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城市内涝相关信息,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同时传播渠道和公众关注度等因素也使得这类信息更容易被看到,以下为详细阐述: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城市内涝相关信息,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同时传播渠道和公众关注度等因素也使得这类信息更容易被看到,以下为详细阐述:
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
极端天气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多,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城市排水系统难以迅速排除积水,进而引发内涝。比如2021年郑州遭遇特大暴雨,三天的降雨量相当于以往一年的雨量,远超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内涝灾害。
城市地形地貌不利:部分城市地势较为低洼,或者存在局部的低洼区域,容易形成积水。在降水时,雨水会自然地向这些低洼处汇聚,若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内涝。比如一些位于盆地或河谷的城市,在降雨时雨水汇聚快,但排出相对困难。
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一些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标准较低,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极端天气情况。老旧城区的排水管道管径较小、排水能力有限,难以应对高强度的降雨。同时,排水系统老化、损坏等问题也会影响排水效率。
城市规划不合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开发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如建筑物、道路、广场等大量使用水泥、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这使得雨水无法通过地面下渗,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增加了排水系统的压力。此外,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填埋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破坏了城市的自然调蓄能力,减少了雨水的滞纳空间。
垃圾和杂物堵塞:城市中的垃圾、树叶、泥沙等杂物如果被冲入排水管道,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排水畅通。在暴雨来临前,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排水口,就可能导致雨水无法正常流入排水管道,在路面形成积水。
网络上容易看到相关信息的原因
信息传播快速广泛: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一旦城市发生内涝,现场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平台传播开来,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
公众关注度高:城市内涝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安全,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内涝造成的灾害场景往往比较直观和震撼,如街道被淹、车辆被泡等,这些内容更容易引起网友的兴趣和传播。
媒体报道聚焦:媒体通常会对城市内涝等灾害事件进行重点报道,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媒体会及时发布内涝的相关信息,包括受灾情况、救援进展等,进一步增加了此类信息在网络上的曝光度。
来源:阿雨谈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