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天生桥镇多才多艺的高殿生老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2:13 1

摘要:我从小就知道高老师,因为他是我们朱家营行政村(当时叫大队)的女婿;再就是高老师家有祖传的打铁技术,不知上边哪一辈传下来的,反正他父亲高二眼就打铁,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斧头、镰刀、锄头、镢头、铁锹等劳动工具,附近村庄都要从他家买,所以,高家的区域知名度很高;还有

李爱萍

高殿生老师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他的小名叫“三牛”,人们习惯叫他“高三牛”。

高殿生老师

我从小就知道高老师,因为他是我们朱家营行政村(当时叫大队)的女婿;再就是高老师家有祖传的打铁技术,不知上边哪一辈传下来的,反正他父亲高二眼就打铁,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斧头、镰刀、锄头、镢头、铁锹等劳动工具,附近村庄都要从他家买,所以,高家的区域知名度很高;还有,高殿生当老师教过的学生多,名声必然就传的远。

我就是高老师的学生之一。那是1978年冬至1979年夏季高考前,我在东下关中学(校址在对子沟)学习了不到一年,高老师担任我们的物理课。我感到高中物理课不好学,学起来很麻烦,我上高中的时候物理没学好,成为我的一块短板。然,高老师课讲得好,掰扯的很清楚,使我把这块短板往上补了不少。

顺便说,那时候没有双休日,就一个星期天还不休息,课照上不误,没有什么补课费,老师们为培养人才积极性非常高,跟教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就那么无私地奉献着。现在想起来,还得感谢这些老师,他们中除了高殿生老师,还有胡贵宝老师(语文、班主任)、卢勤老师(数学)、白良德老师(化学),还有一位政治课老师记不得名字了。

闲话少说。高殿生老师早年阜平中学毕业,那时候能考入阜中就非常不简单了。他多才多艺,除了教学,还会绘画艺术,喜爱民俗文化和山区旅游文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们西下关村拍演了好几部样板戏,导演、道具这活没少干,绘画和制作布景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高老师的大公子高树清也在宣化工作。2003年秋冬之交,我与树清一同回到阜平。当时我为我们家乡写了一本传说故事与风土民情的书,书稿基本完成后,回去做一些补充采访。到了高老师家之后,他从饭店买回一大盆猪肘子,我们边吃边聊,谈起朱家营南沟的抓鬏山,高老师放下筷子拿起铅笔和纸张,三两下就画就了一张示意图,我一看,十分生动形象,各方面的位置标的非常清楚。

抓鬏山,高树清 摄

这次补充采访,我从高老师那里得到不少东西,比如:抓鬏山名字的由来、老人家路居西下关、胡家营仙财洞之谜、燕麦岔鬼火之谜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老师对红色文化发生了兴趣,他西上五台,东下冀东,南达西柏坡,北至张家口,四处奔波调查走访,搜集资料,然后以阜平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写就了一本红色历史纪实的书稿,被省里有关部门发现后引起高度重视,定为重点红色文化书籍出版,并要求修改。

2014年,已经七十五六年纪的高老师因疾病差额身却修改不动了。于是找到了我,我乐意帮高老师完成这一心愿。于是,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遵照省里的修改意见,调整结构,聚焦阜平,谨慎取舍,修订加工,并多次打电话与高老师商讨研究,两次一同赴省机关和出版社通稿,经不懈努力,终于修改完毕,于2020年6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今年年初,听树清说高老师病重。5月中旬,我高中一位同学的孩子结婚,我再次回到家乡。参加完婚礼后,我去探望高殿生老师。当时,高老师躺在床上,身体瘦弱,说话非常困难了,可见到我却喊出了我的名字,我赶紧握住他的双手问候,请他安心休养,多多保重。当我说起高老师在晚年完成一个心愿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隔不久,高殿生老师就驾鹤西游了。祝愿高老师在阜平古御道北流河畔永远安息吧!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特写以上短文以纪念尊敬的高殿生老师。

来源:塞北利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