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狼2》时期的宣传视频被翻出来,配以各种滤镜二次加工,就能让网友“每次点开都被硬控两分钟”。
在这个各路粉圈都略显消沉的夏末,吴京近段时间成了网友的快乐源泉:
《战狼2》时期的宣传视频被翻出来,配以各种滤镜二次加工,就能让网友“每次点开都被硬控两分钟”。
“京言京语”成了新的热门语言。
谁还不会用“我XX过,你XX吗?”进行造句。
还有经典的“谁当过兵”游戏,固定主角之一是吴京。
另一方或为海外年轻爱豆、或是国内女演员,两张照片被拼在一起并请网友判断“以下两张图片中的谁没当过兵”。
吴京从《战狼2》开始,到今天被群嘲,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
今天网友玩的梗,都是他多年前的言论。
只不过同样的话,过去听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刺耳。
首先,吴京说了什么?
最出圈的是“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当年《战狼2》的采访。
这段话的精髓有两点。
其一,排比句式“……是……的”被各大博主加入二创。
其二,摇头晃脑的小动作,仿佛说话跟开枪一样,带有后坐力。
相当自信的态度,似绷非绷的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都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这段采访,被玩梗的还有“我……过,你……过吗”。
于是,一场对吴京的大型挖掘活动开启了。
还有他在另一次《战狼2》的采访中,关于“Frank why not 不打我,这可是吴京Style”的生动吟唱:
“我让那个Frank打我的时候——来从这打我——No!我说Why not!他说这在好莱坞是不允许的,演员是不可以打脸的。”
结果就成了:吴京一颦,观众就乐;
吴京一笑,观众也乐。
在电影《战狼》中,他举着一瓶茅台,扭成了一个十分阴间的姿势。
面对女性,吴京大放厥词:
我从来没喝醉过。我三岁开始喝酒,五岁灌趴下两个比我大六岁的男生。
十二岁酒壮怂人胆,偷看女生洗澡。
十七岁……然后邪魅地对瓶口豪饮一口。
而在另一则采访中,吴京确实表现得像是酒桌上指点江山的中年男亲戚。
他用“如鱼得水,如鸭得炉”八个字形容自己为电影进行的18个月军营训练,称自己天生适应部队的环境。
入戏太深的吴京不仅对军旅生活恋恋不舍,还对自己演绎的角色冷锋有着极强的认同感。
俨然将其视为了中国优质男性代表。
他在宣传时多次表示,《战狼2》是写给中国女性观众的一封情书:
“因为中国女性观众太强了,她们希望强者来征服,什么样的人能征服她们呢?是冷锋这样的人,这样的女人只能是靠我来征服。”
以及在节目现场,向主持人澄清《战狼》中的冷锋与他的上司龙小云,并没有直接的情感联系。
结果把暧昧念成了“暖味”。
各种发言,在今天都非常拉仇恨。
比如,他曾多次谈起自己家族的出身,是来自满洲正白旗,多尔衮一脉。
秀满清皇族身份?
现在可不兴这个啊,近期的游戏《明末·渊虚之羽》被网友喷得体无完肤,就是因为相关的历史争议。
况且,按史料记载,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且无后代……
通过以上这些片段,网友拼凑出了一个小丑版吴京。
自负,油腻,爹味。
与几年前,那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他,有着天壤之别。
于是网友将吴京诊断为“唯一一个没有上过战场却有战后应激综合症的人”。
尊称谢楠为“中国唯一民办军嫂”。
吴京,正面临舆论的全面反噬,过往言论被重新解读、放大。
与黄磊执着于“知识分子”人设不同,吴京似乎沉溺于“中国武将”的角色无法自拨。
言辞中也时常充斥着一股“让我教教你”的迷之自信。
参考前者被网友频频拆解吐槽,吴京的这次“翻车”,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审美日益多元的当下,年轻网友乐于解构和调侃公众人物。
尤其对于那些带有“说教感”和“爹味”的发言,反感情绪尤为明显。
用那英的话来说,就是:
说到底,吴京只是一个演员,为了拍戏在军营里锻炼过、并多次饰演过军人。
而他的发言总给人一种“我就是当过兵”的错觉,电影只是他来执行任务的。
伴随着嘲笑声,同时应声倒地的,还有刚刚上映的电影《再见,坏蛋》。
这部由吴京出品的电影,在八月的电影市场上几乎查无此片。
8月22日才官宣上映,28日便草草撤档,上映6天,票房仅有26.7万元。
吴京曾为这部电影做宣传,写了大段真诚的文字。
但很显然,观众并不买账。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已经玩起了热梗,甚至直言“吴京的电影,我是不会看的”。
吴京确立今天在电影界的地位,当然是由于《战狼2》。
但在那背后,是他终于痛痛快快地做了一回自己。
生涯早期的吴京,一直处在半红不火的模式里。
他早期走的路线,是奶油小生。(怀疑他对硬汉人设的执着,只是因为做小生不成爱而不得的愤恨。)
吴京在他出生的家族,祖父、父亲皆是习武之人。
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孙,他别无选择地继承了祖辈的衣钵、
并在1980年进入什刹海体校学习武术,此时他刚刚6岁。
在体校上学的日子辛苦且无聊,每日正踢腿一千次、侧踢腿一千次、外掰腿一千次、里合腿一千次……
如此循环三小时,才算完成了基础功训练。
11岁那年,吴京拿下人生中首个“全国冠军”,正式从“业余班”调入专业班。
那时候,他时常会被选为少年代表,到一些重要场合参加表演。
然而,“冠军”吴京的人生,在14岁那年被迫重头开始。
这一年,他在演出时意外摔伤了腰椎,新伤旧病接踵而来,等待他的最坏结果是“下半身终生瘫痪”。
因为病痛休整时间过长,吴京被从“冠军班”调离至“运动班”。
从前他引以为傲的光环与头衔,瞬间烟消云散。
此时,命运给了他另一个机会——
电影选择了他,或者,他选择了电影。
总之,他和电影宿命般相遇了。
1995年,吴京在老师的推荐下接拍了个人首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小李连杰”横空出世。
几年后,《太极宗师》《小李飞刀》接连开播。
靠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起来像包子一样”人畜无害的脸,吴京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但后来,吴京放弃了在内地辛苦打拼下的一切,独自奔赴香港,从头开始“港漂”。
初来乍到的吴京除了一腔孤勇,一无所有。
在片场他是新人,每次出工也只能领到一些“龙套”角色,有时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有很长一段时间,吴京住在逼仄的“棺材房”里。
拥挤的环境、拗口的粤语、不合口却很昂贵的饭菜构成了他对这座城市最初的记忆。
漂泊2年后,吴京终于得到了一个和前辈甄子丹合作演出《杀破狼》的机会。
在这部影片中,吴京和甄子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巷战。
吴京饰演的杀手,手持短刃,顶着一个杀马特的造型,与甄子丹饰演的警察,上演了一场真实的打斗。
第二年,吴京在《男儿本色》中再次出演反派角色,搭档谢霆锋和余文乐。
在以一打三的经典场面中展现了强大的武力值。
这部电影让吴京提名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也让他在香港电影圈中站稳了脚跟。
2012年,吴京出演了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
这部军旅题材的作品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军人这一角色。
从小向往军旅生活的吴京,也成功抓住了这次翻身的机会,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
他试图转战幕后做导演,而目标就是制造一部真真正正的、纯粹的硬汉电影。
早在2008年,吴京便已经自导自演了第一部电影《狼牙》。
该片讲述了黑帮老大马爷突然被杀,冷漠杀手战狼复仇夺取黑帮老大马爷头颅,被迫留在香港离岛,并协助离岛警察晓禾抓获三名通缉犯。
离岛这宗命案引来国际警察注意,为了追寻神秘凶手黑白两道云集全岛。
黑帮杀手、国际警察、战狼三方开始一场亡命逃杀的故事。
然而,电影票房表现惨淡,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眼瞅着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办法再造就一个新的功夫巨星,吴京想要转舵,找一个银幕角色,走另一条路。
这才有了《战狼》。
在砸锅卖铁、艰难筹备6年后,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与众人见面。
首映一周票房突破3亿,观众看爽了,市场傻眼了,“硬汉电影居然真有人买单”?!
《战狼》爆火之后,对于电影掀起的现象级讨论,吴京坦言自己很震惊,“太大了,完全没想到”。
树大招风,他一度被送上风口浪尖,许多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吴京也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华鼎奖最佳新锐导演奖,并拿到了百花奖最佳导演提名。
两年后,《战狼2》再续佳作,票房是前作的十倍,也成为往后8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
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吴京不惜以身冒险。
在一场长达三分钟的水下搏斗戏中,跳海26次,甚至险些溺亡。
当时观众们,对一个重复套路的吴京,也并不感兴趣。
但《战狼》系列不一样。
首先,冷锋这一角色,本身就是吴京价值认同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痞气的刺头,武功高强的同时有一身反骨,而且大节不亏。
他的行为动机,是极为充盈且多元的。
军人使命、国际友谊、战友手足、儿女情长,并最终融汇在民族自尊这个点上。
你可以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冷锋的身上杂糅了太多情绪爆点。
所以后来,“战狼”几乎等同于国家主义的代名词。
然而事实上,《战狼2》这部电影真正激动人心的内核,是以国家名义的个人英雄主义。
换而言之,《战狼2》将冷锋当成了一个超级英雄来拍。
满足了观众的民族自豪、大国重器和个人英雄的多重期待。
而对于吴京来说。
成功有太多的巧合,毕竟之前谁也没料到《战狼2》会破票房纪录。
他抵押房子拍《战狼1》,只是为了两个理由。
第一,好玩。
第二,要做纯爷们儿。
而为了这些理由,他可以一次次地去搏命,去投入钱财,去请专业的动作指导和爆破小组。
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与其中饱含的真诚,被观众们感知到了。
于是,冷锋与吴京合二为一,让时代的风吹向了他。
是的,当然不能回避时代的风口,对吴京的加持。
《战狼》系列让吴京成功后,吴京继续在主旋律电影中出演了各类硬汉形象。
他是《流浪地球2》年轻时期的刘培强。
是《长津湖》的抗美援朝战士伍千里。
是《金刚川》中英勇奋战的炮兵。
也是《我和我的父辈》中的骑兵团长。
吴京也顺势成为了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之一,他主演电影的票房高达347亿。
跟着一起膨胀的,还有吴京无处安放的阳刚之气。
吴京标榜的硬汉形象,和《战狼2》一样,都是迎合高昂时代情绪的产物。
而今时过境迁,阳刚已然成为一种过时之物。
大众再看吴京当年男人味十足的发言和神情,只觉得荒谬。
这一趋势从近些年上映的硬汉电影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市场反馈中,可见一斑。
2012年上映的电影《敢死队2》,集结了史泰龙、施瓦辛格、李连杰等功夫巨星。
片中,史泰龙对着一架飞机说:“这飞机老得能进博物馆了”。
施瓦辛格附和:“就像我们一样”。
那句台词恰如打星和硬汉电影的宿命,他们都在以不可挽回的速度走向衰落。
11年后,当这群算得上年迈的肌肉男们在《敢死队4》里,再一次拯救世界,成为英雄时。
收获的是金酸莓奖7项提名,和豆瓣4.8的评分。
没有多少人愿意再为硬汉买账。
与硬汉的消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转眼间,影视剧中的窝囊废、人夫赛道已经人满为患。
女性再也不想被所谓的阳刚征服。
霸气外露的男子气概只会让人感到威胁,无攻击性才是这个时代的新型男性魅力。
群众情绪就像大海一样汹涌而善变。
你无法期待,只从中获得欢呼,却没有任何反噬的风险。
当年被满足过情绪的人,不会永远支持你,只会继续索取情绪。
就像那句话说的:礼物的背后,都有价格。
当初大家以吴京作为情绪的宣泄口,今天,还是把情绪宣泄给了吴京。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