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再多也没用!游本昌和妻子住进高端养老院,最遗憾没当好爸爸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18:56 2

摘要:92 岁的游本昌出现在央视新闻专题里时,镜头扫过他住的 “玉兰人家养老社区”, 恒温恒湿的房间里,智能床垫能监测心跳,毫米波雷达盯着防跌倒,80 平米的套间带会客室,单是每月房租加护理费就够普通人挣小半年。

谁能想到,当年穿着破袈裟、唱着 “鞋儿破帽儿破” 的济公,如今得靠轮椅挪步?

92 岁的游本昌出现在央视新闻专题里时,镜头扫过他住的 “玉兰人家养老社区”, 恒温恒湿的房间里,智能床垫能监测心跳,毫米波雷达盯着防跌倒,80 平米的套间带会客室,单是每月房租加护理费就够普通人挣小半年。

可当主持人问 “住得舒心吗”,他却没直接答,只笑着说 “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话里藏的无奈,比养老院的恒温系统还凉。

今年年初,游本昌和妻子杨慧华搬进这家养老社区时,媒体都夸 “老艺术家安享晚年”。没人细算过这笔账:双人间房租 1 万,基础服务费 8400,半自理护理 7600,老两口每月至少掏 2.6 万,一年就是 31.2 万 —— 这钱够在小县城买套房,却买不来一大家人围坐的烟火气。

镜头里的日常看着惬意:早上和老伴儿做手指操,下午跟老伙计们聊天玩球,女儿游思涵偶尔来送些东西。游思涵说 “养老院有共同话题的朋友,各有各的好”,可明眼人都懂,这话更像给外人听的 —— 家里明明有儿有女,却要在养老院里互相搀扶着做康复,再智能的设备,也替不了子女递杯热水的温度。

去年《繁花》热播时,胡歌和陈龙去丰台那家养老院看他,当时老两口还能慢慢走路,住的也是 80 平米的大套间。那时就有网友吐槽 “这哪是养老院,分明是度假公寓”,可如今换了更高端的社区,游本昌的轮椅却没离过手。

有次采访里,他摸着轮椅扶手说 “人在哪儿,哪儿就是战场”,这话听着洒脱,倒更像在跟岁月较劲 —— 毕竟再豪华的 “战场”,少了亲人的牵挂,也只剩冷清。

游本昌的人生里,最拿不出手的角色,不是某个配角,而是 “父亲”。

他有一儿一女,女儿游思涵从小跟在身边,1998 年就帮他写小品《济公办学》的剧本,现在还管着他的演艺事业,连养老院的日常都是她在打理。可儿子游智超呢?今年 60 岁的人了,提起父亲,最先想起的还是三岁那年被送回南京奶奶家的场景 —— 从此他成了 “留守儿童”,别人放学有爸爸接,他只能等着奶奶缝补旧衣服。

游本昌不是没后悔过。去年接受央视采访时,他坦言 “没让儿子感受到父爱,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他跟别人聊戏能侃侃而谈,可面对儿子,却像个没准备好台词的新人,连怎么道歉都要问女儿。有次游智超来养老院看他,两人坐了半小时,没说上十句话,最后还是游思涵打圆场 “哥最近忙孙子的事,挺累的”—— 这话谁都没信,隔阂早像老茧,磨得没了知觉,却一碰就疼。

网友翻出早年的采访,发现游本昌总说 “当年忙着跑剧团,顾不上家”。可忙着忙着,儿子就长大了,忙着忙着,父子间就只剩客气的寒暄。有人在评论区说 “济公救得了别人,救不了自己的父子情”,这话扎心,却没说错 —— 他能演活济世救人的活佛,却没演好一个普通的父亲,钱能补得了养老院的高端服务,却补不了儿子童年缺失的那声 “爸爸”。

游本昌这辈子不缺钱,更不缺名气。可越到晚年,越明白有些东西是钱碰不到的。

他能给养老院的房间装最好的跌倒预警,却预警不了儿子心里那道坎;能请最好的护工照顾老伴儿,却请不回跟儿子一起长大的时光。有次记者问他 “现在最想要什么”,他沉默了会儿说 “想跟儿子好好吃顿饭,像别人家那样”。可这话,他说了好几年,却没实现过 —— 游智超有自己的家庭,忙着带孙子,父子俩的时间,早就不在一个频率上了。

有人说 “他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才住养老院”,可谁不想晚年时,身边有子女递药、孙子撒娇?游本昌在节目里宽慰别人 “人要学会自洽”,可他自己对着空荡荡的会客室时,大概也会想起当年跑剧团时,儿子寄来的那张画 —— 画里的爸爸穿着济公的衣服,却没画脸,因为儿子记不清他的模样了。

如今再看他坐在养老院的窗边,阳光照在轮椅上,手里拿着女儿送来的剧本,嘴里念叨着 “当年要是多陪儿子几天就好了”。这话里的遗憾,比养老院的恒温系统还凉 —— 钱能买到高端的养老服务,能买到别人的羡慕,却买不回流逝的光阴,更填不满父子间那道 30 年的隔阂。

92 岁的游本昌终于懂了:人生这场戏,最该演好的不是 “济公”,而是 “爸爸”。可等他明白过来时,舞台早就换了场景,观众也只剩自己了。

来源:云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