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州秀才沈偕的父亲晚年自号"东老",生性豪爽好客,常酿美酒、备佳肴款待访客,无论贫富皆热情接待,宾客尽兴而归。他酷爱藏书,经史百家无不收藏,深受乡邻敬重。西邻虽家财万贯却吝啬刻薄,与东老形成鲜明对比。
一、东老遇仙
湖州秀才沈偕的父亲晚年自号"东老",生性豪爽好客,常酿美酒、备佳肴款待访客,无论贫富皆热情接待,宾客尽兴而归。他酷爱藏书,经史百家无不收藏,深受乡邻敬重。西邻虽家财万贯却吝啬刻薄,与东老形成鲜明对比。
某日一位术士登门拜访,与东老畅饮论道。此人谈吐不凡,贯通儒释道三家精要,通宵达旦饮酒仍神色自若。东老多次询问其姓名,术士笑而不答,只以石榴汁在墙上题诗:"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落款"回山人"。东老醉后昏睡,醒时术士已无踪。后人推测此乃吕洞宾化身("回"字暗藏"吕"姓),所题字迹刮去后竟会自行复原。东老最终得享高寿,此事被载入地方志。(出自《搜神记》)
核心主题:
通过"东老好客-术士题诗"的叙事,彰显"安贫乐道"的儒家价值观,与《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形成互文。
二、龙女庙
澶州(今河南濮阳)黄河堤岸上有一座龙女三娘子庙,香火灵验异常。每逢黄河水患危急,当地官府必来祭祀祈祷。北宋元丰年间,一位提举官巡视河务,傍晚遇风雨,便借宿庙中。
三更时分雨势渐歇,提举官忽闻殿内有人声。仔细聆听,先有一人说:"黄河将要改道。"另一人接道:"从北京(今河北大名)西侧流过。"稍后又有女声问:"可否从东边走?"答曰:"不可,已定,勿疑。"片刻后声音又说:"北京留守文彦博(时任侍中)在此,需避其锋芒,待他调任后再改道不迟。"随行人员皆闻此言,事后广为传播。
四年后,文彦博果然调任西京(洛阳),黄河随即决口改道,从北京城西奔流而过。此事印证天意非人力可改,也说明朝廷重臣连鬼神都敬重三分。(出自《搜神记》)
核心主题:
通过"鬼神预判~人力避让~自然应验"的链条,反映宋代"天人感应"思想,与《夷坚志》其他灵异预言故事形成互文。
来源:老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