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到我们前胡小学,只见七间瓦房北屋,每两间房是一个教室,紧挨着西头两间的一间屋为老师们的办公室。老师们办公室东边还有两个教室。学校没有砖墙的院墙,只有西边挨着路栽着稠密的小槐树权当院墙,距离教室十米左右,留了一个豁口算是校门口了。只不过,人们为了走近路,往往在
教师节里忆启蒙老师
邓连朝
今天是我国的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在微信上收到很多网友的节日祝福。激动之余,想到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即启蒙老师来。
1975年刚开春的一个早晨,连兴邓师找到我家里,问明我已经七周岁了,就给我的母亲说,让我念书去。当天上午,祖兄邓连洪,便来到我家里领着我上学去了。
来到我们前胡小学,只见七间瓦房北屋,每两间房是一个教室,紧挨着西头两间的一间屋为老师们的办公室。老师们办公室东边还有两个教室。学校没有砖墙的院墙,只有西边挨着路栽着稠密的小槐树权当院墙,距离教室十米左右,留了一个豁口算是校门口了。只不过,人们为了走近路,往往在紧贴着教室的地方挤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门口”越来越成了摆设,人们挤出来的“门口”越来越大,后来完全取代了原来的“门口”。
前胡小学的东边是小杨树林,南边则是猪圈和厕所。隔着一条东西路,路南的是大片的耕地。而学校西边,南半部是小榆树林,北边是大水坑。哥哥他们高年级的学生,经常在水坑边洗喂猪的红萝卜地瓜,还用坑水熬猪食。只有冬天里结了厚冰,才到西边村里的井里提水熬猪食。
带着新鲜感观察完学校后,开始关注教自己的老师和一个班的同学来。我们这个班当时有男女十八名学生,分别是邓俊海、邓金河、邓兰成、邓连省、邓连勇、郭兰波、马春锋、马瑞周、马春岭、邓东增、邓张利、马春荣、邓秀菊、邓东河、邓连凤、邓凤兰等。那时候,我们一、二年级是一个教室,教我们的老师先后是邓连福和邓连兴。
邓连福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毛主席万岁和1、2、3、4、5,这就是语文和算术了。此后他教我们汉语拼音和5以后的阿拉伯数字。遗憾的是,那时候贪玩,往往把6看成机关枪,而拼音里的m,也只记得课本上的一个蒙着眼睛的人来回摸。那时候,我们是千方百计地逃学旷课。为此,邓连福老师,让我们放学后逐家逐户问大人们念过书吗,因为我们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无法回答他们的问题,这个活动也没让我们从疯玩甚至逃学旷课中挣脱出来,回归到正常学习生活中。记得很清楚,邓连福老师,多次跑到地里各个家庭里,甚至蚊帐后里把我们揪到学校。有次邓东河生疹子了,得以光明正大地不用念书了,我们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而找到我们的邓连福老师说,谁想不念书,就让家长拿钉子在身上扎几个眼。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我们,即便强制坐在教室里,但是根本学不下去。我们满脑子的疯玩,有时候还在课堂上捣乱。邓连福老师,也不打骂我们,而是把我们提溜出来,关到教室门后里。
1975年下半年,换成了连兴邓师。他管的严,谁不听话就揍谁,因此我们不得不收敛起来。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为什么不会写字了,原来自己用的是左手写的,无论如何也写不成个。只有在邓连兴老师的严格管理下,才纠正了过来。别管好看难看,总算把子写成个了。
遗憾的是,1976年这一年我们又换成了接近退休的张银川老师。他管的并不严,我们贪玩逃学旷课的恶习再次死灰复燃。记得,有一天早晨,别人放学回家吃饭了,因为我们不会念生字,把我们留下来。说是什么时候会念了什么时候才让我们回家吃饭。为此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起来,一个个过关,谁会念了谁回家吃饭。轮到我念时。出了一个屋字以外,其他的我都念出来了。张银川老师说,你住的是茅坑子吗?使得我终于念会了屋字。张银川老师,家是后西大屯的,平常住在学校,用煤油炉子做饭。只有周六周日才才回家,即便这样,他还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到王八郎窄村代销点上给我们捎来一分钱一支的白皮铅笔和三五分钱一个作业本,从而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1977年,张银川老师在我们前胡小学退休时,连兴邓师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1978年公社里开会时,张银川老师也参加了,我们跑过去,围着他“张师、张师”地喊个不停,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可谓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多少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着这个情景!
1977年春天,我被勒令降级,继续上小学二年级,教我们的还是连兴邓师。我们这个班,有十六个同学,分别是邓香群、邓海英、袁金兰、邓桂香、邓连菊、邓玉萍、邓金河、邓俊海、邓兰成、邓连勇、邓连省、邓连旺、郭兰波、邓张利等。这时候,连兴邓师利用早晨放学时间,跟我们说,以后上大学不再兴报送了,而是要考试了,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也就是从这时候,我才真正地认真学习起来。大概是打开了任督二脉,凡是老师讲得我都记住了,老师提问什么我就会什么,因此多次代表前胡小学参加公社或者后西大屯中心的竞赛。
1977年下半年,马瑞宾老师开始教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她,上进心很强,年终考试前,他让我们这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端着煤油灯到学校里上夜自习,加班加点地督导我们备战期末考试。那一次,我的语文考了94分,算术破天荒地考了100分,姐姐高兴地说,这次长尾巴了。1978年春天,本来该升级的我们,硬是又压了半年。在这半年里,马瑞宾老师先是重新教我们汉语拼音,后来找来三年级的课本让我们学习,甚至还教我们跟我们一个教室里读书的四年级的课程。因此这个学期尽管在学制上是原地踏步走,但是学到的东西真不少,而这些都得益于马瑞宾老师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 在1978年到1979年这一学年里,我上小学三年级,还是马瑞宾老师教我们。我们班的学生有了很大变化。这些同学分别是邓香群、袁金兰、邓海英、邓桂香、邓张利、马春锋、马瑞周、邓书江、邓连省、郭兰波、邓东瑞、邓东位等人。马瑞宾老师把我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天晚上,让你们固定在一起学习,她每天都要逐一亲自上门检查我们学习情况。马瑞宾老师就这样尽职尽责地,教了我们整整二年。1993年我邢台师专毕业,在时名为城关中学的临西四中参加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效仿德国博士毕业后拜访小学老师的做法,前去拜访了在仓上小学任教的马瑞宾老师。尽管我不是博士,但是却以这种形式表达了对老师的崇高敬意!
1979年下半年,我上四年级,老师换成了邓金海老师。那时候,我们念书都是放开喉咙可着劲地大声读,因此我的语文课本,被我念书时唾沫星子淹湿了再干,干了再湿,一学期没过完就皱褶卷握得不成样子了。邓金海老师把他用的课本,给了我,才弄完这一学期。作为高中毕业的邓金海老师,利用课外活动还教我们英语,尽管只是书包等几个英语单词,但是却让我们在英语学习上入了门。
从邓连福老师到邓金海老师的这些前胡小学的老师们,伴随着我走完1975年到1981年六年半的小学时代。他们各有千秋,但是都对我们学习起到了启蒙作用。要知道,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没有幼儿园学前班这样的学前教育,一念书就是小学一年级。而老师们,则利用强制降级这种手段弥补我们的天然不足,可见用心之良苦。除了张银川老师外,一个月才八九块钱的这些民办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值此教师节之际,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个老兵,谨以此文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祝福。遗憾的是,他们中的连兴邓师、邓连福老师、邓金海老师三位老师都已经离开了人间。教师节之际,只能祝愿他们在天堂里安息!
启蒙之师,是人生行路的第一缕光,以微末星火点亮求知初心,用谆谆教诲播下理想种子。值此教师节,谨以最诚挚的敬意,敬颂每一位启蒙者:愿岁月温厚待您,愿您所育桃李,皆成人间栋梁。
来源:邓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