端的现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19:38 1

摘要:格力这个老牌子,大家都知道它在家电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空调这块,市场份额一直稳在前列。可最近几年,特别是从2023年推出那款玫瑰空调开始,风向就有点不对劲了。

格力这个老牌子,大家都知道它在家电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空调这块,市场份额一直稳在前列。可最近几年,特别是从2023年推出那款玫瑰空调开始,风向就有点不对劲了。

网友们在各种平台上吐槽得热火朝天,主要针对外观和价格,说它丑得像上世纪90年代的审美,土里土气,还卖到三万块钱左右,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

但你仔细扒拉扒拉,就会发现这事儿不光是设计和定价的问题,根子上还是国产压缩机在高端市场撑不起来。格力想冲高端,技术短板暴露得一清二楚,这让整个国产空调行业都得反思一下。

格力在2023年推出来的时候,定位是针对新婚人群,柜式机型,外观搞得花里胡哨,粉色渐变,上面点缀着19朵玫瑰,花蕾还能变紫色,机身像裹了层朦胧的花瓣。官方宣传这是艺术品级别,能收藏的那种。

结果一上市,社交媒体上炸锅了。微博热搜冲上去,很多人说这颜色和造型太俗气了,搁客厅里像街边小店的装饰品。证券时报在2024年1月报道过,这话题一度霸榜,年轻人直呼审美不敢恭维。

格力回应说这是国际领先的设计,获奖无数,但网友不买账,继续喷。到了2024年下半年,吐槽声没停,知乎上有人发帖说这空调卖不动,门店员工都承认库存堆在珠海总部,销量惨淡。

设计是头号罪魁。90年代风格在现在看来就是过时,年轻人喜欢简约现代的调调,不是这种粉嫩嫩的浪漫风。业内评论人王新喜在专栏里点出,格力内部的设计部、市场部好像没做足调研,没抓准当下审美潮流。要是为新婚市场准备的,那战略也偏了。

现在结婚率下降,新婚群体缩水,花大把钱瞄准这个小众市场,明显不划算。加上定价29999元,门槛高得吓人,普通人哪舍得花这么多买台空调?就算技术加持,消费者还是觉得不值。上海门店员工对媒体说,东西质量是好,但两三万的价位,谁买啊?

真正让这款空调栽跟头的,还是它想走奢侈品路线,却没技术底气支撑。空调的核心是压缩机,这玩意儿决定性能、能效和稳定性。格力用的是自家凌达双级压缩机,这是国产突破,但跟进口日系比,差距明显。日系像松下、三菱、东芝,这些压缩机在能效上领先一大截。

松下产量多年世界第一,无极正弦波变频技术让运行平稳,制冷快,噪音小。蓄热技术在-25℃还能吹出35℃暖风,三菱的低温增焓制热更牛。

格力安全性还行,但制热和能效是短板,噪音大点,故障率偶尔冒头。格力玫瑰空调迭代三代,强化分布式送风,垂直温差小于3℃,零下30℃也能供热,但市场不认账,高溢价没人埋单。

国内空调市场国产占大头,格力、海尔、美的三巨头,但高端压缩机依赖进口严重。日本品牌垄断转子式和涡旋式技术,东芝开创双转子专利,别人用得交费。艾默生谷轮占全球涡旋压缩机一半份额。海尔基本靠海立、三洋、三菱,美的主要用美芝合资压缩机。

格力是少数自产的,凌达压缩机自用为主,1.5匹和2匹机型有时用海立,3匹高端偶尔用广州松下万宝或上海日立。但玫瑰空调全用凌达,没进口高端加持,竞争力就弱了。

2023年松下撤回广州产线,回日本,这事儿闹得行业人心惶惶,供应链脱钩信号明显。国产压缩机自产自销,噪音大,能效低,尤其8匹以上多联机,常见日系身影。

压缩机耗电占空调80%,日系专利壁垒高,性能好,故障率低,能卖高价。国产在极端天气下表现一般,格力双级变频有进步,但比三菱重工1.5匹机型,制热能力差些。

2024年三菱空调对比格力,自主研发凌达压缩机稳定,但国际奖项多归日系。懂行人说,格力在-30℃强劲制热,但不写具体能力,实际比不过日系。

印度今年空调荒,莫迪政府紧急允许中国压缩机进口,不用认证,这侧面说明国产压缩机有输出潜力,但高端技术还得追。

来源:于彬书法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