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的“爱国支票”背后:流量狂欢与生意博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22:07 1

摘要:张雪峰攥着话筒声嘶力竭地喊出“枪声一响就捐五千万”,这段视频瞬间把“表演性爱国”的争议掀到了舆论浪尖。2025年9月3日,这位考研界顶流在组织员工观看阅兵后,红着眼眶抛出震撼承诺:个人捐5000万,公司捐1亿,还拍胸脯保证"这笔钱永远趴在账上"。

张雪峰攥着话筒声嘶力竭地喊出“枪声一响就捐五千万”,这段视频瞬间把“表演性爱国”的争议掀到了舆论浪尖。2025年9月3日,这位考研界顶流在组织员工观看阅兵后,红着眼眶抛出震撼承诺:个人捐5000万,公司捐1亿,还拍胸脯保证"这笔钱永远趴在账上"。

视频在全网炸开了锅。有人夸他“真汉子”,也有人冷笑"这是爱国生意的新玩法"。财经大V宋清辉直接开炮:“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流量炒作!把国家统一当情绪燃料,本质是让豪言壮语冲上热搜”。这场舆论风暴,撕开了网红经济时代的遮羞布。

争议的核心:空头支票还是真心承诺?

张雪峰这次玩得很“鸡贼”——他的捐款承诺有个关键前提:"枪声打响那一天"。明眼人都知道,我国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武力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意味着他的1.5亿捐款大概率永远不需要兑现,却能在当下收割海量流量。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特意强调"公司账上永远备着这笔钱"。从财务角度看,企业长期闲置巨额现金违背基本运营逻辑——现金是要流动增值的,哪有老板会把几千万锁在账户里当摆设?这种"表演式承诺",像极了街头卖艺者的吆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商业版图:从教育韭菜到爱国生意

剥开“爱国人设”的外衣,张雪峰的商业帝国堪称教科书级的流量变现模板。这个本名张子彪的东北汉子,全网粉丝超6000万,名下10家公司涵盖教育咨询、图书出版、研学旅行等领域。去年巡讲时他透露,旗下一家公司即将上市,另一家估值5-8亿,妥妥的教育界隐形富豪。

今年高考季,他团队推出的168元《高考预测卷》在抖音狂卖2500万,但很快被家长扒出数学题逻辑混乱、语文卷把李白写成宋朝人。更暴利的是志愿填报服务:1.3万的"梦想卡"和1.9万的"圆梦卡",20分钟卖光1亿流水,比双十一顶流主播还疯狂。

流量密码:极端言论与情绪操控

张雪峰深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流量法则。早在日本投降纪念日,他就发过“学好日语统治日本”的暴论;还放言"在日本海扔氢弹搞死他们",这些言论虽遭诟病,却让他的账号涨粉无数。3个月前,他在直播中哽咽宣布“暂停两个月”,粉丝们哭着挽留,结果不到一周就高调复出,课程照卖不误。

这种“狼来了”的游戏,本质是利用公众情绪套利。就像他这次“捐1亿”的豪言,无论真假,都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声量。正如网友调侃:“他巴不得两岸开打,这样既能兑现承诺当英雄,又能再上一次热搜”。

爱国赛道的卡位战

张雪峰的"爱国转型"并非偶然。近年来司马南、赵新月等"爱国大V"因用力过猛相继翻车——司马南偷税被罚900多万后彻底凉凉,留下的市场空白急需填补。张雪峰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爱国话题是互联网最廉价的流量杠杆,一句"捐一个亿"就能撬动千万级曝光。

但这种“爱国生意”暗藏危机。当爱国变成“谁捐得多谁更爱国”的比拼,当战争被轻描淡写成直播间的背景板,真正的家国情怀就变了味。正如有评论指出:“真正的爱国者希望永远用不上枪炮,而不是把战争当流量时刻”。

回应与真相:网信办介入与现实困境

面对质疑,张雪峰9月5日在直播中硬气回应:怕就不会说,说了就一定做到!他透露当地网信办已找过他,要求注意言行并追查视频外流责任。但他态度强硬:我又不移民,怕什么?钱都备好了,开战当天就打款!更绝的是,他连台湾学生升学规划都研究好了,声称统一后要开直播教他们填志愿。

这些回应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矛盾:既然真心爱国,为何不现在就捐钱支持两岸交流、国防教育?非得等到"枪响"才行动?这种"条件式爱国",与其说是责任担当,不如说是精心计算的流量投资。

争议背后的流量逻辑

这场闹剧中,最值得深思的是流量经济的异化。张雪峰的1.5亿承诺,本质是用爱国情怀包装的商业广告。就像街头艺人用杂耍吸引观众,真正目的是推销膏药。当公众人物把国家大义当流量工具,当爱国变成生意,受损的不仅是社会公信力,更是民族情感的纯洁性。

如今,张雪峰的捐款仍停留在口头,公司账户是否真有5000万现金无人知晓。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争议很快会被新的热搜取代,而下一个"爱国表演艺术家",已经在后台候场了。

本文声明:经过润色,文章在保持原文信息量的同时,通过搜索资源补充了关键细节。

来源:幸运星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