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 | 从“原汁原味”到“活”态传承: 非遗的现代化转型与市场突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0:58 1

摘要:关于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多年以来一直有着不同观点。有的观点认为很多传统手艺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应该淘汰,也有人认为传统技艺是文化传承,需要“原汁原味”地进行保存,不应该进行任何的改变。

关于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多年以来一直有着不同观点。有的观点认为很多传统手艺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应该淘汰,也有人认为传统技艺是文化传承,需要“原汁原味”地进行保存,不应该进行任何的改变。

如果仔细研究观察这些古老技艺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这些古老技艺在当年也经历过不断地改进变革,这些传承了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活”的。这些古老技艺都曾有过辉煌的时期,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审美需求。

那么,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如何在新时代的市场中存活?答案便是适应时代,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如今多项原本淡出市场面临传承断代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归市场,变成消费者青睐的商品。研究观察其历程,无一不是以传统的技艺加上新的创意,打造出了符合当下人们审美和需求的商品,并进行立体发展,如研学体验、旅游体验,才使得许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度拥有了传承的契机。

在提升非遗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非遗产品实用价值,创新非遗产品方面,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举措,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些举措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强化部门联动;支持创新发展,打造工坊品牌;深化典型示范,发挥带动效应;支持非遗工坊进景区,焕新旅游体验;同时推动非遗工坊的产品向现代生活需求转变;强化宣传推广,促进广泛传播。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的“非遗热”证明了广大群众并非不能接受古老的技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多了解,才能多参与,非遗的价值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宣传保护和创新还需要不断持续地进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再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样品。

来源 《贵州文旅》

文/ 孙晋楠

编辑 徐婕妤

二审 张芬

三审 赵林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