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杭州做长租的小郑砸了12万给89平的老房子做“拎包套餐”——指纹锁、恒湿空调、摄像头、感应灯,连床都用零甲醛板子,环保不过关根本拿不到长租公寓平台的“白名单”。
“宁愿空着,都不便宜租出去。
”这句话现在挂在不少房本的边栏,成了房东圈里最硬气的表情符号。
听上去像赌气,实则是一套算盘:
一算装修账。
去年杭州做长租的小郑砸了12万给89平的老房子做“拎包套餐”——指纹锁、恒湿空调、摄像头、感应灯,连床都用零甲醛板子,环保不过关根本拿不到长租公寓平台的“白名单”。
一算吓一跳,平均每年折旧+维护至少两万五,相当于每月变相少收两千多房租,还提心吊胆担心租客糟蹋。
二算人力账。
租客不是亲戚,说搬走就搬走。
深圳的沈姐遇到过“网红短租”,一个月赚六千,结果最后三天被楼下投诉开派对,地板泡成波浪,打官司花掉的律师费抵掉四个月利润。
更离谱的是“二房东套娃”,一个合同里三层身份,维权的时候像在演《甄嬛传》。
现在不少城市出了“租赁备案+信用分”,听着好,其实房东得自己跑腿填表,一趟就要半天年假,社畜哪来的勇气。
三算时间账。
房子空着,能当“备胎”——亲戚来探亲、孩子回国实习、老人偶尔小住,一个电话就到位,像随身行李箱。
南京河西的郭先生去年把空房改成远程办公室,老婆做直播、他剪片子,省掉联合办公年卡快两万,顺手还把客厅投影升级成家庭影院,周末看球不用抢位子。
四算保值账。
房子一旦租出去,地板磨损、墙面发黄、厨卫老化,估价直接掉几个点。
成都一位做私募的老哥算了笔狠的:把房子空置五年,可能少挣十万租金,但等限售期一过,账面涨八十万,里外里还是赚。
更别提有些城市悄悄吹风“空置税”,具体啥时候落地、怎么评估,全是模糊地带,房东干脆先观望,宁可让物业费空转。
说到底,房东不是不想挣租金,是市场上那点收益配不上他们的心理账本:要卫生达标、要租客听话、要设备完好、还要随时能收回房。
年轻人想短租、想拼室友、想带猫狗,传统长租根本接不住。
供需错配像极了相亲现场——互相嫌弃。
政策端也没闲着。
北京、佛山开始试点“房屋养老金”,政府补贴部分维修基金,鼓励把空房交给国企运营;上海搞“代管式租赁”,房东躺平收租,维修打扫有人兜底。
效果呢?
刚起跑,量还没起来,观望的人继续观望,就像A股打新,第一批永远嫌贵。
所以空房就像一辆全新特斯拉停在车库吃灰,外人看不懂,车主门儿清——开出去剐蹭一次,比让它静静躺着更心疼。
除非哪天租金真涨到能冲抵装修+维权+折旧+空税的总和,否则“宁空不租”还会在朋友圈里置顶。
来源:草舍迎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