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教师节丨李小娟:十九载耕耘,用心“浇灌”学生梦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08:25 1

摘要:“小娟老师,这道英语题的语境我还有点不明白,能再讲一遍吗?”课后,一名学生拿着习题册走进办公室,熟练地凑到班主任李小娟身边。李小娟立刻放下备课笔记,拉过椅子让学生坐下,俯身一起梳理题目。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肩头——这样的一幕,在李小娟十九年的讲台生涯中,早已

“小娟老师,这道英语题的语境我还有点不明白,能再讲一遍吗?”课后,一名学生拿着习题册走进办公室,熟练地凑到班主任李小娟身边。李小娟立刻放下备课笔记,拉过椅子让学生坐下,俯身一起梳理题目。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肩头——这样的一幕,在李小娟十九年的讲台生涯中,早已是寻常风景。

李小娟(右)正在为学生讲题

当英语课遇上中秋节

李小娟常常把语言教学变成一场文化对话。在一堂题为“Let’s celebrate!”的英语课上,她刚刚讲完西方圣诞节,便话锋一转:“那谁能用英语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意境?”

李小娟正在为学生们授课

“大家可以借这个句式聊聊自己家怎么过中秋:When Mid-Autumn Festival comes, my family will……”她刚说完,学生们纷纷举手,用英语描述吃月饼、赏月的场景。

“英语是看世界的窗,但看世界,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她说。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如今的“文化融合”,她的教案本上写满了批注:“加入端午粽子和龙舟案例”“补充古诗词英译例句”……

这份执着,也在学生心里悄悄发了芽。教师节前,2017届毕业生王鑫回校看她:“李老师,我现在虽然工作了,但还保持学英语的习惯,总记得您教我的那些表达。”

学生回校看望李小娟

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家长电话

“李老师,您帮我劝劝杨勃吧,他不肯报专本套读……”一名已毕业学生的家长向李小娟求助。她立马联系学生,从职业规划聊到心理障碍,最终解开了他“怕考不上”的心结。第二天,孩子主动报了名。

李小娟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家长的电话。除了定期沟通,她还会根据情况家访。每周日晚自习,她总会留意学生情绪,及时疏导,化解他们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李小娟(右)家访

班级后墙贴着一份《班规班约》,是她和学生反复讨论共同制定的。她把班级分成七个学习小组,让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曾与她搭班三年的地理老师郭建林说:“课间常见学习小组的成员凑在一起解题、分享技巧,那种‘抱团成长’的氛围特别好。”

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李小娟还有“独门秘籍”:开励志主题班会、组织打羽毛球等。一次月考后,几个学生情绪低落,她拉着他们打了一节课羽毛球。汗水出了,心里话也说了,第二天状态就回来了。

李小娟(左)带学生研学

“学生在成长,老师不能停滞”

虽是拥有19年教龄的“老教师”,但李小娟却始终没有停止学习:参加教研、听公开课、自学多媒体技术,甚至向学生“拜师”。前段时间,还有学生教她在网上批量打印,“这下效率高多了。”她笑说。

李小娟此前参加学术活动

在学校德育中心主任黄维恒看来,她是老教师中的“弄潮儿”:“她不守旧,总主动尝试新方法。常说‘学生在成长,老师不能停滞’,这股劲儿很感染人。”

从“粉笔黑板”到“微课互动”,教学方式一直在变,但李小娟的初心未曾改变。“以前觉得教书枯燥,现在看学生从‘不爱学’到‘主动学’,从叛逆到懂事,比什么都满足。”

如今学生不喊她“李老师”,而是叫“小娟老师”。“这个称呼里的亲近,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教育是慢工,是浇灌,是守护

从教十九年来,李小娟先后获评区“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班主任”“巾帼标兵”,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但她最看重的,始终是学生的认可。

高考后,有学生发来消息:“小娟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你!是您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让我得以顺利被心仪学校录取。”看着毕业生在朋友圈分享精彩的校园生活、考研上岸后的喜讯、工作中的点滴收获,李小娟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李小娟(中)为学生讲题

说起未来,李小娟眼神笃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培育树苗,要慢慢浇灌。我会继续扎根三尺讲台,用匠心教学,用爱心陪伴,护航学生的梦想。”

她拿起备课本,翻开新的一页。笔尖划过纸张,字迹清晰而坚定。

【记者手记】

十九年,从“李老师”到“小娟老师”,变的不仅是称呼,更是岁月积攒下来的信任与亲密。正如她所说:“师魂不是喊出来的,是每一次俯身讲题、每一次深夜沟通、每一次耐心等待,慢慢熬出来的。”

这样的“熬”,恰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用真心换真心,以坚守见证成长。

记者:程汇仁

文编:曾好

编委:兰国华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

来源:成都青白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