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湘西,充满希望与活力。凤凰县菖蒲塘村,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公司的猕猴桃、柚子基地硕果累累;保靖鼎盛茶业、林因茶业的“黄金茶”园基地,万亩茶香中茶农笑语不断;永顺松柏镇、高坪乡的层层梯田里,“松柏米业”的优质稻如碧浪翻涌。阿婆山下,洽比河边,山谷居民以“非遗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九月的湘西,充满希望与活力。凤凰县菖蒲塘村,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公司的猕猴桃、柚子基地硕果累累;保靖鼎盛茶业、林因茶业的“黄金茶”园基地,万亩茶香中茶农笑语不断;永顺松柏镇、高坪乡的层层梯田里,“松柏米业”的优质稻如碧浪翻涌。阿婆山下,洽比河边,山谷居民以“非遗+乡村旅游”让中黄古村破茧成蝶。吕洞山“青年创客之家”、古丈腊肉小王子的直播间里,湘西好物跨越山海,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州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科技、数字、人才、文化为赋能手段,引领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共同绘就一幅产业强、生态美、乡风淳的和美共富新画卷。
科技赋能:民企智造兴乡
看着满眼翠绿的果园,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祖辉感慨地说:“没有工商联牵线,我们可能还在用传统方法育苗。”自2016年创建以来,周生堂始终依靠科技做大做优水果产业。2024年,在湘西州委统战部、州工商联搭台的“同心科创产业振兴”项目签约会上,周生堂与省州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合作,实施湘西猕猴桃采后保鲜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项目。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让猕猴桃果脯附加值翻番,极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周生堂拥有4个种植基地、2个水果深加工工厂,建成多条成熟生产线,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每年分红受益农民1000多人。今年4月,该公司“凤凰县猕猴桃和柚子产业及深加工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
在保靖县,湖南鑫洋食品有限公司贷款500万元,引进意大利智能柑橘精油提取设备,实现柑橘皮渣变废为宝,资源转化率达100%,每吨柑橘综合收益提高4000元,带动超万名果农年均增收5000元。鑫洋公司构建“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闭环,串联起跨省六地60万亩柑橘种植基地,还携手湖南省农科院院士专家团队,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区域柑橘亩均增产20%。
近年来,州工商联积极牵线搭桥,推进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融合“科技+产业”,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工商联搭台、企业唱戏、科技赋能”成为湘西州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数字赋能:民企上云兴乡
“过去卖茶靠挑担翻山,如今直播让茶香乘云出山。”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甫看着直播间后台数据说道。在州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的推动下,大丰公司上线莓茶城乡数字供应链平台,集成生产溯源、品牌推广、线上交易等功能,通过阿里研究院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联动东方甄选等渠道,实现产销数据实时共享,推动莓茶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35%,带动茶农增收20%以上。
在保靖县吕洞山镇,青年创客龙爱成立“吕洞山青年创客之家”,联合抖音电商打造“湘西助农主播孵化营”。通过“理论授课+跟播实训+流量扶持”模式,组建4个直播间,3年培育出32名本土主播。2024年,该团队直播带货量突破130万单,销售额破亿,带动12个村寨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湘西州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拥抱数字化浪潮,助力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古丈县建立“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农户”三级网络,涌现出一批网红主播;龙山县开发“酉水明珠”小程序,将土家织锦等非遗产品搬上云端展销会;凤凰县举办“云端苗歌节”,通过“非遗展演+直播带货”单日销售腊肉12吨。数字技术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赛道,让湘西的山货能够顺利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人才赋能:民企引才兴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州工商联联合州委人才办、州人社局等部门,引导民营企业构建“产业+院校+人才、企业+院校+乡村”的“双轮驱动”人才引育体系,实施“引育用”全链条战略。
依托湖南周生堂生物科技公司,湖南凤凰猕猴桃科技小院由湖南农业大学、省科协等共同组建,引进10名专家进驻,围绕凤凰猕猴桃产业建设,在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力度,为果农每亩增加效益2000元以上。
本草制药依托中国农科院技术支撑,在保靖县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引进12名中药材专家,培育出黄精新品种,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种植,户均增收1.2万元。
几年前,邓柏君辞去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技术人员的工作,返乡成立凤凰县民瑞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驻点指导,建成全省首个猕猴桃智能滴灌示范基地,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亩产提升20%,节水40%。该基地获评“湖南省数字农业示范点”,成为“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
在湘西州“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一批批青年才俊扎根乡村,以人才智慧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赋能:民企续写乡愁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湘西州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在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蝴蝶寨,一场“非遗活态传承村T秀”精彩上演。山谷居民公司探索出“公司+非遗传习所(工坊)+绣娘”的苗绣产业发展模式,在吉首、花垣、凤凰等地举办300多期苗绣培训,培训两万余人次,带动200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在古丈县墨戎苗寨,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公司深度挖掘苗族非遗文化和民俗资源,策划推出“赶秋节”“四方鼓舞”等系列活态文化体验项目,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古丈毛尖茶文化等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打造了非遗银器产业链和古丈毛尖茶产业链。
通过“文旅融合”与“茶旅结合”双向驱动模式,墨戎苗寨推动民俗、生态和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2万元,全村游客接待量达1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亿元,被誉为“墨戎现象”。
湘西州工商联通过引导民营企业以科技、数字、人才、文化四大赋能,走出了一条具有湘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土家苗寨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一幅“科技兴农、数字惠农、人才强农、文化润农”的壮美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湘西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