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老师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一直哺育我成长。”六年级七班的学生王均鑫,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在利川市
有这样一位教师
她以24年的光阴在三尺讲台上
绘就了教育的底色
用爱心作为暖色
专业作为基色
德行作为亮色
让每一个孩子在她的课堂上
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她
就是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的教师
——王锦绣
爱心暖调:做融化坚冰的“阳光使者”
“王老师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一直哺育我成长。”六年级七班的学生王均鑫,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王锦绣经常利用午休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她巧妙地将数学比作“拼图游戏”,从最基础的运算规则开始,一步步帮助学生搭建起坚实的知识框架。
对于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缺少陪伴的同学,王锦绣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从内向自卑逐渐变得开朗乐观,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毕业生周茜的奶奶提到王老师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茜茜脚骨折时,王老师安排好她的生活,放学后还为她补课,教她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茜茜上初中后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离不开王老师的引导。”
#
王锦绣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正如六年级七班的学生王江婷所说:“无论多忙,王老师总是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无论多累,她的课堂永远充满热情。有次我遇到数学难题去办公室请教,她一直讲到我懂为止。”
这种润物无声的关怀,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
专业基色:做深耕课堂的“教研先锋”
“教育是动态发展的事业,我始终坚持‘空杯’的心态,通过研读教育专著、参与跨学科教研活动,将前沿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谈到如何保持教学活力,王锦绣说道。
在教学中,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她四处寻找生活案例,甚至亲手制作立体模型。作为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她推行了“三备两研”模式,开发了校本分层作业体系,有效地带动了年级数学成绩的提升。
六年级十班的班主任翁琴,作为王锦绣的青蓝结对帮扶对象,深切感受到了她的无私奉献:“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管理,王老师总是手把手地指导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我磨课。她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上好一堂课,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有温度的老师。”
#
这种专业的引领,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让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师者的匠心独运。
德行亮色:做身正为范的“品格标杆”
王锦绣始终恪守师德底线,坚持廉洁从教。她常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箴言自勉。“师德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恪守住道德底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的校长牟琼芳这样评价王锦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用耐心雕琢成长,用智慧洗涤心灵,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
24年来,王锦绣先后获得了利川市“三八”红旗手、“突出贡献教师”、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
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如今的从容不迫
王锦绣始终坚守着教育的初心
以“空杯”心态探索教育新境
她追逐光、成为光、播撒光
带着每一位学生的期许
继续以爱为舟、以智为帆
驶向教育的星辰大海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