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揽获影后,娱乐圈拜高踩低表现突出,黄渤早有先见之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0 03:52 1

摘要:2025年,辛芷蕾凭借电影《生万物》中“宁婉”一角,横扫金鸡奖、亚洲电影大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三座影后奖杯,成为华语影坛最耀眼的女演员之一。

2025年,辛芷蕾凭借电影《生万物》中“宁婉”一角,横扫金鸡奖、亚洲电影大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三座影后奖杯,成为华语影坛最耀眼的女演员之一。

然而,伴随荣誉而来的,是娱乐圈赤裸裸的“拜高踩低”生态——从前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这一幕,早在多年前就被黄渤一语道破。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今年堪称威尼斯电影节的“黄金年份”,主竞赛单元的入围竞争异常激烈。

2017年《绣春刀2》中,辛芷蕾饰演的“丁白缨”戏份被删减,宣传期几乎零曝光;

2019年《如懿传》播出,金玉妍一角被观众骂“心机女”,团队无力公关;

2021年前,商业代言仅有一个二线护肤品牌,时尚资源近乎为零。

然而,在她摘得威尼斯影后桂冠后,情况出现了彻底的转变。

2023年《繁花》:王家卫镜头下的“李李”让她崭露头角,冷艳神秘的沪上老板娘形象深入人心;

2025年《生万物》:赵涛担任制片人,为其量身打造“宁婉”一角,演技封神。

奖项加持后,娱乐圈的“变脸”速度令人咋舌:

品牌方:CHANEL、Dior争相抛出全球代言合约;

导演圈:张艺谋、贾樟柯新片剧本直接递到手中;

社交媒体:曾经嘲讽她“长相刻薄”的营销号,如今齐刷“高级电影脸”。

曾經的某流量小花团队:2022年拒绝与辛芷蕾同台,称“不够咖位”;

时尚杂志:2023年前从未给过单人封面,如今《VOGUE》《ELLE》抢着拍;

综艺节目:早年邀请被拒,如今制片人排队求档期。

合作演员态度逆转:某顶流男星(曾公开嫌弃她“老气”)在新片发布会上主动示好:“希望能和辛老师合作”;

资本追捧:其主演新片《敦煌归义军》未拍先火,投资方溢价30%争抢份额;

舆论翻盘:豆瓣小组考古她旧作,齐刷“原来她一直这么强,是我们瞎了”。

早在2018年,黄渤接受采访时便直言:

“娱乐圈就是这样,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你强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

辛芷蕾的遭遇完美印证了这句话:

低谷期:被嘲“长相凶”“没观众缘”,剧本只能捡剩;

巅峰期:全网夸“演技炸裂”“大器晚成”,资源接到手软。

明星的商业价值=流量+奖项,辛芷蕾的影后头衔直接拉升其片酬和代言费;

品牌方、制片方只会押注“确定性”,不愿冒险扶持“潜力股”。

网友习惯“标签化”评判,奖项成了最直观的“洗白工具”;

自媒体为流量见风使舵,昨天骂“戏路窄”,今天吹“千面影后”。

资源垄断:头部演员拿走90%优质项目,底层演员挣扎求生;

人情冷暖:红毯上谁站C位、合照谁被裁掉,全是“咖位游戏”。

辛芷蕾的清醒:面对捧杀,她只说了10个字

在获得金鸡奖后的采访中,辛芷蕾淡然回应:

“奖项是鼓励,演员还是得靠角色说话。”

这份清醒,或许正是她能从“拜高踩低”的漩涡中全身而退的关键。

结语:红时不追,难时不黑,才是对演员最大的尊重

辛芷蕾的逆袭,照出了娱乐圈最真实的生存法则,也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

对行业:少些势利眼,多些对作品的敬畏;

对观众:别因一部戏捧上天,也别因一部戏踩入地;

对演员自己:如黄渤所言——“强大自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毕竟,今天的“影后”,可能是明天的“过气”,而唯一不变的,只有实力。

来源:奔跑的大自然的乐园

相关推荐