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东政法战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身着制服,频繁走进校园播撒法治种子,用专业与温情化解少年烦恼。他们是政法干警,也是辖区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今天是教师节,请跟随记者走近民警马千里、检察官高原、法官丁淑红,聆听他们以法为炬、守护青春的动人故事,感受这
山东法制报 屈庆春
在山东政法战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身着制服,频繁走进校园播撒法治种子,用专业与温情化解少年烦恼。他们是政法干警,也是辖区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今天是教师节,请跟随记者走近民警马千里、检察官高原、法官丁淑红,聆听他们以法为炬、守护青春的动人故事,感受这群“老师”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民警马千里:一场情景剧温暖受伤的童心
马千里为光明街小学的孩子们上普法课(德州公安供图)
“警察叔叔,他们总说我笨,放学路上还带人堵我、推搡我、嘲笑我……”在德州市光明街小学辅导室,五年级学生小轩攥着衣角,声音带着哭腔。2024年5月的一天,担任该校法治副校长的马千里听到这句委屈的倾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事情起因是班主任向德州车站街派出所副所长马千里反映,小轩最近情绪低落、不愿上学,身上还有不明原因的淤青。马千里急忙赶到学校,避开同学,将小轩带到辅导室,一边安慰,一边聊起他喜欢的足球明星。小轩渐渐放松,说出原因:“同学们不喜欢我,放学路上欺负我……”
“这不是你的错,勇敢说出来是对的,警察叔叔和老师都会帮你。”随后,马千里策划了一场情景剧,让欺负小轩的几个孩子扮演被欺凌者,体会自己被嘲笑、孤立的滋味,几个孩子在表演中涨红了脸。表演结束后马千里轻声讲解:“嘲笑、推搡看似小事,却会伤害同学,还可能违法……”几个孩子当场向小轩道歉。之后一段时间,马千里常来学校探望小轩,看到他和同学嬉笑打闹、不再厌学,才放下心。
作为法治副校长,马千里把“安全”二字刻在心里。在校园上法治课时,他总是通过卡通PPT、法治小故事、情景模拟剧等互动方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生活道理,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增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初衷,源于从警时守护一方平安的誓言,更源于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切。我收获的是孩子们的信任、老师们的认可和看到校园环境日益清朗的成就感。”马千里说,法治副校长不应是“独角戏”,而应是“合唱团”的指挥之一。必须紧密联合学校、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各界的力量,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坚实的法治蓝天。
检察官高原:一支笔点亮迷途少年的归航路
高原为孩子上关于校园欺凌的安全教育课(天桥区检察院供图)
“阿姨,这真是送我的吗?”接过那支印着“青未了・天天向上”的文创笔时,涉罪少年小树眼里的惊喜,让济南天桥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高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辖区多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高原常说,法治教育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用温暖拉回迷途的孩子。
2024年,小树因涉嫌故意伤害被移送审查起诉到检察院。高原初见他时,他一瘸一拐走进讯问室,脸上满是不服气:“同学骂我瘸子,我反击有错吗?爸妈和老师只会让我找自己的问题!”他对着高原嘶吼,情绪激动到浑身发抖。高原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他平复后轻声问:“现在好点了吗?谢谢你愿意说这些。”
这句话让小树红了眼。提审结束时,他盯着高原手中的笔小声嘟囔:“这是联名款吗?真好看。”高原笑着把笔递给他:“喜欢就送你,要像笔上的字一样,天天向上。”小树攥着笔,突然红着脸道歉:“刚才不该乱发脾气,对不起。”
在后续调查中,高原发现小树曾是家中贴满奖状的好孩子,一场车祸让他腿部残疾。父母忙于工作,不仅对他疏于关心,还动辄打骂。自卑的小树甚至出现自伤行为,手腕上的伤痕层层叠叠,父母却毫不知情。
高原立刻邀请心理咨询师,用沙盘游戏帮小树开解心结,同时给小树父母安排线上家庭教育指导课,教他们倾听和沟通技巧。回访时,小树爸爸笑着说:“孩子现在愿意跟我们聊学校的事了,遇到问题会主动说。”最终,天桥区检察院对小树作出不起诉决定。
不久前,在一场法治研学活动现场,高原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小树穿着志愿者马甲,胸前别着那支笔,正给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他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
“看着孩子们眼里重新有了光,就知道所有付出都值得。”高原说,作为法治副校长,她要做的不仅是普法,更是用司法温度为每个孩子的青春保驾护航。
法官丁淑红:法袍整整齐,护佑少年前行
丁淑红(左二)走进兖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慰问活动(兖州法院供图)
“肩线要齐整,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标尺,千万不能歪。”在济宁兖州一所学校的模拟法庭上,兖州法院二级法官丁淑红为学生整理法袍时的一句话,成了孩子们对“法治”最鲜活的初印象。近3年来,丁淑红兼任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她用温柔且坚定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法治种子。
今年,兖州区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健康权纠纷案,让丁淑红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感悟。几名学生因琐事起纠纷,开庭时被告学生的家长情绪激动,现场气氛紧张。丁淑红当即暂缓开庭,采取“背对背”调解:先给家长们详解“共同侵权责任”,递上提前准备的《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然后跟孩子们聊冲动的危害,帮他们卸下心理包袱。
经过几个小时耐心沟通,僵局被打破。被告家长当场履行赔偿,孩子们拉钩约定“要好好学习”。这场特殊的庭审,成了一场生动的法治课,让孩子们懂得了友善互助。
在校园里,丁淑红和孩子们有个“不变约定”:定期带来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法治课。在兖州区实验高中附属学校,她用真实案例为500多名学生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危害;在唐庄小学,她用游戏、情景模拟剧让安全知识“活”起来;面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她把法条藏进动画故事,教他们辨别危险、学会求助……她还把司法实践中发现的校园安全问题反馈给学校,和老师探讨“课间巡查”“矛盾介入”等细节,让防护网更贴合孩子日常。3年来,她的法治课覆盖2000多名在校师生。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护佑每个孩子茁壮成长的坚实铠甲。每颗播下的法治种子,终会长成参天大树。”如今,丁淑红仍坚持以法为笔、以爱为墨,在校园书写法治育人故事,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法治灯塔”。
来源:山东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