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诗歌集《荷兰的心》,一部大师作品集《黑白》,一本小说散文集《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这三本近期问世的新书,不论内容或主题都截然不同,却在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时,指向惊人相似的答案。
闲聊——黑白,诗心,童年与故乡
⏰2025年9月13日(周六)
15:00-17:00
SKP RENDEZ-VOUS
(碑林区长安北路 261 号 西安SKP 10楼 活动区)
活动免费,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入场
报名方式:
2.进入报名页面填写信息
坐席有限,先到先得
现场参与提问的前三位读者
将获得赠书1本
直播平台
新浪微博
@SKPRendezvous
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请以直播形式观看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
《夹竹桃》
50cm×38cm 2013 年
—— “黒与白”,能够刻画出怎样的色彩?
回不去的童年,是多少创作者不断往返、汲取质朴与真诚的精神故乡?
一部诗歌集《荷兰的心》,一部大师作品集《黑白》,一本小说散文集《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这三本近期问世的新书,不论内容或主题都截然不同,却在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时,指向惊人相似的答案。
《荷兰的心》和《黑白》是由著名出版人汪家明精心编选的两部作品,前者共收录冷冰川的诗和散文百余首,并配以冷冰川创作的十余幅艺术作品为图,这些诗画记录了作者对艺术、人生、生命、自然、信仰等内容充满哲理性的感悟;后者则是一部收录东西方七位艺术大师的四百余幅黑白经典之作、时间跨度长达百年的艺术集,而冷冰川作为七人中唯一的在世艺术家,用他的一张纸,一层墨,一把刀,邀请观者进入黑白所能构筑的复杂境界。
《触处似花开》
70cm×50cm 2003 年
近百年前,鲁迅将德国的珂勒惠支、英国的比亚兹莱、比利时的麦绥莱勒等版画家的作品编辑成册,引入近代中国。此后,这些画家对中国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鲁迅倾注于美术和美术史近百年后,汪家明用一套《黑白》“复活”黑白艺术的世纪样本。不论是被罗曼·罗兰誉为“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的珂勒惠支的作品,鲁迅笔下“他是这年代底独特的情调底唯一的表现者”的比亚兹莱,还是中国商业美术宗师、现代艺术先驱张光宇,如今理解他们的作品,已经超脱战争苦难、阶级压迫、反抗斗争、社会批判等内容,但这些作品仍旧放射着人性、人文、艺术的光芒,持续激发我们对生命、死亡、神秘星空、无垠大地的思考。正如冷冰川在跋中说:“黑白貌似简单,确能有最复杂的境界。其直抵人心的素美、戏剧、悬念与差异,一直邀我们身临其境的冒险、交流,建立直观的本色情感。”
冷冰川,正是在这些黑白艺术大师的吸引下进入艺术殿堂的。冷冰川是六位大师的继承者,也是开创新轨的巧遇者。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了自己独门的艺术“刻墨”:将白纸板涂黑,单刀直刻,划开黑墨,现出纸的原色。他以刀作笔,以纸代木,刀锋的精准与墨色的混沌,恰如理性与感性的交织。而黑白,是绘画最纯粹的语言,它揭开了五颜六色下面的世界本真。冷冰川的黑白,看上去却灿烂无比。
《后宫》
75cm×55cm 2021 年
至于《荷兰的心》的诞生过程,汪家明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他的诗与画同源——奇思、怪词、打破常规。”书中收录的诗歌,诞生于艺术家对色彩与美的敏锐直觉,也来源于异国漂泊的体会与感悟,最终凝练出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如同透明的烈酒中置入黑色的冰块一般,让感性与理性在诗意的包裹下达成融合,也让诗歌成为荒原上抵抗虚无的“泥土”, 让我们得以在词语的裂隙中窥见存在的真相。
冷冰川并非一位多产的诗人。在他眼中,“诗歌是我被迫提炼的另外的单纯的东西,40多年也不过100多首。”诗歌与绘画之于冷冰川,更像是“两种心情的创作,但同属一种感性灵心”。他说自己“是个自然、真实的写作者”,“只是自然地写作,把本色朴素地捞起来”。自然,直觉,灵性,真诚,是冷冰川在谈及自己的艺术创作时反复强调的几件事。不论诗歌还是绘画,他遵从自然而非经验,天性而非逻辑,瓦解而非积累,激情而非秩序。“‘自然’令我在任何时候都太过无畏。自然到完全可以不顾章法的时候,我努力瞎画瞎刻,仿佛浑身是胆。”从最初找到“刻墨”这种方法开始,他一刀一刀、一点一线,“像在自由荒野中一样,毫无保留地走了40年”,渴望重返童拙生朴的境地。
童稚,也是汪家明新书《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的底色。当冷冰川在创作之路上埋首行走40年时,汪家明也有属于自己的40年:作为一位与书为伴四十余年的出版人,他创办山东画报出版社,先后担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是一个理解“纸页温度”的出版家。
《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插图
如今,他在《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中写下了自己的童年与故乡,写下青岛的海、小鱼山的旧楼,和那些被潮声反复冲刷的温柔往事。这本书没有浪潮汹涌,却如暗流绵长;它不呼喊乡愁,却让乡愁住进心里。以沉静如海的笔触,完成一场文学的返乡。读它,像把脸埋进晒过太阳的棉被,恍惚间闻到海的潮湿、阳光的暖意,与那些始终不肯散去的雾霭。故事很淡,情感很深。
《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插图
它来自一个始终没有离开童年的写作者,是汪家明对“何谓值得记录的故事”的又一次回答。对于汪家明,再没有一座城像家乡“那片海”这样,既适合遗忘,又适合铭记。《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是一本小说散文集,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它丈量一颗心的归程,而故乡是终点,也是起点,带领我们抵达无数人的心灵海岸。
2025年9月13日(周六)15:00,三位特别来宾——汪家明、冷冰川、董强,将做客西安SKP 10FSKP RENDEZ-VOUS,围绕三部全新的著作《荷兰的心》《黑白》《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聊聊各类创作中的深情诗意,如何指向“返乡”——回到本真、童年,以及,在目前的喧嚣社会中,我们如何仰赖最纯粹的黑白与诗心,返回纯粹和本心。
嘉宾
汪家明,编辑、出版家。 曾任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策划出版《老照片》《汉字王国》《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出版《难忘的书与人》《爱看书的插画》《美术给予我的》《范用:为书籍的一生》等著作。
冷冰川,艺术家,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黑白艺术研究所所长。著有《闲花房》《二十四节气的恋人》《纵情之痛》《无尽心》《冷冰川墨刻》《七札》《荡上心》等。
董强,学者、翻译家、中法文化比较研究专家、文学史家。旅法学习、生活十三年,曾师从米兰·昆德拉。现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北京大学法语系博雅特聘教授,傅雷翻译奖组委会主席。法国“荣誉军团骑士”、“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
《一个小姑娘到海边去》
作者:汪家明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这是一本小说散文集,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史。
记忆,可以像潮汐一样,抵达无数人的心灵海岸。
“我常想,一个人总要有一个根,你生长的土地、山水、道路、楼房以及你所经历的时代,就是切切实实的根……”往事并不只意味着题材,往事对作者汪家明来说,像一个精神的坐标系,像一眼可以汲取纯净力量的泉,即使是身边发生的事,以对往事的态度对待,就让作品获得了一个恒久的灵魂和沉静从容的氛围。一切都经过陶冶后,干净地交到了读者手里。
这类理想主义、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质朴的生活观,向往纯艺术,讲究意境、韵味和语言,追随萧红、巴乌斯托夫斯基和孙犁的作品,已经颇不时髦了。唯有作者本人,也许还有一些朋友,仍珍爱着它们。
用一本书重新找回“童年与故乡”,
仿佛一册海边版的「城南旧事」——
所有离开故乡的人,可以在这本书里遇见自己
来源:理想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