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苏吴退市启示录:从校服厂到退市股的26年沉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6:37 2

摘要:“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但对于 ST苏吴的股民来说,这场马拉松更像是一场致命的“障碍跑”——从校服厂到退市股的26年里,公司用四次跨界失败、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超47亿资金挪用,演绎了A股最典型的“暴雷教科书” 。

“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但对于 ST苏吴的股民来说,这场马拉松更像是一场致命的“障碍跑”——从校服厂到退市股的26年里,公司用四次跨界失败、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超47亿资金挪用,演绎了A股最典型的“暴雷教科书” 。

一、上市光环下的致命基因缺陷

1999年,*ST苏吴以“中国普教第一股”身份登陆上交所,其前身是校办校服厂,凭借地方资源垄断快速扩张。这种“资源依赖型”基因埋下隐患:2003年管理层通过MBO私有化后,激进派与保守派长期内耗,导致战略摇摆——从羽绒服到有色金属,从房地产到化工,五次跨界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只剩医药和医美“遮羞布”。2018年,房地产商人钱群山入主后,彻底将上市公司变为“提款机”,四年间通过虚假贸易挪用资金16.7亿元,同时虚增营收17.71亿元,财务造假与资金占用双管齐下 。

二、行业巨变中的战略失焦

2015年起,医药行业迎来“生死劫”:集采政策让仿制药利润缩水70%,研发投入门槛飙升至十亿级。*ST苏吴却选择“捷径”——2021年斥资1.66亿元代理韩国“童颜针”AestheFill,2024年该产品贡献近2亿元营收,勉强扭亏为盈。但这种“贴牌生意”毫无护城河:2025年7月,韩国品牌方以“违规转让代理权”为由解约,直接切断公司医美生命线。更讽刺的是,公司同期因虚增营收被证监会立案,形成“造假保壳”与“业务崩盘”的恶性循环 。

三、财务造假的“完美闭环”

2020-2023年,*ST苏吴通过三家子公司与关联方虚构贸易,四年虚增营收17.71亿元,虚增利润超7600万元。更隐蔽的是,其通过“采购款支付”向关联方输送资金47.55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飙升至96.09%,几乎掏空上市公司。令人震惊的是,中汇、中兴财光华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四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直到2025年证监会介入才揭开黑幕 。这种“造假-审计配合-再融资”的闭环,让股民在2024年股价跌破1元前仍被蒙在鼓里。

四、控股股东的“死亡质押”

截至2025年5月,控股股东吴中控股质押94.48%股份,融资余额超2.5亿元,质押率已达警戒线。更危险的是,其实际控制人钱群山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罚款1500万元并禁入市场十年,而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仍高达16.93亿元,占净资产96% 。这种“空壳化”操作导致公司2025年中报货币资金仅剩1.1亿元,同比锐减93.8%,流动性濒临枯竭。

五、退市倒计时的“最后疯狂”

2025年8月14日,*ST苏吴股价首次跌破1元,触发“面值退市”倒计时。但即便如此,仍有资金炒作其“净资产2.6元/股”的噱头。殊不知,公司账面18.5亿元净资产中,16.93亿元被关联方占用,实际可变现资产不足1亿元。更致命的是,公司因骗取出口退税、信披违规等14项风险被列为“高危标的”,投资者可依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发起索赔。

*ST苏吴的退市,是资源依赖、战略短视、财务造假的必然结果。对于股民而言,这起案例再次印证:在资本市场,没有真正的‘意外’,所有暴雷都是长期‘带病运行’的必然爆发。当一家公司需要通过造假维系上市地位时,远离就是最好的止损策略。

来源:小马哥随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