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交流纪要:上调增长预期,公司现金流充沛,没有融资需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9:25 3

摘要:技术创新:高度自动化的原液生产,这不光可以做到自动化,还可以做到110g/L,这样的技术在行业内是可遇不可求的;制剂开发技术,可以让肾病、自免的病人在家打针;微生物表达,在成都开始商业化厂房的建设。

继双抗、ADC之后,下一个热点将是mRNA

【2025H1投资交流问答纪要】

Q:业绩增长预期?

A:1、R-D-M三个引擎全面发力,M业务势头依然强劲,截至今年上半年,2026年PPQ项目排期已达27个。

2、利润率提升:多重因素驱动包括R业务、WBS效率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数个大型商业化项目)。

3、强劲的自由现金流凸显优异的盈利质量。

4、全球产能布局如期推进:爱尔兰、美国、新加坡进展都非常好,德国的事宜也在如期推进。

5、技术创新:高度自动化的原液生产,这不光可以做到自动化,还可以做到110g/L,这样的技术在行业内是可遇不可求的;制剂开发技术,可以让肾病、自免的病人在家打针;微生物表达,在成都开始商业化厂房的建设。

基于对公司的信心,年初预期收入增长12-15%,现在调整到14-16%,同时继续提高自身盈利水平,让自由现金流也有大幅增长,去年是13亿自由现金流,今年会更高。

Q:收入指引变化的具体方面?

A:今年最精彩的两个赛道,一个是ADC,一个是双抗,药明生物不管是ADC还是双抗都受益,所以反应在了上半年的增速上,下半年应该在上半年基础上还能持续增长。非药明合联的业务下半年比上半年还是有增长。

Q:全年BD、里程碑相关的项目收入及利润预期?

A:全年BD以及里程碑相关项目收入预计至少达到1亿美元以上。利润方面,去年15%来自IP,今年希望保持这个速度。

Q:PPQ预测与年报时相比有大幅变化的原因?

A:新增的12个里面,10个是biotech,2个是big pharma,美国至少占一半,欧洲、日本、中国也都有,未来预期跟我们收入分布很像,而且2025年非常精彩,更精彩的是2026年。因为我们还有12个月去争取,今年八月份到明年八月份,还能够争取签约更多PPQ。

Q:与GSK合作的CD3 TCE临床进度及未来IP收入利润占比?

A:目前四个项目,已完成了三个,其中第一个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并且收到了可观的市场支付。CD3平台获得行业认可,拿下了多个Best in Class级别的合作,未来潜在收入数十亿美元,且在三年至五年内可实现显著贡献。

关于商业模式

Q:分成模式详细介绍?

A:如果是R端,我们的销售提成是3-5%;如果是D端,销售提成会低一点。所以只要是药明生物做的细胞,如果不在药明生产,就收销售提成,销售提成量也非常可观。

简而言之,做生产,如果能赚100元,不做生产,至少能赚25元。如果是质量特别低的产品,反而是不做生产,利润是能做到100元以上。做一个CD3/CD19抗体,剂量非常的低,所以生产赚不了多少钱。如果生产赚100元,那销售提成可能要赚200元。这个时候反而不需要做生产,因为做生产只有赚100元,不做生产,反而赚的更多。

这是药明生物商业模式里非常巧妙的地方。现在有600个项目能够收到销售提成,而且每年有100个往上加。如果按照药明生物的市场份额,将来全球每两个药中有一个药,药明生物就有销售提成。

关于市场竞争

Q:龙沙和三星在第二季度上调指引增加产能,公司有没有感觉到竞争加剧?上半年有9个Win the Molecule从竞争对手那边拿来,来源可以详细说明么?

A:Win the Molecule,大部分都是从竞争对手win,而且win的也都是复杂modality,就是ADC和双抗,因为ADC和双抗非常难做。Win the Molecule就是在同行项目没做好,客户找一个新的供应商,新的合作伙伴,所以这个时候要求可能更高。过去几年win了很多项目,这是行业对药明生物的认可。反过来看,药明基本上没有lose的molecule,win和lose的比例是100:1或100:2。

当然不能披露是从哪win来的。药明生物完全没有体感受到龙沙和三星的竞争,因为我们商业模式是非常不一样,即使Win the Molecule有100个,但我们有近800多个项目,也就是80%的项目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从R到D到M培养出来,这个项目前我们也没有流失,目前的保留率是99%以上,目标是95%以上(超额完成)。

同行大部分的商业模式还是做CDMO,做一点点D,而药明生物是90%的项目是做D,然后把它做到M,我们D到M目前的转化率是99%以上,去年即使大环境那么嘈杂,也没有丢掉客户。
药明自己培养客户,培养合作伙伴,让他们慢慢做大,所以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订单好,就是对我们有压力,并没有这个说法。

Q:上半年Win the Molecule的客户的项目类型?

A:项目类型是双抗、ADC比较多,公司来源是大公司、小公司都有。

Q:日韩客户业绩增长迅猛,,客户选择我们而不是本土企业原因?

A:我们不能评论,但我们在日本、韩国的这收入,预计下面几年甚至能跟中国齐平,做10%左右。因为还是认可,不管是R、D、M,都非常认可。

在CMO里,将来有很多日本公司项目,基本上下面几年在日本可能有5个以上的CMO项目。日本企业现在自己生产,之后转到我们公司来生产。

我们跟亚洲企业的优势,就是我们在一个时区,他们飞到我们公司,就俩小时,他不需要飞十个小时,二十个小时去访问。我们在亚洲的CMO反而变成优势,在同一个时区;语言上面,公司也有很多说日语、韩语的人跟他们沟通。在R、D端,我们优势就非常明显,没有人做到我们一样的又快又好。

关于资本支出

Q:2025年资本指引预期下降原因是什么?2026年以后的资本开支展望?

A:药明生物早双抗、单抗、ADC的map上面已经投资了足够的产能,并不需要额外投资。公司2018年就在做双抗、ADC,对行业的预期基本上比任何一个同行都早,所以在这方面投资已经相当不错了。合联把下面几年的规划披露出来,药明生物已经早就有规划了,2028年60万升产能,这60万升产能里大概只有30-50%给ADC,大部分还是给单抗和多抗。

总体资本开支,从年初的60亿降到53亿,更多是我们在提高(效率),我们在做WBS。WBS就是把厂房的设计流程减短,把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拉长。用精益的概念,管理任何一个流程,包括资本支出。

所以现在60亿千降到53亿,不是减了,而是把这7个亿做到明年了。原来明年是50亿,现在可能要提到57亿,甚至60亿。我们只是把支出往后推,在不影响项目进度的情况下,花钱越晚越好,越少越好。

Q:二到三期的终止项目大概有12个,类型、原因是什么?

A:这就是science。医药行业做药如果能100%成功,那就是神了。有的靶点,客户在临床上不断的摸索,就(有一部分)做不下去。十年前最热的IO靶点,有几个成药了呢。

Q:面对海外较高的cape和美国产业链回流问题,公司是否会考虑混合融资方式?

A:公司现在有大概125亿人民币的现金。长期策略是每年自由现金流正向增长,今后几年的capex基本上是在60亿人民币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总体集团层面,我们是不需要融资的。此外,公司还计划出售德国工厂以回收约10亿人民币的资金,从而进一步增强自由现金流。 因此,从长远来看,公司现金流充足,没有融资需求。

关于价格与毛利率趋势

Q:后续新加坡产能投放,对于公司毛利的影响?未来三年毛利展望?

A:新加坡一期是一个12万升的主体,它集R、D、M三位一体,是重要的基地。

新加坡的人力成本,进场成本都会高,但同时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协同效应;第二,我们在新加坡用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长期展望,新加坡到稳定状态的时候,毛利率会达到45%。

对今后三年总体的毛利的展望,有三个主要的推动力。第一个是人效、人均收入会逐渐增加,通过WBS;第二点是R端也会继续腾飞,R端毛利率混合占比有效的提升;第三点是海外的生产基地也在逐渐爬坡,爬坡阶段的毛利负面影响也会逐渐减少,像爱尔兰,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个突破性的改变。

从这三点来说,希望在三年之后能够达到我们在新冠时期最高毛利率,大概是在50%。

Q:是否可以将过去25年的毛利率趋势用于预测未来半年的毛利率表现?

A:下半年的毛利率会比上半年更高。下半年整体上规模扩大、海外业务表现改善,因此下半年的毛利率将较上半年有所提高,实现加速增长和盈利水平提升,从而带动自由现金流显著增长。

Q:行业整体的(定价趋势)和区域差异?

A:海外地区D端价格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0%至30%,因为我们速度更快。在中国,早期收入较低,希望通过后期策略吸引客户。在过去六个月里,海外价格上涨,中国价格下降。

关于行业趋势

Q:海外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情况如何?

A:海外投融资不均匀,美国较强,欧洲相对较弱,中国投融资表现一般,但比之前有所提高。总体来看,我们的项目数据创历史新高,且客户不论大小公司,比例还是一样,80%小公司,20%大公司,客户只要有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我们对投融资没有那么敏感。对我们的依赖度较强。在中国就非常明显,我们中国的项目速度增长也非常快,但中国有很多CMO拿不到项目。公司在中国、在海外的市场份额都在提高。

Q:如何看待并布局多抗ADC等新的药物形式?

A:多抗ADC等复杂分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CMC难度加大。目前公司在双抗领域已有重大投资并取得显著进展。以前都是肿瘤,现在明显自免、肾病、呼吸道等非常热。以前感觉在生物领域肿瘤独大,现在变成更加全面。

Q:后续大分子领域还有哪一些吸引力,新的药物形式?

A:除了双抗、多抗以及抗体偶联以外,再往前可能就是mRNA,公司在mRNA布局也非常好。现在已经在做一些mRNA方面的项目,但不是疫苗,是mRNA治疗方面。希望在接下来两三年能够看到新突破。

Q:公司在双抗领域的优势如如何展现?

A:2018年就开始投资双抗,做了两个重大投资,一个是双抗平台,PD1/VEGF能够做出来,希望是best in class;另一个平台是CD3,是花了四五年时间打磨了一个CD3,我们CD3的疗效非常好,毒性非常低。

在双抗领域,还有好多新的双抗,现在主要是两类,一类是PD1/VEGF,另一类是CD3,但后面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新的平台,双抗是一个大的组类,下面还有更多的发展。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来源:巴菲特读书会周立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