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熹微,船头犁开碧波。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洲湖畔官埠桥镇河背村一组组长罗晓东的手,轻轻抚过三眼桥斑驳的桥墩——这触感,仿佛穿透百年时光,悄然接续起聂洪钧曾经为之奋斗的那段烽火岁月。大洲湖碧水泱泱,船行处,莲蓬新采,清芬浮动,昔日“小汉口”的桨声帆影似乎从未远
晨光熹微,船头犁开碧波。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洲湖畔官埠桥镇河背村一组组长罗晓东的手,轻轻抚过三眼桥斑驳的桥墩——这触感,仿佛穿透百年时光,悄然接续起聂洪钧曾经为之奋斗的那段烽火岁月。大洲湖碧水泱泱,船行处,莲蓬新采,清芬浮动,昔日“小汉口”的桨声帆影似乎从未远去。
此地河背,咸宁古街血脉,自明末清初便泊于水市繁华深处。水流曾漫过三眼桥墩,映现湖底天光,故称“河底”。当汉口至河背的班轮汽笛悠悠,街市俨然“小汉口”般熙攘鼎沸。1926年7月,从广州农讲所归来的共产党员聂洪钧,正是选择以河背为起点,掀起反麻捐斗争的狂澜。咸宁旧议会最终让步,三分麻捐减了二分!这场胜利如星火燎原,催生百个农协组织破土而出。农民协会以没收所得为本,在三眼桥头奠基了湖北首个农民消费合作社。而这三眼石桥,是湖街往昔的坐标,更是农民力量破晓的见证。
三伏天里,风吐热浪。咸安区文联,作协等几个文友一起冒酷暑采风河背村。在河背村组长罗晓东、会计龙永宏的讲述下,关于河背村一段几乎沉入水下的历史故事重新浮出水面。大家乘帆船驶向湖心深处,采野莲、观湖景,寻找遗失的记忆。湖水映照天光云影,历史与现实在粼粼波光中无声交汇。或许当年聂洪钧为躲避敌人,多次摇船湖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燃成不灭的精神灯塔,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
船行野荷荡中,船头避开荷叶自成水路,龙永宏会计一边撑竹竿,一边指采莲蓬。新采的莲蓬清脆微甜,清香弥漫。船行处,涟漪层层荡开,如同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声,轻叩着后来者的心扉。仿佛百年前聂洪钧点燃的星火,悄然渡入今人的血脉之中。在新采的莲蓬清香里,我们领悟到:真正的文化根脉从未断绝,它深扎莲花深处,更在人民中间。
一个有着这样波澜壮阔历史的湖,怎会甘于平庸?这不,大洲湖开发的号角吹响,在浩渺烟波中,村民们借大洲湖湿地景区发力,靠水吃水,开起旷野人生露营基地,大洲湖农庄,联合省相关单位准备拍摄《咸宁农军》电影,将修旧如旧河背古街,恢复老供销社遗迹等,正奋力振兴乡村,一起向幸福小康迈进。(张浩 剑芳)
编辑:赵雯欣
来源:湖北经济新闻网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