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科普月中国林学会与北碚区联合主场活动举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0:58 1

摘要:9月6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中国林学会、重庆市北碚区联合主场活动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中国林学会秘书长文世峰,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牛杰,北碚区副区长吴镜熙等出席致辞。

9月6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中国林学会、重庆市北碚区联合主场活动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中国林学会秘书长文世峰,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牛杰,北碚区副区长吴镜熙等出席致辞。

本次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搭配“志愿服务点亮物种保护科普之光”副主题,由中国林学会、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碚区科协等单位承办。

启动仪式上,来自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25家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倡议》,开展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携手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长江自然科普走廊。各方将依托资源优势,系统开展物种监测、自然教育、科普地图共建与科普研学等项目,全面提升长江流域自然科普协同效能,为长江大保护注入坚实的公众基础和传播动能。

此次活动构建了“科技工作者引领、专业志愿者支撑、公众志愿者广泛参与、艺术志愿者创意赋能”的多维志愿服务体系。中国科学院、重庆市林业科学院、重庆市林学会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普领航员”,带领公众识别物种、讲解生态知识;重庆动物学会鸟类专业委员会、润山志愿服务中心等单位的专业志愿者作为“自然向导”,提供线路引导、数据采集与安全服务;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青年美术家协会、圭来艺术馆等单位的艺术志愿者运用缙云山自然素材,参与主视觉、活动手册与打卡地图设计,创作出多个自然艺术现场。

活动现场设置了“自然有发现·山林的邀请”自然科普展览,45块展板生动讲述长江流域生态故事。在“自然有发现·发现一个野朋友”自然科普行动中,1200名公众化身“公民科学家”,在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带领下深入缙云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探秘。在“自然有发现·交到一个野朋友”名家科普课堂上,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金效华、西南大学昆虫学专家张志升分别作专题分享,带领公众领略自然奥秘。

本次活动累计动员共建机构超过40家,志愿者超过300人,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无处不在,科普之光人人点亮”的服务理念,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实践。

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