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收到一位关注了好几年的粉丝私信:“大叔,我发现最近俄料是不是便宜了?”说实话,这样的问题今年大叔也有一些同感。因为市场里最怕风声,也最爱风声。关于“涨”与“跌”每年都要争一回,真真假假,唯有落在钱包上才见分晓。今天这篇,和玉大叔就把看见的最新行业里的脉络讲
昨天收到一位关注了好几年的粉丝私信:“大叔,我发现最近俄料是不是便宜了?”说实话,这样的问题今年大叔也有一些同感。因为市场里最怕风声,也最爱风声。关于“涨”与“跌”每年都要争一回,真真假假,唯有落在钱包上才见分晓。今天这篇,和玉大叔就把看见的最新行业里的脉络讲给你听,咱们今天聊聊俄料是不是开始跌了。
说起俄料,很多玉友可能觉得它就是个外来户。实际上人家的身世可不简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俄罗斯的地质学家们在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崇山峻岭间发现第一批玉矿时,谁也没想到这些“西伯利亚来客”会在未来时光,在中国玉石市场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时间倒回1978年,苏联地质学家在萨彦山脉东北部勘出第一处青白玉矿点——也就是后来学术圈惯称的“嘎沃赫达”。
紧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布罗姆”、“嘎留柏”、“海伊达”三处矿也接力出现。不同矿带储量与品相水平差距不小,“嘎沃赫达”相对厚实,当时按理想开采期估过账,说十五年是一道界,其他产地也有十年、五年,甚至三年的量级。1998到2000年,“嘎沃赫达”年出货在100吨上下;2001到2004年产量近300~500吨,其他三个矿加一起也就200吨规模。
2008年左右中国的玉石热开始抬头,结果俄矿产量曲线开始掉头,主要产区矿脉随着尾部区域,优质料比例缩得很快。资源端的故事决定了高品质俄料未来注定越来越难,尤其是一级白以上的俄籽与顶级山料,紧缺只是时间问题,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市面上很难见到黑皮和红皮的俄料,如果你看到哪个商家有大量的货,可以直接问他:“干这行已经有20年了吧?”。
籽料越走越贵,带动新疆山料被重新评估。青海料审美接受度偏窄,俄料早期又走仿籽路线,新疆料子以“且末料”为尊,油性、脂粉感与籽料的距离近得让人忘了它出身是山料。渐渐的原本有些经营古董字画、南红菩提的商家们眼红了,纷纷改行做起了和田玉生意。最近这些年网络直播的兴起更是火上浇油,各路主播拿着手机对着玉石一通猛拍,嘴里说着天花乱坠的话术。实际的现实是很多半路出家的商家,看着实物都分不清籽料的真假,更别说隔着屏幕了。
像什么红皮白肉的籽料,现在的价格已经让普通玩家望而却步。和玉大叔手里有块2015年左右收的红皮籽料,当时花了两万多,现在按市场价少说也得报10万往上。这种涨幅并非大叔恶意报价,实在是和田巴扎的料子涨的比房价还猛。
最近二十年凭借着高白的优势,和相对亲民的价格,俄料慢慢占据了和田玉中端的市场份额。很多刚入门的玩家追求的就是个“白”字,对玉质和油性的要求反而不高。俄料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和田玉的定价逻辑,绕不开对比,为了保存利润,只能是按产地进行一个价格隔离,再把工费与美感相加做“权重”。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很多商家不愿把克价摊开说,外行看着直觉是“就这么几克,咋这么贵?”实则每块料的质地你实体上手一摸,与性状差异极大,细度、白度、油性、结构、净度,料子怕比,价格就分层了。
大叔眼看着俄料的玉镯从几千元能拿下一只高白手镯,到跃入1~2万,如今细料子随便喊价好几万,甚至出现接近无结构的顶级货,价格逼近六位数,这些节点并不稀奇。就连最清高的海派玉雕师,一些国内知名玉雕工作室都开始重视俄料了。和玉大叔认识的几位从业二十年以上的老雕刻师,原来对俄料是不屑一顾的,现在早都不提这茬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俄料的价值已经步入主流行列。
过去很多人分不清和田玉的概念,到商场买玉,买回来的基本都是俄料、青海料甚至是韩料,花了大价钱却买不到好东西。现在网络发达了,关于和田玉的知识普及得很充分,大家知道了真正的好料出自哪里,什么样的料子值得收藏。
但供给侧不是一个平面,上好的俄料产出在过去十余年里走的是“边挖边少”的曲线,要知道俄料的产区在俄国都属于边疆的穷地方,黑帮横行,贪污严重,人民才不管你什么法规,无序的开发让山体面貌都发生了变化,国内渠道结构加速分层,平台化销售猛进。那些低端、瑕疵多的俄山料,随便机雕一下堆量出货,为了周转,标签价随便报,给人以“整体下跌”的错觉。真正精品换手率低,价格依旧谈不上松动,不信大家可以去揭阳转一转,看看俄料的大本营有大跌价、大清仓吗?
和玉大叔多次提醒过玉友们,收藏玉石一定要理性。“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永远是真理。新疆和田玉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几千年的开采历史,让优质的新疆和田玉越来越少。这种供需矛盾直接推高了价格。
行业里总有两种声音,放在俄料身上也一样——过去老师傅爱说:“广义和田玉里,除新疆籽玉之外,长远看“有降无升””;而真正关注俄料产区的人强调:“资源端“越挖越少”,精品仍是上行逻辑”。这两种看法并不冲突,关键在你哪个市场,把它们叠在一起看,图像就清楚了:低端俄料,个头不大,题材普通,供给常年充裕且替代性强,跌一跌是行业正常体温;待市场把烂货清出去,把好东西托起来,这是健康的信号。
咱不管是新疆籽料、且末山料,还是品质上乘的俄料,只要东西好,就不怕没有识货的人,不管是俄料还是新疆料,逻辑都是一样的。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