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怪侯英超解说对覃予萱毫不留情,其实他不过实话实说而已,难听点说就是真话。作为一个喜好国乒的人,看到网上那些一边倒的情绪,我真觉得有点无语。你们还记得那场比赛吗?桥本在场上征服了所有人,从脸色到技术表现都让人看得心惊。覃予萱站那儿像个迷茫的小孩子,挥动球拍似
有人怪侯英超解说对覃予萱毫不留情,其实他不过实话实说而已,难听点说就是真话。作为一个喜好国乒的人,看到网上那些一边倒的情绪,我真觉得有点无语。你们还记得那场比赛吗?桥本在场上征服了所有人,从脸色到技术表现都让人看得心惊。覃予萱站那儿像个迷茫的小孩子,挥动球拍似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毫无悬念的,桥本不留情地把她打得崩溃。到底是谁要假装看不出来?侯英超说的,能赢一局就算是奇迹。对的,不用我多说,谁都知道,覃予萱的削球能力一直饱受质疑,说白了,就是没底气,没套路,打削球好像在跟空气较劲。
我还记得他赛后说的那个“问题”——不是我挑刺,是真实的分析。侯老师不仅是国乒的老将,还曾经打过削球,是行家里手。你想,他能看不透覃予萱的状态?普通解说喷喷飙词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话我都当拿钱买笑话看了。而侯英超不同,他讲真话,他说的那些“真”,对一些家庭和教练团队来说,可能听着刺耳,但你不能否认他这份专业——这不是影射谁或攻击个体,这是比赛场上最真实的写照。
你说,这话难听吗?难听,但你就得承认,站在场上,肉眼清楚的对比就摆在那儿。谁真的懂国乒谁就知道,培养一个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突破,总会遇到瓶颈。覃予萱的短板就是削球技能差,训练也不足以弥补技术的根本问题。谁看不出来?侯老师当然看得清清楚楚,面对强敌,他不多说废话,你看他一直强调的是什么?技术上的短板。一个运动员能不能在国际赛场站稳脚跟,关键看基础技术扎不扎实。
其实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一个细节。赛前,论坛上那么多粉丝一边摇旗呐喊,一边盯着战术细节琢磨,那种热血情绪让人觉得他们都比教练还懂球。真要说,当比赛开始时,谁还在意那些虚的?嘴上说着“我们可以赢”,但心里清楚,比赛的胜负早就埋下伏笔。覃予萱能赢桥本一局都已经是奇迹,那是真吃了很多苦才换来的结果。也别怪侯英超直接,实情就是那样。而且,他也没觉得他在攻击谁,只是在提醒这帮年轻队员,你们要不要再多花点时间,别到最后还在这里哀嚎。
讲真的,他的点评我觉得非常中肯。别看他话不留情,其实他给年轻队员的建议都在这个道理上:必须打基础,没有技术底子,怎么去看得懂比赛,怎么去赢。现在的年轻运动员,一头热在名次上,都是拿几场比赛成绩炫耀。真到硬仗,最需要的还是那些“你要会削球,会接发球,能堵漏洞的基本功”。那些天花乱坠的战术,都是纸老虎。侯英超清楚得很,他是老兵,他知道,这世上没啥捷径,技术扎实才是硬道理。
可是你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看起来就这么难理解?喂,别跟我讲什么“培养的过程需要时间”,我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国乒的青训体系,从来都没人反对没基础就别出来打。有时候我真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是什么心态?只要公式、套路,看似漂亮,实则空洞。没有真实的磨炼,最后还是要被现实打脸。侯老师只不过是点出这个问题。有人支持他,说他“实话”,有人觉得他“毒舌”。我看,他就是个老兵,敢说真话。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批评侯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实战经验丰富、深刻理解比赛的人。就算你嘴快嘴硬,懂得点理论,但要在场上冲锋陷阵,你还是得搞清楚一件事:你是谁?你会打吗?你知道真相吗?大部分粉丝,好像追逐的只是热情和幻想,却忘了最基本的规矩——技术才是硬道理。反正我就觉得,这种直言不讳,才是真正的负责任,不带滤镜。
我昨天看到有人在评论区里说“侯老师怎么可以这么说?觉得他刻薄。”我只想问,这帮“粉丝”你们到底是看比赛还是看剧情?打得难看就怪解说怪教练?那你们懂得多少?知道国乒的青训体系里,多少运动员在打拼的过程中被技术短板卡住了?侯英超这不就是在指出问题的根源?难听但真相。挺想问问那些嘴上骂得厉害,心里就认不清真相的人:你们是真懂,还是只会盯着脸色好看的一秒钟一战的颜值?
你想,整个乒坛,你要是真喜欢看“漂亮球”,那可以走别的路线。国乒的核心,还是靠技术和基础。侯英超就是最直接的那一个,他不喜欢把话说得“夹着尾巴”,他装不出假惺惺的样子。你看我这些年看比赛,最喜欢的永远是那些流畅又扎实的技术,真正打起来干净利索,哪怕赢得心惊胆战,也比那一块华丽的糖衣更让我佩服。
而现在的年轻人,看比赛也好,学习也好,别总把“甜”挂在嘴边。没有苦练的底子,所谓的战术一大堆,也只会变成笑话。侯英超多次强调的技术底线,不也是当年他自己奋斗出来的?人家那会儿没有网络直播,没有花式技能,靠的就是死磨硬泡,把最基本的技术一点点打进去。结果,才有了今天的荣耀。
话说回来,这些真相不太好听,却才是硬道理。你爱看热闹,喜欢五彩缤纷的场面,但真到用技术撑场子时,还是剩下少数懂的人。假如总是用“喷人”的态度去解读比赛,是不是偏离了本质?
搞那么多花头,不如多花点时间真正的琢磨技术。可是大家都喜欢看“花”,觉得“花”代表水平,实际上只不过是表面功夫。侯老师见得多,看瓜太深,他知道这些年,年轻人不愿意吃苦的心态,有多普遍。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浮躁,技术在退步,套路在堆砌,真正打硬仗的少了。你真以为年轻队员们都能随机应变?多半还在用手机扫素描,嘴里喊着“未来可期”。
你要怪什么人都没用。比赛就是这么回事,现实就这么残酷。你喜欢虚假的“热闹”,但不要怪人家是真实说话。反正我觉得,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下一场又会有人继续迷失在“可望不可即”的幻想里,嘴上不愿认清的,还是那些“虚高”的荣光。
你说,真能靠一句“实话”撑到最后?还是得看谁还敢讲真话,谁还能坚持底线。
来源:谢天谢地谢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