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可语”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1年推出的饮食文化类图书品牌,也是国内出版领域中少有的以食物为主题的品牌。品牌源于创始人对饮食文化的深厚热爱,以 “一箪一瓢,读懂世界” 为宗旨,力求成为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与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食物跨越山海、联通南北,是人类
让书香与您常伴
一、品牌简介
“食可语” 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1年推出的饮食文化类图书品牌,也是国内出版领域中少有的以食物为主题的品牌。品牌源于创始人对饮食文化的深厚热爱,以 “一箪一瓢,读懂世界” 为宗旨,力求成为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与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食物跨越山海、联通南北,是人类最朴实也最丰富的社会语言。“食可语”,即述说食物往事。品牌希望在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中凸显出版的意义,让读者 “心存好奇,胸怀敬畏,关心食物,理解世界”。
食可语 logo
截至2025年,该品牌已出版翻译著作7种:《罐头:一部美国公众的食品安全史》《从咖啡到珈琲:日本咖啡文化史》《“逛吃逛吃”:铁路美食的黄金时代》《糖与雪:冰淇淋与我们相遇的五百年》《鹅肝:食品政治中的众口难调》《甘苦同食:中国客家乡村的食物、意义与现代性》《牛奶:从地方史走向全球史》;原创著作1种:《江南烟火: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
二、品牌特色
1. 跨学科整合视角:以饮食为切入点,融合政治、伦理、文化等多维度议题,突破传统单一学科框架,提供更立体的学术分析。
2. 选题的现实意义:品牌图书聚焦食品安全等全球性议题,既回应社会热点,又为政策与实践提供参考,增强了学术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
3. 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通过原创出版与引进版图书的双向联动,构建起饮食文化交流的立体网络。原创出版深耕地域饮食文化,构建文化认同,讲好中国饮食故事,推动本土文化的全球叙事;引进版图书则译介全球饮食文明,拓宽本土认知边界,体现对全球议题的本土回应。
4. 专家团队:作者队伍主要分为引进类图书的国外作者和原创图书的国内作者。国外作者包括荣获“美食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书籍奖的安娜・扎伊德、美国人类学家梅里・艾萨克斯・怀特、美食作家耶丽・昆齐奥、美国人类学家兼中国研究专家欧爱玲等;国内作者包括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成员邹赜韬、上海图书馆研究员黄薇等。此外,品牌还汇聚了横跨人类学、科技遗产、食品科学、文化写作等领域的多位专家,组成跨学科学术顾问团队,主要负责筛选合适选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控内容质量。
5. 团队建设:该项目现有7名编辑,其中2人具有高级职称,5人具有中级职称,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5人为史学专业人才,5人从事出版专业工作10年以上。整个团队具备扎实的历史专业基础与丰富的策划、组稿及编辑经验。同时,出版社还聘请了多名外审编辑,均为高级职称,在历史、政治、文化类稿件的审稿把关方面经验丰富。
品牌推广主要分为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线下推广主要通过与书店、图书馆、文化机构等合作,举办图书讲座、新书发布、签售会等活动,提升品牌在线下的曝光度和影响力。线上推广包括:一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图书推广与销售;二是拓展线上读书活动;三是借助传统媒体,图书多次被澎湃新闻、上观新闻、文汇报、网易新闻等报道,且多次入选人文社科好书榜等媒体荐书榜单。《从咖啡到珈琲》入选 2025年上海国际咖啡主题图书暨100幅优秀封面大展。此外,作者还曾受邀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34・上海新闻广播”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文艺之声《品味书香》栏目参与节目录制。品牌还尝试跨界合作,如与播客节目联动。品牌负责人在小宇宙播客平台多次参与播客节目,其中与国内知名美食自媒体“企鹅吃喝指南”合作录制的节目收听量超万人;通过将文字内容转化为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的音频形式,触达更广泛的听众群体,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江南烟火》作者和嘉宾参加2023年上海书展活动
《江南烟火》作者和嘉宾参加2023年浙江书展
食可语品牌图书参与录制的播客
(一)内容深耕
未来将围绕“食可语”的核心特色——饮食文化,持续孵化两大细分领域,逐步形成两大子品牌:一是聚焦国内饮食文化书写的原创选题,二是引介国际饮食研究的优秀著作。这些图书将针对地域饮食研究、饮食人类学、国际饮食趋势等方向推出独立书系,形成内容矩阵,增强品牌在图书市场的独特性和领军地位。
品牌计划通过版权输出或与海外出版社合作,将中国饮食文化内容推向国际市场。
(二)多渠道营销
布局全媒体:通过社群、短视频平台、小红书、豆瓣等直接连接读者,打造“食可语”IP形象。
结合图书内容开发并推广文创产品,推出围绕图书内容及“食可语”品牌的主题文创,以此提升图书附加值,增强读者粘性。
拓展新的营销方式:一是继续与优秀播客节目合作录制内容,推广“食可语”品牌;二是与书店等公共文化空间合作策划饮食文化主题展,陈列品牌图书及相关文创;三是联合 “食通社”等食物类NGO组织举办食物议题共读会。
(三)团队建设
建立“食可语工作坊”,定期邀请学术顾问团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主题研讨。在饮食文化原创图书领域,优先扶持青年作者出版相关作品。核心编辑团队计划在未来五年吸纳更多具备相关学术背景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来源: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