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这句“金句”从某场比赛的男选手口中喊出,台下瞬间沸腾。这场名为“表演型男性大赛”的线下活动,正把一个新群体推上风口浪尖——他们被称为“抹茶男”,背着印着女性主义语录的帆布包,手持《厌女》,开口波伏娃闭口上野千鹤子,却连“月经杯是什么”都答不上来。
“我希望男人也有月经!”
当这句“金句”从某场比赛的男选手口中喊出,台下瞬间沸腾。这场名为“表演型男性大赛”的线下活动,正把一个新群体推上风口浪尖——他们被称为“抹茶男”,背着印着女性主义语录的帆布包,手持《厌女》,开口波伏娃闭口上野千鹤子,却连“月经杯是什么”都答不上来。
“抹茶男”的标配,是一套精准的“文艺公式”。宽松古着衬衫搭做旧牛仔裤,肩上挂着Labubu挂件,耳朵里塞着有线耳机循环独立女歌手的歌,手里永远攥着本哲学或女权书籍。他们约会不谈收入,只聊法国新浪潮电影;不吃“庸俗”的正餐,偏爱压马路时引用《老派约会之必要》。在社交平台上,#表演型男性#话题播放量超2800万次,国内网友甚至调侃“上海啥时候办一场”。
这套“表演”在交友市场出奇地好用。数据显示,标注“喜欢独立音乐、文艺书籍”的男性,约会软件回复率比普通用户高15%。他们把女性主义当“时尚单品”,将进步价值观化作“社交货币”,用脆弱敏感的人设收割好感,却在深入相处后暴露真面目:一边涂指甲油谈共情,一边嫌女友做饭慢;一边说“男性是原罪”,一边拒绝承担家庭责任。
嘲讽声中,也藏着矛盾。纽约时报指出,“抹茶男”的遭遇,像极了“觉醒”“黑命贵”等词汇的命运——本是正向表达,却因滥用成了讽刺标签。那些真心爱抹茶、读波伏娃的男性,如今也被划入“装腔”阵营。
或许正如《装腔启示录》里说的“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当“表演”成为习惯,谁能保证,那个背《第二性》的“抹茶男”,不会某天突然读懂书里的真正含义?只是眼下,人们更想戳破的,是那些连月经杯都不懂,却高喊“共情女性”的虚伪表演。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