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正在重写“品牌心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0:45 1

摘要:央视广告、机场广告、电梯广告,本质上就是反复曝光,直到你记住。

现如今,什么才是真正的品牌心智?

这几年,很多人还在用“传统心智”的思路去理解市场。

但在我看来,这个逻辑已经彻底被抖音打破了。

01|传统的品牌心智:信息的占领

在过去,品牌心智更多依赖“传播密度”。

央视广告、机场广告、电梯广告,本质上就是反复曝光,直到你记住。

比如说:

立白凭借央视广告的广泛传播,成功塑造了“国民洗衣液”的品牌形象;

泰兰尼斯的“稳稳鞋”,一句广告语砸进用户脑子里;

珀莱雅的“早C晚A”,先让你“知道”,再引导消费。

所以,之前的品牌心智,本质上是“认知心智”——我知道你是谁,你做什么。

02|新的心智逻辑:闭环才是心智

但今天,仅仅让用户“知道”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消费者注意力稀缺,竞争极度激烈。知道 ≠ 买单。

我认为,现在真正的品牌心智应该是一个闭环:

1、我知道你;

2、我马上下单;

3、我快速体验;

4、我觉得好;

5、我愿意反馈、分享、复购。

这才是真正完成了“心智占领”。

比如说,一个品牌过去广告打得再响亮,用户也要去线下或天猫旗舰店才能买,链路太长。

可在抖音上,我一边刷视频一边下单,隔天体验到效果,一旦感知到产品“真的好”,这个闭环就彻底锁死了。

03|抖音改变了什么?

抖音最大的价值,不只是流量大,而是重塑了心智形成的路径。

在抖音里:

用户在刷短视频时被种草;

无缝跳转下单;

短周期体验产品;

内容种草 + 复盘分享。

注意力被拆成了一个个环节,而抖音让它们形成了极短链路的闭环。

这和传统渠道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传统广告只解决“知道”,但到买和体验,中间断层太大;抖音让“知道—买—用—复购”压缩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完成。

也就是说,抖音抢的不是“眼球”,而是消费者从认知到决策的整段时间。

04|渠道不是心智,为什么?

很多人把“铺渠道”和“做心智”混在一起,其实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

电梯广告确实能让你“知道”,但:

电梯时间太短,注意力不够沉浸;

用户场景复杂,往往在分心;

没有即时转化,缺乏闭环。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广告打得很响,消费者也可能只是“听过”,却没买过。

而抖音不同,它提供了沉浸式场景 + 即时转化能力,等于把“广告”和“销售”绑在了一起。

你看,现在分众也在和支付宝合作,在电梯里加了“碰一碰”的功能,本质上就是在缩短购买路径,及时收割——当用户被广告种草时,可以立刻下单。

但问题是,它依然没有解决“快速决策注意力”的矛盾。

为什么?

电梯停留时间太短,用户注意力很难被完全锁定;

电梯是一个半社交场景,很多人分心于周围环境,不会全身心投入。

所以,即便有优惠券和下单入口,它仍然无法像抖音一样,把“认知—决策—购买—体验”串成一个完整闭环。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即时零售虽然在解决“快速决策、快速购买”的问题,但在上游的“兴趣注意力”和“认知注意力”上,仍然差了一步。

这就引出了我说的核心问题:现在的“心智”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广告打到你眼前,还是让你完成认知、下单、体验的全链路?

所以,我的理解是:

• 过去的心智是“我知道你是谁”;

• 今天的心智是“我知道你,并且我买过、用过、认同你”。

抖音改变的不只是广告渠道,而是重塑了心智的生成机制。

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是“谁的广告打得更响”,而是“谁能更快抢占用户的认知注意力、下单注意力和体验注意力”。

只有真正形成闭环,品牌心智才能站稳。

作者 | kk 众星引力创始人,专注抖音内容干货分享,为企业培养内容电商人才。

来源:全域运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