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与社区服务的号召,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今年暑期组织开展了以“文化筑梦,聚力暖民志愿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活动历时四天,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分别走进蚌埠市社会福利院、祥和养老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与社区服务的号召,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今年暑期组织开展了以“文化筑梦,聚力暖民志愿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活动历时四天,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分别走进蚌埠市社会福利院、祥和养老院及建新社区,通过文化传播、暖心陪伴、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传递青春正能量,弘扬劳动精神,彰显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福利院传温情,童心筑梦共成长
7月5日,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协志愿者们首站抵达蚌埠市社会福利院。志愿者们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带去的文具涵盖笔、笔记本等实用品类,绘本则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与学习需求。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结合孩子的特点设计互动环节: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打破陌生感,让孩子们快速融入氛围;在绘画教学中,耐心引导孩子用画笔表达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还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用故事里的温暖情节传递美好。
过程中,志愿者们始终关注每个孩子的状态,用真诚与热情陪伴在侧。志愿者李同学在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感受到他们对陪伴的渴望,我们更加坚定了未来要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决心,也明白了志愿服务不仅是传递物资,更是传递温暖与希望。”
养老院承传统,巧手剪纸话敬老
次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协的志愿者队伍,带着提前备好的红纸、剪刀、彩绳等材料,转战祥和养老院,开展“剪纸传情,结绳连心”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图为青协成员在敬老院合影。陈诺 供图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先向老人们展示提前剪好的福字、生肖、窗花等样品,耐心讲解剪纸的基础手法和中国结的编织步骤。随后,志愿者们一对一坐在老人身边,手把手教学:遇到手指不灵活的老人,便握着老人的手慢慢裁剪;对编织步骤记不清的老人,就反复拆解动作、重新演示。老人们兴致勃勃,跟着志愿者的节奏一步步操作,不一会儿,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一个个寓意吉祥的中国结便陆续完成。
88岁的王奶奶拿着自己和志愿者共同完成的“福”字剪纸,脸上满是笑容,激动地说:“这些孩子真好,陪我们聊天、做手工,手把手教我们剪花样、编绳结,看着这些东西,我就想起了年轻的时候,心里特别暖和。”
图为团队成员与敬老院老人合影。华其隆 供图
社区服务办实事,多维助力暖民心
7月7日至8日,活动进入第三阶段——建新社区集中服务。志愿者们设立课业辅导站,为社区中小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帮扶;同时开设“传统节日微课堂”,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问答,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此外,结合暑期安全需求,志愿者还组织开展防溺水科普宣讲,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讲解等形式,切实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防溺水宣讲。郑昕 供图
整场活动中,志愿者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服务,累计服务群众逾2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50余份,得到受助单位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学院推动实践育人、服务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青年学子牢记党的嘱托、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的生动课堂。”
未来,协会将进一步拓展实践内容,除持续开展福利院关爱、社区服务等传统项目外,还将联动专业教师团队,围绕基层健康知识普及、生态环保等领域设计新的实践课题,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锤炼综合本领,以青春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始终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核心指引,立足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特色,持续探索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路径。
来源:小生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