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新长篇《长命》首发,如何从遗忘中拯救一个故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21:21 1

摘要:9月9日晚,“故事睁开眼睛——刘亮程长篇小说新作《长命》首发分享会”在线上举行。在主播张超的主持下,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与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共同与读者分享了这部“天命之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长命》这本书,只有在六十岁才能写。生命到了一个甲子,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去了哪里?”

9月9日晚,“故事睁开眼睛——刘亮程长篇小说新作《长命》首发分享会”在线上举行。在主播张超的主持下,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与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共同与读者分享了这部“天命之作”。

首发于《收获》杂志的《长命》是刘亮程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第一部长篇新作。故事从天山脚下、戈壁深处的一座小村落讲起:1982年,石人子河的漩涡吞噬了水利员韩连生的青春,却让十六岁的魏姑在溺亡者蕞后的凝视中开启通灵之眼。三十年光阴流转,过苦泉子、到伊州、经瓜州、至肃州,抵达老家酒泉钟塔县,魏姑与长命踏上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返乡溯源之路。一个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的世界就此打开……

《长命》刘亮程 译林出版社出版

当小说睁开眼,才有了自己的光

谈起小说最初的灵感,刘亮程回忆道,七八年前他听说一户人家祖坟被水冲毁,棺材里冲出一本族谱来,这户人家的后人这才知道,自己的家族一百多年前在老家几乎凋零殆尽,只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和母亲逃难出来,一路逃到新疆,用了130多年时间,又繁衍成一个大家族。

一百多年的岁月中,许多人已经变成了尘埃,许多人依然活着。所以《长命》本身就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的悠长故事,每个人的此生都联结着祖先的千秋万代和子孙的万代千秋。

“十年前,我可能很难拿动这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在我内心一直放着,直到有一天,魏姑这个人物出现时,我觉得《长命》这部小说睁开了眼睛。故事睁开眼睛,才有了自己的亮。”

在刘亮程看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从这些必然会被遗忘的故事中,拯救出一个故事来,让它从历史中走出来,而这个故事本身就包含着活着的生活和死亡的生活。

谈起《长命》的故事能否被年轻读者理解,刘亮程表示自己并不担心,“我写这部小说时,首先想的是这部小说离我的生活和生命有多远,我是信任这些年轻读者的,我知道他们会长大,会长到和他们的父亲、祖父一样大。我们永远无需担心年轻人想什么,做什么,他们会慢慢走来的。”

再长的命,不过就是从生到死。刘亮程说道,《长命》中写了许多鬼,可没有鬼的现实,是不完整的现实,所以他仍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现上分享会

从故事到文学到世界

王德威认为,刘亮程在《长命》中接续了中国古老“说书人”的传统,“文明的起源其实就是一个说故事的过程。在太古洪荒时代,如何让我们生活的周遭产生意义,能够让我们所关心的事物传承下去?故事是文学创作的原生材料,世世代代一直吸引我们想再听一遍的,就是故事向文学转换的过程。”

王德威以鲁迅的《祝福》为例,祥林嫂的生活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当她第一次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人们很是感动,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诉说时,大家就觉得乏味了,这是故事和文学之间一个最微妙的临界,“祥林嫂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文学创作者。而鲁迅恰恰把握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冲突,让文学在这个地方给了我们一个更大的界面。”

而在王德威看来,《长命》讲述的故事是复杂的,不仅是生与死的故事、爱情的故事,也是祖先与子孙的故事。刘亮程同样是一个史诗的传塑者、民间神话的塑造者、一个不同的群体之间的说话者。

作为《长命》的责编,陆志宙对刘亮程近年来的创作颇为关注。她表示,自己2018年首次读到《捎话》时,就有一种忘记自己身处何处的感觉,而最新出版《长命》保持着其写作的延续性。

陆志宙同时表示,刘亮程的作品是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语境的杰出代表之一。比如,《捎话》目前已经有了英译本、阿拉伯译本、俄罗斯译本,刘亮程富有西域特色的叙述与书写,有着强大的文化关联性和共同性,也正在被世界各国读者不断解读。

如果说《一个人的村庄》在乡土中寻找诗意;《本巴》在史诗中重构时间;而《长命》则植根于作家的生命印记之中,诞生于祖先与子孙血脉相连、记忆相承的生命谱系之中,也无疑是刘亮程对创作疆域的一次重大开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