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嵩妈妈的朋友已明确否认两人结婚的消息,表示并未听闻婚讯,也未在朋友圈看到任何相关内容。
2025年9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许嵩妈妈的朋友已明确否认两人结婚的消息,表示并未听闻婚讯,也未在朋友圈看到任何相关内容。
此外,尽管此前网络盛传两人将于9月9日在合肥举办婚礼,但经多方核实,该婚期缺乏实质证据支持:
合肥多家五星级酒店表示未收到相关婚礼预订;
当事人及其工作室始终未作回应;
共同好友也透露,未见两人在朋友圈发布婚讯动态;
冯禧近期仍在正常工作,未显示暂停事业筹备婚礼的迹象。
“许嵩与冯禧已结婚”的说法目前未被证实,且已被其身边亲近人士否认。两人感情虽稳定,但是否步入婚姻,仍需以当事人正式回应为准。
关于“许嵩冯禧结婚”谣言的成因,综合目前信息来看,主要源于粉丝期待、媒体炒作、匿名爆料和公众人物的隐私边界模糊等多重因素交织所致。
一、粉丝情感投射与“嗑CP”文化
许嵩与冯禧的恋情自2022年公开以来,因“偶像与粉丝修成正果”的设定,被大量网友视为“追星天花板”。冯禧从小听许嵩的歌长大,后来成为其恋人,这种“小说照进现实”的情节极易激发粉丝的浪漫想象,形成强烈的“嗑CP”心理。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容易被放大解读为“好事将近”。
二、匿名爆料与“知情人”叙事
此次婚讯最初由**匿名网友和“圈内知情人”**曝出,声称“婚礼已定”、“资方已收到邀请”、“婚房已备好”等,虽无实名、无照片、无具体证据,但因细节具体、时间节点明确(如9月9日),迅速引发传播。这类“模糊信源+具体细节”的爆料模式,是网络谣言常见的传播套路。
三、媒体二次加工与平台放大效应
部分自媒体和娱乐账号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对爆料内容进行情绪化包装(如“低调完婚”、“秘密领证”、“粉丝炸锅”等),进一步推高话题热度。加之社交平台算法偏好高互动内容,导致谣言迅速扩散,甚至形成“热搜即真相”的错觉。
四、当事人沉默与公众窥探欲
许嵩与冯禧一贯低调,从未主动回应恋情细节,这种“沉默”在公众眼中反而成为“默认”或“隐瞒”的空间。尤其在婚讯传出后,双方仍未回应,进一步激发了外界的窥探欲和猜测空间,形成“越不回应越像真的”的舆论怪圈。
五、旧闻翻炒与流量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许嵩冯禧已结婚”的传闻早在2023年底就曾出现过一次,此次内容与此前高度重合,被质疑为“旧料新炒”。结合9月10日是许嵩生日,部分网友怀疑此次婚讯可能是为新专辑或生日话题预热,属典型的“情感话题带动流量”操作。
这场“结婚谣言”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粉丝文化、媒体机制、平台算法与公众人物隐私边界模糊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一个现实:在流量逻辑下,一段稳定的恋情很容易被包装成“即将结婚”的叙事,而任何一次沉默,都可能被误解为“默认”。
正如网友所言:“不是他们说要结,是我们太希望他们结了。”
来源:风趣荷叶341e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