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专家服务团:16年建91个服务点 以科技之力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21:20 1

摘要: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小院建设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自2009年起深耕乡村振兴领域,目前已承建91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助力吉林省科技小院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这些小院地域覆盖6省13个市(州),还建成吉林省首个跨国共建科技小院,围绕科技志愿服务,形成一支由200余名教授骨

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小院建设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自2009年起深耕乡村振兴领域,目前已承建91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助力吉林省科技小院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这些小院地域覆盖6省13个市(州),还建成吉林省首个跨国共建科技小院,围绕科技志愿服务,形成一支由200余名教授骨干教师、5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及50余名本科生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涵盖种植、养殖等多领域。学校通过科学规划管理、设立专项资金、深化地方合作,为科技小院志愿服务筑牢保障根基。

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专家服务团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科技引领破题,催生产业振兴新动能

科技小院的志愿者们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多个特色产业标杆。

靖宇蓝莓科技小院牵头组建全国首个小浆果类科技小院集群,组织师生志愿者推广系列先进种植技术。2024年,当地蓝莓种植面积达4万亩,鲜果产量1.5万吨,实现产值2.6亿元,带动超万人受益、5000余人增收。

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针对产业升级痛点,专家带领志愿者团队积极研发专用饲料与养殖技术,创新“双边沟+分箱式插秧”模式,每公顷可增收约1300元。该模式不仅斩获全国大赛特等奖,还已推广近10万亩,相关产品多次获行业大奖。

和龙桑黄科技小院开发优质菌种与立体棚栽培模式,研发桑黄深加工产品,辐射带动6个乡镇发展桑黄产业,栽培面积达2000亩,实现产值3亿元,让桑黄成为延边州特色支柱产业。小院及首席专家先后获“最美科技小院”“最美科技志愿者”等荣誉。

成果落地见效,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科技小院的志愿者们聚焦农民增收核心需求,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解决实际生产难题。

通榆谷物科技小院作为全国唯一扶贫科技小院,师生志愿者创新“六位一体”帮扶模式,推广谷物新品种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规程。技术覆盖13个村、辐射超100万亩耕地,帮扶660余户贫困户,增加产值近300万元,培育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宁江果菜科技小院创立“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围绕设施蔬菜产业建成大量温室与大棚。2022年,当地果菜产业总产值达1700多万元,带动人均增收5000多元,其“民乐模式”成为校村合作典范。

龙山蛋鸡科技小院将多项专利技术转化落地,制定蛋鸡养殖地方标准,带动合作社年产蛋3500吨,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助力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

科普赋能育才,储备乡村发展新力量

科技小院的志愿者们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培训、人才培育,为乡村振兴培养本土专业力量。

梨树玉米科技小院40余名师生志愿者长期扎根基层,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并编制规程,成立联合合作社,开展高产竞赛。以“科技小院+推广站+农户”模式,累计培养190余位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服务与辐射面积广阔,推动当地玉米显著增产,多次获主流媒体报道。

桦甸桦牛科技小院联合地方成立研发中心,制定肉牛培育方案并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培训50余人,培养出一批专业农技推广骨干,有效填补当地肉牛产业人才缺口。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涛

初审: 王韬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