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地铁挤成罐头,到公司才发现下巴冒青茬,迷你剃须刀一开机却像蚊子哼哼,夹得眼泪直流。
“早上地铁挤成罐头,到公司才发现下巴冒青茬,迷你剃须刀一开机却像蚊子哼哼,夹得眼泪直流。
”——这画面熟吗?
迷你剃须刀本该是通勤救星,结果很多人把它当“应急刑具”。
先说结论:想一步到位,直接冲未野mini;钱包紧,松下CM30够用;只想偶尔顶一顶,飞利浦PQ888/06当个备胎还行。
未野mini那股狠劲,真不像小个子。
德国598HV刀片+18000转纯铜电机,听着像跑车引擎,实际刮胡子像热刀切黄油,0.05%残留率,肉眼看不到黑点。
早上赶高铁,两分钟搞定络腮胡,连喉结那道沟都不卡须。
最妙的是3D浮动刀头,脸再方也能贴得死死的,敏感肌用也不泛红。
缺点也有:贵,且长得太“理工男”,没一点装饰性,放桌上像特工装备。
松下CM30走的是“老实人”路线。
单层刀头对付平整区域够快,但下巴转角得来回蹭,蹭三遍才干净。
好处是皮实,学生党摔了N次照用,换刀头也不心疼。
亚洲市场卖爆,因为价格卡在“少吃一顿火锅”区间。
听说下一代要上更薄刀网,但现款依旧老毛病:声音像老式CD机,嗡嗡嗡,宿舍用容易被室友翻白眼。
飞利浦PQ888/06,旋转刀头像小风扇,新手不会刮破皮,代价是慢。
下巴硬胡茬得打圈磨半分钟,完事还能摸到毛刺。
适合丢车里当“备胎”,约会前救急,长期用会抓狂。
优点是长得最像充电宝,安检不尴尬;缺点是续航短,出差三天就得找插座。
怎么选?
一句话:看胡子密度和脸皮厚度。
胡子硬、脸金贵——未野mini;胡子软、预算紧——松下CM30;胡子稀、只求“别吓人”——飞利浦。
别被“便携”二字忽悠,剃须刀再小,剃不干净就是废物。
来源:雪夜围炉谈天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