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男神达式常德艺双馨拒绝商业代言骑自行车零绯闻及其恩爱一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6:44 2

摘要:灯光亮起,摄影机转动。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银幕上最耀眼的存在,剑眉星目器宇轩昂,却从未在商业广告中露过面;他塑造了《春苗》中的方医生、《雁归来》中的卢汉超等经典形象,却在事业巅峰期毅然推掉所有代言邀约。

灯光亮起,摄影机转动。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银幕上最耀眼的存在,剑眉星目器宇轩昂,却从未在商业广告中露过面;他塑造了《春苗》中的方医生、《雁归来》中的卢汉超等经典形象,却在事业巅峰期毅然推掉所有代言邀约。

达式常——这个名字代表着中国影坛一个时代的风骨,更诠释了"德艺双馨"的千钧分量。当如今的明星们争相代言、直播带货时,这位老艺术家的选择犹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操守。

一、铮铮铁骨:拒绝商业化的艺术坚守

1985年盛夏,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会客室里,某个知名手表品牌经理第三次拜访达式常。皮质公文包里装着整整二十万元现金——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百年的工资。"达老师,只要您戴着我们的表说一句话,这笔钱就是您的了。"导演亲眼看见达式常看都没看那个皮包,笑着摇头:"我的脸只属于角色,不属于商品。"

这样的场景在他六十载演艺生涯中重复了上百次。有个化妆品老板甚至三顾茅庐:"您夫人要是能用我们的产品,我们愿付双倍酬劳。"达式常站起身正色道:"我太太的脸,只能出现在我家相册里。"当场送客。很多人笑他傻,他却在访谈中掷地有声:"演员要是成了活广告,观众还怎么相信你的角色?艺术尊严不是商品,给多少钱都不能卖!"

更令人惊叹的是,就连公益广告他也慎之又慎。2008年汶川地震后,央视邀请他录制救灾倡议片。他特意赶到录制现场确认:"这个不会插播任何商业内容吧?"得到肯定答复后,他不仅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捐了二十万。"艺术家的形象是公共财富,不能变成牟利工具。"这句话成为上影厂代代相传的箴言。

二、一生一世一双人:影坛第一痴情郎

1967年元旦,大雪纷飞的上海,达式常牵着师妹王文皓的手走进南京西路一间9平米的婚房。所有家具都是剧组借来的道具,唯独床头那张结婚照真实温暖。特殊时期他被下放劳动,每天深夜就着煤油灯给妻子写信:"文皓,今天我又把我们的相遇想了十八遍。记得那次排练《雷雨》,你的发卡掉在我剧本上,现在我还珍藏着。"

1990年代,王文皓重病卧床。达式常推掉所有戏约,整整三年守在医院。某个清晨护士看见他正在给妻子梳头,轻声哼着《雁归来》的插曲。妻子笑问:"大明星不拍戏不可惜吗?"他握着她的手回答:"我这辈子最好的角色,就是你的丈夫。"女儿达妮回忆父亲时总是满眼温柔:"妈妈生病时,爸爸把整本《红楼梦》诗词抄下来给她解闷。那些投资商要是看到爸爸蹲在楼道熬中药的样子,就知道为什么多少钱都请不动他了。"

2019年金婚纪念日,82岁的达式常带着妻子重游上影厂。在当年拍摄《春苗》的老摄影棚前,他忽然单膝跪地,变魔术般掏出一枚补送的钻石戒指:"委屈你了,当年连个像样的婚礼都没有。"在场年轻人无不动容——原来娱乐圈真有持续半个世纪的神仙爱情。

三、艺术人生:戏比天大的执着追求

2012年拍摄《生命诺言》时,72岁的达式常为真实呈现医生状态,连续半个月住在医院见习。某个凌晨两点,年轻演员发现他还在走廊练习手术动作。"台词可以说错,但拿手术刀的姿势不能骗人。"他这样解释。有场手术室戏拍了十八遍,不是因为他说错台词,而是他发现监护仪上的心电图与病情不符。"细节失真,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老艺术家至今坚持手写剧本注解,每句台词都标注十几种情绪变化。他的剧本被上影厂誉为"表演教科书",却从不肯出版牟利。"艺术是公器,不是私财。"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2018年某影视公司开出天价请他出山演乾隆,他看完剧本后婉拒:"这个皇帝怎么整天谈恋爱?历史剧不是古装偶像剧。"制作人再三加码,他直接说:"你们找错人了,我只会演有筋骨的角色。"

如今85岁的达式常依然每天骑着老式自行车去上影厂辅导青年演员。他的旧皮包里总是放着三样东西:泛黄的剧本、妻子的药盒和那份永不松口的拒绝广告声明。当流量明星们频繁登上热搜时,这位老艺术家正坐在排练厅角落,眼睛依然如四十年前那般明亮:"演员啊,要靠角色说话。"这句话,他用一生作了最完美的注解。

人生启迪

艺术尊严高于商业利益,人格高度决定艺术高度

真爱是永不落幕的经典剧,家庭才是永恒的黄金档

【后记】 某次采访中,年轻记者问达式常是否后悔错过亿万财富。老人指着窗外梧桐树大笑:"你看那棵树,它从不开花结果,却是上海最美的风景。艺术家就该像棵树,不能把自己变成超市货架。"此刻,梧桐树影正好落在他肩头,仿佛为这番话语镀上金光。

来源:拓荒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