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绘铜城新图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9:27 1

摘要: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贵州分赛中,铜仁市7个参赛项目从全省184个项目里崭露头角,拿下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这些项目涵盖生态信用数据资产开发、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综合治理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现了铜仁市以数据要素破解治理难题、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坚

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贵州分赛中,铜仁市7个参赛项目从全省184个项目里崭露头角,拿下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这些项目涵盖生态信用数据资产开发、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综合治理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现了铜仁市以数据要素破解治理难题、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铜仁市秉持“应用驱动・融创发展”战略,让数据成为打通治理堵点、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不仅在省级赛事中交出亮眼“数字治理答卷”,更在应急监管、交通疏导、生态发展三大领域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数字赋能”的跨越,为欠发达地区数字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应急监管

“预警雷达”筑牢安全防线

“以前暴雨预警靠村干部挨家喊,现在终端直接语音播报,还能一键连线县应急局,响应快多了!”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村干部杨昌富的话,道出基层应急治理的“数字变革”。这背后,是大赛三等奖项目——铜仁市村级应急指挥系统的落地,该系统与同获殊荣的数据要素赋能建筑行业智能化监管治理项目,正推动铜仁应急与监管领域向“主动防控”加速转型。

此前,传统基层应急治理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信息孤岛”“响应滞后”现象较为常见;全市2900余个村级组织曾长期面临困境,应急数据分散在气象、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数据难以互通共享;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受阻,无法及时触达基层,突发事件处置高度依赖人工汇报,效率低下。

为破解这一难题,贵州蚁栖同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村级应急指挥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该市2900多个村定制高集成融合终端,整合40余项应急数据,实现“远程一键调度、精准预警推送、数据可视化展示”。2024年,该系统累计推送预警信息5700余条,在暴雨、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中,通过“两段叫应”机制和四级视频会商系统,让上级指令直达村级,应急响应速度提升50%,成功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除基层应急外,建筑行业安全监管也曾长期受困于“被动整改”模式。过去,住建部门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单个工作人员日均最多检查3个工地,漏检率超过30%;“夜间突击施工”等隐蔽违规行为难以追溯,40%的安全事故均源于此类未及时发现的隐患。

此次获奖的“数据要素赋能建筑行业智能化监管治理”项目,为建筑行业安全监管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该项目整合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等多源数据,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识别安全隐患,同时引入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动态风险识别模型。目前,该项目已规划建立“视频帧截图+数据记录+规范条款”三联证据链,预计将“违规-整改-复查”的闭环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漏检率降低60%,推动建筑行业安全监管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防控”转变。

如今,铜仁应急与监管体系以数据为“预警雷达”和“防控盾牌”,正不断筑牢治理现代化安全基石。

交通治理

“数据指挥”疏通城市动脉

“以前早高峰过十字街要等3个红绿灯,现在最多2个就能过,上班省了10分钟!”思南县关中坝街道市民王艳的感受,源于获大赛三等奖的思南县“数据驱动型”城市智慧交通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打破传统交通治理的“经验依赖”,让当地交通运行更加顺畅高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思南县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024年已突破8万辆。然而,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治理面临诸多难题,十字街、乌江大桥等10多个关键路口,早晚高峰拥堵时长超过90分钟,即便民警每天现场巡逻4小时,拥堵问题仍难以缓解;年均发生交通事故300余起,因监控盲区多、取证速度慢,案件处理平均需要7天;人工巡逻查处交通违法时,日均处罚量仅占实际违法总量的30%,“人力少、手段单一、效率低”成为交通管理的普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思南县“数据驱动型”城市智慧交通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数据整合与智能模型构建实现破局。项目团队打通公安卡口、公交GPS等10余类数据资源,构建了能够实时预测1小时内车流变化的AI调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大核心应用场景。

智能违法查处上,系统可自动识别交通违法行为,日均处理违法案件35起,效率较人工巡查提升133%;动态交通管控上,针对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模型可提前30分钟推送警力部署建议,使拥堵发生率降低30%;在快速事故处置方面,现场数据实时回传结合历史案例分析,帮助民警快速定责,事故认定时间从7天缩短至3天。

“数据赋能”不仅提升了交通治理效能,还显著降低了行政成本。该项目投用后,民警日均巡逻从4小时缩至2小时,年均省警力成本约60万余元;事故处理周期缩短,年均节省办公成本10万余元。如今,思南县主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进一步提升,闯红灯、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比减少40%,“数据指挥”让城市交通治理从“被动治拥堵”转向“主动保顺畅”,为该县交通建设管理安装了“智慧大脑”。

经济赋能

“数智引擎”驱动产业振兴

铜仁数字化转型不止步于应急、交通、生态领域,更深入农业产业,以数据破解“三农”痛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数字动能。此次“数据要素×”大赛二等奖项目“人工智能促进蛋鸡产业生产数智化应用”,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一站式方案,物联网监测鸡舍环境,AI自动调控,让贵州康盛达8万羽蛋鸡仅需1名饲养员,人工成本降40%;“共享工厂+集采”优化采购,助企业每吨饲料成本降50元以上,年省超1.2亿元;还以养殖数据建“数字信用”,联合担保机构提供1.4亿元融资担保,一季度授信超300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业企业“贷款无抵押、融资无门路”的难题。

同获三等奖的“畜牧业精准管理与活体抵押风险管控”,针对畜牧业痛点,创新“四层二域”架构,区块链存证牛只生命周期,联邦学习保数据安全,贷款审批从7天缩至1天,累计放贷1.07亿元且不良率低于1.5%;物联网采集数据结合模型,单牛年饲喂成本降800元、疫病损失降20%,服务103家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5%,还构建三省数据共享沙箱,成为西南畜牧业数字化标杆。

生态治理

“信用积分”激活绿色价值

作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的生态大市,铜仁曾长期面临生态资源“难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的困境——林农和绿色企业的生态贡献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收益,制约了绿色发展动能。此次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贵州分赛一等奖项目——“基于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生态信用数据资产开发与流通体系”,以数据为纽带,让“沉睡”的生态资源实现“数据变现”,为铜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该项目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行为量化”双轨架构为核心,通过科学机制让无形的生态价值变得“可度量、可交易、可增值”。在数据归集环节,项目团队打通政府、企业、个人三端数据壁垒。政府端整合发改、水务、林业等10多个部门的10万余条环境指标数据;企业端采集1600余家绿色企业的节能减排、生态产品产销等数据;个人端通过“梵净生态账户”APP,记录30万余条公众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植树护林等行业数据。在此基础上,项目设立了“生态积分”,制定确权生态林每公顷折算15分、流转土地发展生态产业每亩折算6分、绿色出行单次可得2分……这些“生态积分”既是对公众与企业生态贡献的直观证明,也可兑换实实在在的权益,让生态参与既有荣誉认可,也有实际回报。

数据变现的关键在于生态积分的多场景应用。在生态信用场景上,生态积分是政府部门考核、绿色金融机构授信的核心依据。“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铜仁净茶茶业有限公司分别获得5000万元和4000万元的授信资金,通过评价得出企业‘生态融资价值指数’为A级,将贷款利率下调0.5%,年均节省利息45万元,积分较高的企业还可优先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和绿色采购订单。”贵州梵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陆鹭说:“在生态权益上,‘生态积分’可直接抵扣水电费、景区门票,还能兑换民宿住宿优惠;林农凭借林权确权获得的‘生态积分’可在专属平台上交易活立木、碳汇等生态产品。”

同时,项目还构建了“链、算、数”一体的可信数据空间保安全,通过用区块链存证、联邦学习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目前开放20类生态数据集,“梵净生态账户”注册超5万人,绿色信贷累计发放1.2亿余元。

未来,该市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字技术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治理各领域,持续完善应急、交通、生态“三位一体”数字化治理体系,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铜仁经验”。(马结华、罗灿)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