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北村街道:“五个融入”引领各项工作遍地开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20:24 1

摘要:今年以来,北村街道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融入”要求,筑强“印象北村”文化品牌、“志行北村”服务阵营、“幸福北村”民生工程等核心矩阵,深培育、强践行、广弘扬,将精神力量融入“活力、洁净、幸福、智慧”新北村建设,引领街道各项工作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北村街道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融入”要求,筑强“印象北村”文化品牌、“志行北村”服务阵营、“幸福北村”民生工程等核心矩阵,深培育、强践行、广弘扬,将精神力量融入“活力、洁净、幸福、智慧”新北村建设,引领街道各项工作遍地开花。

锚定发展航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强省会建设

北村街道勇挑重担,坚决扛牢济南强省会“北起”桥头堡和天桥强区建设“强头兵”大旗,经济建设跨越提质。一是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街道贯彻“项目为王”,集中开工齐鲁国际品牌港、协宸熙岸二期B2、B3住宅、标山二期市政道路建设四个重点项目;落地金誉伟业与资管合作项目,精灵世界改造提升项目、济南工运史馆和劳模风采展览馆及附属管理用房改造提升项目提上日程。二是产业集群聚链成势。提质招商引资,打造“五个一”“三步走”护企服务战略,聘请28位“招商引资大使”和“营商环境监督员”,今年,新注册引进企业7个,纳统企业3家,在谈项目9个;齐鲁黄河中心打造鞋贸全链生态,山东通讯城、眼镜城拓展新业态,扶持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产业转型破题出彩。三是经济指标破冰开局。1-7月,街办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3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05.66%、增幅82.7%,进度与增幅均居全区首位;固定资产投资43649万元,完成全年计划50.2%;零售额3.4亿元,增幅21.6%(全区第4);规上工业总产值1419万元;47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及个体户销售额13.5亿元,各类指标排名靠前,“小办”实现“大产”。

汇聚思想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聚焦以法正风,放大北村向上向善正能量。一是学法普法营造氛围。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北村大学堂”组织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信访工作条例》《行政诉讼法》等专题培训17场,利用“国家安全日”等重要节点,推进法治文化进社区;设“普法天地”,宣传场次达20余场,普及群众1000余人次,并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实现法治教育“触手可及”。二是深化执法广度力度。优化“大城管”模式,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划分网格形成多部门共管体系;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加大环保治理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健全信访接待工作、12345市民热线办理等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共处理转办热线工单2674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7%以上。三是公正司法保障正义。持续优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优化街道社区调解委员会职能;依托智慧化“四网”平台,加强部门联动,解决问题千余件,实现民生诉求“未诉先办”及群众诉求调处“一站解决”。

厚植精神沃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

聚力推动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社区文化繁花似锦。一是特色宣讲赋能基层。整合机关社区力量,组建“匠心传承”青年宣讲团与“红马甲”“青年说”“红领巾”等特色宣讲小分队,创新开展“共学”“送学”“交流学”活动,今年来,全办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传经送典百余场。二是“工”字点亮社区精神。依托“印象・工人新村”文化展览馆开设“老照片里的社区记忆”直播专题,打造“北村里”文化品牌,一揽子推出舞蹈、音乐、书法惠民活动。推出“时光匠人”故事会活动,邀请老劳模、老工匠讲述“工”味故事,同步开设“工字印记”创意工坊,寒暑假期间组织孩子们走进社区独具特色的“工”字主题文化楼道,以绘画、手工、微剧场等形式重温工业记忆,全面感召北村人的精神共鸣。三是线上引流线下铸魂。线上打造“北村幸福直播间”,青少年科普馆以“云导览”直播展示机器人编程、航天模型等内容,惠及150余户社区少儿家庭;线下大力宣扬“优秀党员”“最美志愿者”等人物事迹,展现北村志愿风采,构建起“线上直播引流、线下活动深化”的全龄段文化浸润体系。

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建设

厚植“民生为大”情怀,惠民成果花落北村。一是情系民生焕新治理。扩大“15分钟缤纷生活服务圈”,依托以“幸福邻聚里”为核心品牌的9大服务场景,配强76项精细服务;合理设置23个城市基础网格,配备23名专职网格员,探索“12345+网格化”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务“总客服”。二是志愿活动情满家园。壮大“北村一家人”志愿联盟,扩容共建“朋友圈”,共建盟友达53家,“小修小补”“小帮小助”等志愿者达1600余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活动;与辖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解放军第960医院签订“家人共建协议”,推行实践志愿“幸福币”兑换机制,百余家辖区业户入驻“幸福库”,可兑换服务达68类,强烈激发公益服务动能。

树牢机关正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关建设

全力打造过硬机关。一是学有质量。搭建“专题学、警示学、实践学”三位一体学习体系,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18个文件纳入必学课,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5期、专题读书班2期、北村大课堂4期、开设线上学习活动1期。突出对新任职干部、青年业务骨干、头雁书记等5类重点人群实施靶向教育,开展警示教育4次,切实把“学”的基础打牢。

查有力度。围绕“学习教育是否扎实、制度执行是否严格、作风建设是否到位”三个方面全面自查,对照上级文件要求深入查摆问题4轮,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条,切实把问题找准、查实、摸透,党工委查摆问题6个,明确整改措施18条。

改有成效。开设“跟着书记走街区”栏目,创立“友邻议事坊”协商议事阵地,落地“周五访户日”、满意度测评等活动;聚焦问题靶向施策,反复“过筛”3次,靶向制定了《北村街道5类10项民生项目》,毕家洼西区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北东北西“红色物业”等工作惠民工程全部落地。四是立有制度。聚力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新增、完善《2025-2026年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环物委履职规范》《社工岗位实务手册》等制度11项,从源头扎紧制度“笼子”。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