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激活动力,加快完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助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激活动力,加快完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助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日前,肇庆市委农办、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肇庆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进落实省相关部门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肇庆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方面的平台资源优势,深化肇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
发挥媒体功能
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发挥媒体在垂直领域的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等功能,拥抱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施方案要求,融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创新机制,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推动实现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
实施方案瞄准市场、文化、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创新等领域提出八大重点任务,从农产品的销售推广、物流运输、品牌包装、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科技引领、文化扶持、专家智库等方面着眼,从如何实现精准农产品产销对接、如何推动网红直播带货、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小处着手,前瞻性高,操作性强。
“实施方案贴近肇庆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找准薄弱环节,打通阻碍瓶颈,指明前进方向,强化要素保障,提出落实措施,对肇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说。
促进产销对接
肇庆是广东省农业大市。近年来,肇庆大抓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兴农,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排名全省第三。然而,肇庆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产品产值较低、规模较小、加工链条较短。
近年来,肇庆在农业产业方面突出全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肉桂、柑橘、粮油、竹产业、预制菜、裹蒸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成功打造恒兴预制菜、正好食品等11个知名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罗氏沼虾、杏花鸡、柑橘、肉桂、肉鸽、肇实、竹产业、大米等8条农业单品全产业链,为产业升级奠定了根基。
借助省委农办、省委宣传部出台《“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机遇,肇庆聚焦“三农”产业在产销渠道上的瓶颈,结合“三农”产业发展现状,出台地方实施方案。
在聚焦“媒体+市场”,拓展产销对接新渠道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肇庆农产品采购商库,将全国重点采购平台、电商平台、深加工企业等纳入库中,“一对一”精准对接。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开发大湾区市场,持续开展“喊全球吃肇庆农产品”等系列活动。
在聚焦“媒体+生活”,交融打造沉浸新业态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深化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优质文化直达基层供给工作体系,打造乡村文旅、农事体验、研学教育、户外运动、乡村康养等沉浸式消费新场景,举办村超、村BA、村跑、赛龙舟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等。
在聚焦“媒体+产业”,融合做强特色促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推动各地与媒体开展项目共建、运营合作和品牌打造,协同打造一批深度融合样本、发展高地。同时围绕肇庆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品类+品质+品牌+市场”发展体系,全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讲好品牌故事
品牌既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又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如何才能体现肇庆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密码就是打造肇庆农产品特色品牌,讲好肇庆农人的故事。
近年来,肇庆以做大做强“小肇上菜”区域品牌为抓手,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行动,在重点打造德庆贡柑、四会兰花、封开杏花鸡、高要罗氏沼虾等品牌基础上,培育鼎湖有鱼、怀集蔬菜、广宁竹等区域品牌,引导各县(市、区)开展区域性、标志性农产品品牌建设,讲好肇庆农产品品牌故事。
目前,肇庆拥有封开杏花鸡等2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肇庆裹蒸、岗坪切粉等22件地理标志产品,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地理标志全覆盖,全市地理标志数量达50件,总数量居全省第一。
在打造四会兰花品牌中,四会市以“父爱如兰”IP为支点,将传统兰花产业与节庆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剧本杀、草坪音乐会等年轻态形式,赋予兰花“坚韧、深沉”的情感标签,让兰花从“土特产”蜕变为承载深厚情感的文化符号,以品牌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年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大湾区农业品牌创新的标杆案例。
实施方案的两项重点任务就是从文化包装和品牌塑造入手,瞄准宣传痛点,利用当前各大电商平台的优势资源,让肇庆农产品能够在各大平台“多露脸、混熟脸”。
在聚焦“媒体+文化”,共创品牌价值增势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肇庆农产品与地方特色文化、现代流行文化相融合,以品牌联动推动农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升级。同时建立非遗体验区,在骑楼街、端砚文化村等地向游客提供手工制作、技艺研学等体验活动,开发“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线下体验”双线营销,探索打造更多“小红村”等生产市场一体化新模式,发展“节庆经济”,打造更多节庆产品等。
在聚焦“媒体+品牌”,强化精品培育树标杆方面,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拓宽传播路径、创新叙事方法、整合文化资源、畅通供需两端链接,打造一批“媒体+特色农产品”领域的名栏目、新网红、推荐官。同时围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形成多元的“媒体+”产业赋能策略,实现“一品一策”靶向培育。
发挥科技力量
近年来,肇庆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强市“成百上千”工程,着力培育壮大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预制菜、竹产业、微生物、花卉10个百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柑橘、南药、生猪、罗氏沼虾等特色产业,力争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尽快突破1000亿元。
目前,全市已有6个农业产业集群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是粮油109亿元(居全省第三)、蔬菜136亿元(居全省第三)、水果116亿元(居全省第三)、畜禽146亿元(居全省第三)、水产104亿元(居全省第三)、南药121亿元(居全省第三)。高要活道大米、封开杏花鸡等17个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肇庆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加持,建设农业强市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肇庆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而努力奋斗。实施方案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要求作出的具体规划,为近期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聚焦“媒体+科技”,AI赋能驱动提效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创新应用AI技术,整合农业非遗、特色优势产品、农业龙头企业等资源,推动“三农”文化的数字保护、智能化解析和产业化应用。同时整合电商销售、社交媒体、外贸出口等数据,通过AI技术分析预测消费趋势,帮助肇庆农产品精准营销。
在聚焦“媒体+智库”,构建专业体系聚合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媒体+”探索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农业产业图谱、产业趋势、金融赋能农业、农业贸易规制、农业市场标准等方面跟踪研究,总结推广品牌村、镇、产业建设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形成决策参考。同时打造本地农业品牌营销团队,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讲好品牌故事,助推肇庆优质农产品出圈。
在聚焦“媒体+创新”,抢抓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新机遇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媒体要勇于改革创新,全方位推动各要素变革,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成为产业链重要一环,实现服务产业和媒体发展同频共振,加快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步伐。
来源:知肇分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