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道兵没有到来之前,奎先达坂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丁铁军和殷国清上奎先达坂采蘑菇时,问过一位当地的牧民,告诉说,奎先达坂的意思是“布满黑石头的山口”。奎先达坂是天山南麓阿拉沟山谷通道的最高山岭隘口,是一道天然界岭,是沟谷水系的分水岭。
第十五章 青春热血
铁道兵没有到来之前,奎先达坂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丁铁军和殷国清上奎先达坂采蘑菇时,问过一位当地的牧民,告诉说,奎先达坂的意思是“布满黑石头的山口”。奎先达坂是天山南麓阿拉沟山谷通道的最高山岭隘口,是一道天然界岭,是沟谷水系的分水岭。
奎先达坂海拔3600多米,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要命的风那是特别的要命。山口高处终年积雪不化。南疆铁路从奎先达坂下面盘旋迂回穿过。奎先隧道是南疆铁路的咽喉工程,长达6152米,隧道内轨面标高海拔2985.88米。是当时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
“老虎团猛虎连”是有名的攻坚克难英雄连,专治施工中的疑难杂症。营房就建在奎先达坂西海拔约在3100米左右山脚下。“尖刀连”担负着任务最艰巨、条件最艰苦、工作最危险的奎先隧道西出口下导坑。一班是风枪班,是下导坑掘进班。为了体验战士一线生活学习和掌握技术,经领导同意丁铁军带着白成昆,穿着工作服,扛着钻杆,跟着班长下到隧道下导坑掌子面,开始学习打风枪。风枪手要机灵,胆大心细。在班长和老兵的帮助下,一周后丁铁军和白成昆便能独立操作,打出标准炮眼。一个月后,他们已是一名熟练的风枪手了,无论遇到何种地质,无论在掌子面哪个部位,都能高标准完成钻岩工作。班里天天完成或超额完成下导坑挖掘进度。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在掌子面掘进也非常危险。再苦再累能坚持,安全第一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要保证南疆铁路按期通车,打通奎先隧道是关键。隧道所处地段海拔高,气压低,年平均气温零下四度,最冷到零下36度。气候恶劣,变化无常,缺氧、缺水、缺电,官兵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影响较大,普通感冒拖几天没有好转,就必须赶快送医院治疗,非“战斗”减员多。施工设备简陋落后,洞深排烟困难,打到一千多米时,洞顶岩层泉水涌出,需穿雨衣、胶靴工作,隧道施工非常艰难。为抢工期,连队实行“三班倒”。干部战士在隧道施工一干就是八个小时,工班中吃一顿饭,休息半个多小时,每天都需六人送饭,由连部勤杂和炊事人员轮流完成。趁着战友们吃饭休息时间,丁铁军向大家探访作业进度和好人好事,回来后写成稿件,送到广播站播出,同时办好连宣传栏和墙报,及时更换标语口号,鼓舞官兵士气。丁铁军和白成昆战士一样努力,一样流汗,一样吃喝在隧道里。由于施工设备落后,通风不畅,放炮后烟尘久久不散。那烟尘像针一样扎进喉咙,呛得人眼泪直流,咳得肺都要出来了。战友们都知道弥漫的烟尘有多危险,但为了实现“提前打通奎先”的目标,烟尘未散大家便冲进掌子面。那年八月下旬一天,二排风枪班一下晕倒三名风枪手,丁铁军、白成昆和战友们发现后,马上背上进入平行导坑,用斗车运到洞外,通风一刻多分钟后,晕倒的战友才慢慢苏醒过来。
丁铁军和白成昆的表现,受到了连队的表扬,这情况直接到达了北京,白副司令听讯后非常高兴,并指示连队首长:“严格要求白成昆和战士们坚持第一线,不怕牺牲和困难,发扬铁道兵精神,掌握施工技能,坚决完成任务”。
为了抢任务,山沟里的施工夜以继日,风枪声、爆破声,推土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每天的任务下达以后,完不成是绝不归营的。经常在晚上看见归来的战士,百十号人排着队,扛着工具,一个个灰尘蒙面、满身泥浆,那情景太不寻常了。奎先隧道没有打通的时候,里面整天烟雾腾腾。3000多米的海拔,空气本来就稀薄,有时候一个排的人都被熏昏了,另一个排的就又冲了上去。隧道打到2000多米的时候,突发大面积塌方,二排风枪班在隧道作业面上遇险,半边隧道顶的石头都掉了下来,6名战友顷刻间被乱石掩埋壮烈牺牲。第二天的追悼会上,全连200多名战士面对着六口黑黑的榆木棺材脱帽致哀。那天的早饭是洋葱炒肉和馒头,开饭号响了,没有一个人去吃。在冰天雪地里,在山脚下的烈士陵园,战友安葬后,全连的人在烈士的坟墓前低头跪下。膝盖砸在冻土上,像砸在石头上,可没人喊疼,只有风声在耳边呜咽,像战友们没说完的话。
一线战斗力减员严重,施工进度被卡住了脖子。面对这个任务紧急,局面非常艰险的情况,只能是冒死前进,连队提出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口号。迅速组织了攻坚班,敢死队,轮番上阵抢险,丁铁军和白成昆都积极报名参加,并和一批战士提出火线入党的要求。连队批准了丁铁军的要求,但是没有批准白成昆进入敢死队,让他坚持在炊事班为敢死队的战士们做饭送饭。经过连续十几天的昼夜艰苦奋战,大面积塌方已经被成功控制,战士们用无数的钢架原木和板材把隧道顶部严严的支撑住,大水也被排净,只剩下少数危险的缺口。就在这接近最后的成功时,一个深夜又突发一起塌方,突如其来的砂石把支撑的材料压垮,各种钢管,原木横七竖八的垮塌下来,正在值班的丁铁军瞬间被压在了下面,几个战士也被阻断在里头。罗世杰奋不顾身的去救丁铁军,也被乱石击倒,这壮烈的一幕正好被白成昆看到,他是送夜班饭来到这里,白成昆没有一丝的犹豫,立即冲上前去营救他们,不幸一根原木倒了下来,持续下泄的泥石把白成昆连同背包里的菜饭一起给掩埋了。警报拉响,战士们闻讯火速赶来抢救,无奈现场一片混乱,抢救非常困难。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才一个个把遇险的战士们挖了出来。丁铁军,罗世杰,白成昆受伤非常严重,当他们被救起时都没有了声息。他们被火速送到了卫生队,发现罗世杰已经光荣牺牲,他口袋里还揣着未婚妻寄来的照片,照片上的姑娘扎着两条辫子,笑得一脸灿烂。丁铁军和白成昆昏迷不醒,处于生命危险之中。这是连续两次发生特别重大的事故,连队立即把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团里师里紧急调派医务战士赶到卫生队紧急抢救,迅速做好了处理后很快把伤员送到师医院。
第二天,丁铁军苏醒了过来了,他身体多处受伤,腿骨断裂,但是脱离了生命危险。白成昆受伤非常严重,头部被石块砸破,腰部被原木严重挤压变形,处于深度昏迷,生命垂危。夜里团部领导和演出队肖华指导员,刘伟副指导员和白雪赶到医院。白雪经受不起哥哥和丁铁军这个悲状,几度身体抽搐昏厥。因为白成昆伤势太重,眼睛一直都没有睁开,夜里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弥留之际,他仿佛看见父亲站在隧道尽头,向他伸出手,隧道口的光像成昆线的铁轨,铺向远方。姚书娟,一直守护着白成昆,也搀扶着白雪,她送走了白成昆,也在白雪最悲痛欲绝的日子里陪伴着她,一刻都没有离开过。
何政委,肖华指导员向白副司令员汇报了白成昆牺牲的噩耗。并请示首长,将罗世杰,白成昆二烈士追认二等功,白成昆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丁铁军荣立三等功,在火线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时,白副司令员远在北京,遥望西北,脱下军帽,泪水盈眶。他心里升起无限的悲哀,白成昆父子的影子一幕幕出现在他脑海,他们一个牺牲在成昆,一个牺牲在南疆,这代表着铁道兵最惨烈的悲壮,他们最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
位于奎先达坂半山腰的简易墓地里,又新增加了罗世杰,白成昆两块墓碑。墓前不知何时开了一朵雪莲,雪白雪白的,在寒风里轻轻摇晃。前前后后,加上三个民工,为了奎先建成隧道,这里长眠着五十几位烈士。
到1977年7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排炮响,奎先隧道下导坑提前三个月贯通,团里在进出口分别集会庆祝。那天,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参加庆祝活动的官兵异常兴奋和激动。那天,由刘建,李明林,李光能,组成的“猛虎连尖刀班”锣鼓队,也打出了威风,受到营团首长的称赞,最终“猛虎连尖刀班”荣获集体二等功。
为了能在元旦后军列安全通过奎先隧道的任务。猛虎连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当时因渗水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隧道墙壁渗水成溪,天气寒冷,水流结成冰,出口近两千米的轨道上结冰一米多厚,火车无法通过。奎先达坂全体官兵轮番上阵,用十字镐、钢钎和铲子挖凿除冰,装斗车运洞外,大家连续奋战十昼夜,当满载战备物资的军列顺利通过奎先隧道,站在坦克、大炮旁的陆军战友向我们致敬时,我和战友们激动的也纷纷举起右手敬礼,目送军列远去。这次任务,刘建,李明林,李光能,聂冬青等人皆因贡献突出获得嘉奖。(未完待续)
来源:铁道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