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警车碾过沾露的碎石路,这条路从派出所到最远的林家山,单程30余公里,26道急弯。在群山环抱中,甘南州舟曲县公安局果耶派出所管辖着22个行政村、150平方公里的山林田埂,已连续3年保持“零刑事案件、零安全事故”——这串数字背后,是民辅警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清晨,警车碾过沾露的碎石路,这条路从派出所到最远的林家山,单程30余公里,26道急弯。在群山环抱中,甘南州舟曲县公安局果耶派出所管辖着22个行政村、150平方公里的山林田埂,已连续3年保持“零刑事案件、零安全事故”——这串数字背后,是民辅警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平安经”。
五防宣传:山风里飘着“平安课”
“爷,新学的防骗歌会唱不?”“婆,灶房的柴禾离火塘太近了,至少得有半米!”每天晌午,民警们的方言喊话准会在晒谷场、巷道响起。针对山区地广人散、留守老人多的特点,舟曲县公安局果耶派出所把“防盗、防骗、防火灾、防自然灾害、防五小车辆载人”编成山歌,用广播循环播,把宣传画贴在村口的宣传栏、村民家的土墙上,甚至给牛官的背篓系上“反诈提示牌”——“陌生电话莫轻信,转钱先找派出所”的红布,在山风里晃得人安心。
山高路远,遇上大雪封山,民辅警就裹着棉袄蹲在土坯房里,坐在火塘边陪留守老人唠嗑、讲案例;下村时遇到群众用背篼背着生活物资走山路也是能捎就捎,对坐车的群众也不忘普及各类宣传知识。
五小车辆:车轮印里的牵挂
辖区300多辆摩托车、农用车,每块车牌、每道划痕,民警比车主还熟。从前,山路陡、车况差,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如今,派出所的“流动检查点”常年扎在各村头。民警老齐拿着工具,蹲在石头上给农用车检查刹车;民警小薛举着登记本,帮村民登记信息,告知上牌需要的手续;收野菜的日子,民辅警守在路边,给进山的司机讲安全注意事项。
危爆物品收缴:守护安全防线
3年来,果耶派出所充分发挥驻村民辅警深入群众的优势,大力宣传国家政策以及私藏危爆物品的危害性。民辅警们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辖区部分村庄因常有野生动物出没、糟蹋庄稼,存在违法使用祖上遗留非法枪支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民辅警及时入户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耐心向村民讲解非法持有枪爆物品的严重后果。在民警的努力下,村民认识到自身的违法行为,陆续主动上交非法枪支、管制刀具等危爆物品,消除了辖区内的重大安全隐患,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
重点场所检查:筑牢安全屏障
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安全,果耶派出所针对辖区内的重点场所每月组织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民警们对照“安全清单”仔细检查灭火器压力是否达标、烟雾报警器是否灵敏、应急灯能否正常点亮、一氧化碳报警器是否配备齐全等情况,在学校中查看“四个百分百”是否完善,一键式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使用,校园安保配备是否齐全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民辅警及时向经营者说明检查标准,并下发整改通知书。同时,派出所与场所经营者建立了“一对一”联系机制,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回访,跟踪隐患整改情况,确保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为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10余次纠纷调解:田埂上焐热的乡邻情
山村里的矛盾,总绕不开“巴掌大的地”。去年春天,阴山村的两邻居因排水问题,从骂街到推搡,眼看要闹成大事。调解民警蹲在排水渠上,从早晨调解到晚上,今天对杨家做工作,明天陪李家说好话,来来回回跑了19趟。最后一次调解,民警倒了两杯茶说道:“咱喝口茶,这事,让一尺是情,多一寸是理,你俩说呢?”两个老头红着眼眶碰了杯,从此,这一路下水道五六户人家排水都变得通畅了。
三年间,类似的情况发生了20余起。民警们说:“山高水远,人心得慢慢焐。”如今,走在山路上,总能看见民警和村民并肩的身影:帮独居老人挑水搬重物的、教孩子认防骗标识的、蹲在田埂上填驻村日志的……他们的警服沾着泥,鞋帮蹭着草,可胸前的警徽,在阳光下亮得刺眼。
“零发案”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正如民警们常说的:“咱守的不是案子,是人心——人心稳了,山就稳了。”(甘南州委政法委供稿)
来源:陇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