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活了大半辈子,始终以善良正直为标尺,容不得半点虚与委蛇。见不得街头巷尾的不公平,遇着投机取巧的人总要上前理论;公司里同事敷衍工作、偷奸耍滑,我必定当场指出来,哪怕因此吵得面红耳赤也不罢休。
我活了大半辈子,始终以善良正直为标尺,容不得半点虚与委蛇。见不得街头巷尾的不公平,遇着投机取巧的人总要上前理论;公司里同事敷衍工作、偷奸耍滑,我必定当场指出来,哪怕因此吵得面红耳赤也不罢休。
我总觉得,人活一世,就得守着心里的规矩,不能让歪门邪道占了上风。可这份坚持,却让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拧巴,身边的人要么躲着我,要么跟我针锋相对,连家里人都劝我别太较真,可我偏不明白,难道坚守正道也成了错?
在单位里,我就像个“刺头”。有次部门做项目,同事为了省事,把数据改得面目全非,想蒙混过关。我发现后直接在例会上把问题摆了出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要求他重新核对。
那同事脸色铁青,当场跟我吵了起来,说我多管闲事,破坏团队氛围。领导过来调解,却只是含糊地说“小事别闹大,项目能推进就行”,压根没提数据造假的事。
我气不过,追着领导据理力争,可他只摆摆手,让我别揪着不放。从那以后,部门里的人更疏远我了,吃饭没人叫我,开会没人跟我搭话,连本该我负责的工作,也被悄悄分给了别人。
我看着那些敷衍了事的人拿着奖金,踩着规则往上爬,自己却像个异类,被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年纪大了,换工作的念头只能想想。上有老要赡养,下有房贷要还,这份工作虽让我憋屈,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可公司的氛围越来越让我窒息:有人靠溜须拍马升职,有人把公家的资源往自己家里搬,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偶尔还会默许这些小动作。我每次撞见,都忍不住开口指责,可换来的不是别人的悔改,而是更多的排挤和议论。
有次听见同事在茶水间说“那人就是个疯子,一天到晚找别人麻烦”,我攥着杯子的手都在抖,明明自己站在理上,怎么反倒成了别人眼里的“疯子”? 这份委屈还延伸到了生活里。
小区里有个年轻人,每次跟父母说话都恶声恶气,老太太提着菜篮子跟在后面,他却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我实在看不下去,拦住他就劈头盖脸批评,说他不孝顺,连基本的尊重都不懂。
那年轻人愣了一下,接着就跟我吵了起来,说我管得太宽,家里的事跟我没关系。周围的邻居围过来劝,有人说我出发点是好的,可也有人说我不该当众让人家下不来台。
还有一次,在公园里听见有人调侃传统文化,说“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早就过时了”,我当时就火了,冲上去跟他争论,说他不懂传统文化的精髓,没资格乱评价。
最后吵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日子久了,我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看什么都不顺眼。出门看到有人闯红灯,会忍不住嘟囔几句;
买菜遇到小贩缺斤短两,必定要跟对方掰扯清楚。身边的人都说我脾气太爆,可我觉得,不是我脾气差,是这世界上不懂规矩的人太多。
我满心都是“正能量”,想守住心里的正道,可换来的却是一身疲惫和无尽的痛苦。晚上躺在床上,常常翻来覆去睡不着,想不通为什么正直的人总是孤单,为什么坏人却能活得那么自在。
上个月,我实在憋得难受,就去了城郊的一座古寺。
寺庙很安静,香火缭绕间,能听到僧人敲木鱼的声音。在禅房外,我遇到了一位老和尚,他正坐在石凳上喝茶,神色平静,眉宇间透着一股祥和。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走了过去,把自己的烦心事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从公司里的矛盾,到生活中的争执,再到心里的委屈和痛苦,句句都带着不甘。 老和尚静静地听着,手里轻轻转动着佛珠,等我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分量。
他说,我自以为的善良正直,早就变了味,更像是一种偏执的执念,裹着“正义”的外衣,却忘了善良正直真正的内核。真正的善良,从不是拿着尺子去丈量别人,而是先管好自己;真正的正直,也不是逼着别人符合自己的标准,而是守住自己的本心,却不苛责他人。
我愣了一下,想反驳,却被老和尚抬手打断。他接着说,我总把目光放在别人的错处,像个判官一样,处处挑刺,事事较真,以为这样就能匡扶正义,可实际上,我只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就像一个人拿着放大镜看世界,眼里只盯着灰尘,却忘了还有阳光和鲜花。
我觉得痛苦,不是因为别人做错了,而是我自己的心态偏了——我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了唯一的标准,逼着所有人都按照我的方式活着,一旦有人偏离,我就会愤怒、痛苦,可这世上哪有绝对统一的标准?
老和尚给我添了杯茶,茶汤清澈,冒着淡淡的热气。他说,我总说自己喜欢传统文化,可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步便是“修身”,先把自己打磨好,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而不是去管束、去强求。
就像田里的庄稼,你不能逼着每一棵都长得一样高,只能自己勤除草、多施肥,用耐心去等待它们生长。公司里的老板,要的是员工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标兵;生活里的普通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难处,不能用“完美”去要求他们。
我希望身边的人都正直善良,这本是好心愿,可一旦变成强制的要求,就成了一种负担,不仅压着别人,也累着自己。 我低头看着茶杯里的茶叶,慢慢沉底,心里忽然有了一丝松动。老和尚又说,我总觉得“眼里容不得沙子”,可首先要看看自己的眼里有没有沙子。
我自己就真的完美吗?有没有过偶尔的懈怠?有没有过不经意的自私?就算我能做到尽善尽美,也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就像一块璞玉,里面既有温润的玉质,也有粗糙的石纹。有的人平时老实巴交,可被逼到绝境也会冲动犯错;
有的人曾经走错过路,可幡然醒悟后也能成为好人。我只看到了别人的“恶”,却忽略了人性的多面性,把世界想得太简单,把人心想得太绝对,所以才会被现实刺痛。 他说,这世界本就是善恶并存、正邪共生的,就像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晴天就有雨天,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常态。
我只接受光明,不接受黑暗;只接受善良,不接受邪恶,就像要求一年到头只有春天,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我执着于一个完美的理想化世界,却忘了现实本就充满缺憾,这种执着,其实是一种愚痴。真正的智者,能看到善,也能接纳恶;
能欣赏君子,也能理解小人,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老和尚还说,真正的正人君子,从不会去苛求别人,他们只会专注于自己的言行,做好每一件小事,用自己的温和与坚定,慢慢影响身边的人。
就像春风拂过大地,不会强迫小草发芽,却能让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他们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能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却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所以他们活得自在,因为他们不执着于改变别人,只专注于做好自己。
而我,却把精力都放在了别人身上,逼着别人改变,结果把自己逼得痛苦不堪,也让身边的人望而却步。 我握着茶杯的手,慢慢放松下来。
因为我太计较,计较别人的过错,计较自己的得失,计较世界是否符合我的期待。可真正的善良,是不计较的——不计较别人是否回报,不计较自己是否吃亏,不计较世界是否公平。
一旦有了计较,善良就变了质,成了一种打着“正义”旗号的自我满足,甚至会变成一种“恶”——让身边的人不舒服,也让自己陷入痛苦。 他说,人要活得自在,就不能被任何东西捆绑,哪怕是“善良”和“正直”。我把这两个词当成了枷锁,既锁住了别人,也锁住了自己。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很多人忘了,“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我觉得对的事,别人未必觉得对;我想要的生活,别人未必想要。我得允许别人犯错,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想法,允许这个世界有不完美的地方。
就像天空能容纳乌云,大海能容纳溪流,只有学会接纳,才能活得轻松。 老和尚起身的时候,夕阳正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公司里,或许有同事偷奸耍滑,但也有人默默加班,认真完成工作;生活里,或许有不孝顺的子女,但也有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有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我把目光都放在了阴影里,自然看不到阳光。 离开寺庙的时候,晚风轻轻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
老和尚的话,像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忽然明白,我一直以来的痛苦,不是因为世界错了,而是我自己的心态错了。
我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苛求别人,拿着自己的执念去对抗世界,结果只能是遍体鳞伤。 现在的我,开始试着改变。在公司里,看到同事敷衍工作,我不再当场指责,而是先做好自己的事,偶尔在私下里,温和地提醒一句;
看到有人不孝顺父母,我不再冲上去批评,而是先想想自己是否对父母足够耐心;听到有人调侃传统文化,我不再立刻反驳,而是慢慢跟他们讲传统文化里的故事,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其中的魅力。
日子慢慢变得不一样了。同事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躲着我,偶尔会跟我聊聊天;家里人说我脾气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发火;晚上躺在床上,也能很快入睡,心里的烦躁和痛苦少了很多。
我终于明白,善良正直不是一把锋利的刀,用来切割别人,而是一束温暖的光,先照亮自己,再慢慢照亮身边的人。守住自己的本心,却不苛责他人;坚持自己的原则,却能接纳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善良正直,也是让自己活得自在的道理。
来源:心灯如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